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所写的《文心雕龙》一书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美感这一科学的美学范畴,但实际上全书有不少篇章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美感问题,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早期的古典美学理论,是我国古典美学理论中的灿烂瑰宝。一、美感的差异、理解、直觉与共鸣《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论及:“夫麟风与(?)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  相似文献   

2.
3.
<正> 刘勰《文心雕龙》所阐发的文章(不单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头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之中。其实,这三篇只是谈的一个问题:圣人原于天地“自然之道”而为“文”,这种“文”就是后世所谓“经”;后人撰“文”,必须遵从这些“经”的教义,追踪这些“经”的体制。他这种文章理论的基本观点,归根到底,只是“宗经”一义。在“宗经”一义中,刘勰虽然也混合着谈了一些文章形式问题,但是主要的还是着眼在政治内容上。  相似文献   

4.
李丕显同志新著《自然美系统》(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视野,新的体系构架对自然美做出了不同他人的阐释,体现出新的特色.该书强调自然美是一个复杂的美的独立系统,它具有自身发生、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具有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整体性质,并且和其他系统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在总体上,作着把自然美理论的逻辑结构同自然美发展的自然历史进程及人类对自然美审美意识嬗变的历史过程内在地有机地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文心雕龙》有关问题的专论。在《文心雕龙》中,“气”字被频繁使用,就刘勰的创作论和鉴赏批评的主张来看,“气”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之间形成了一种绵延不断、循环往复的“气脉”式的连贯关系,所以,以“生命力”来解释“气”字或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文心雕龙》的写作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经学文化背景,刘勰本人也有着比较明确而自觉的经学意图,这一点同样体现在“风骨”篇中。“风骨“篇以“体要”为基本前提提出了“风清骨峻”的理想美学规范,使这一范畴具有了以“防文滥”为其现实指向的经学旨趣,这在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是务实而深刻的。文章或从“情”和“采”的关系入手,重新阐释“情采”篇,可以看出“情采”篇所谈问题的核心是“情之采”,而非“情与采”,真情的自我表现是一种至上的“采”即“贲象穷白”之“采”。其真情是一种圣情,是承载自然之道的儒家真情。“物色”篇的主旨是“心物交融”,刘勰在文中关于审美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分析,不是一般的“物感”,是在强调“物感”的同时,还强调了心对物的驾驭和统摄,把“随物宛转”和“与心徘徊”视为不可偏废的同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 这里所讨论的《文心雕龙》中的几个问题,大都和哲学问题有联系.于是便很自然地联想到黑格尔对布鲁克尔的批评:"他在一个古代哲学家的简单原则上面,附会进去这原则所可能有的一些结论和前提,这依照乌尔夫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应该是那个原则的前提和结论,这样就天真地建造一种纯粹的、空虚的幻象,而以为这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我们太容易倾向于拿我们的思想方式去改铸古代哲学家."列宁对此很为赞许.他说:"卓绝地坚持哲学史中的严格的历史性,反对把我们所能了解的而古人事实上还没有的一种思想的'发展'硬挂到他们名下."我们应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研究《文心雕龙》的思想.对《文心雕龙》,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理论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五篇是个“义脉贯通”的理论整体,其宗旨在于阑述文章写作的根本原则。这一宗旨通过三个理论层次及其内在联系体现出来。《原道》篇以“自然之道”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本乎道”以为文的思想;《征圣》篇通过“征圣”对《原道》篇的思想加以印证和阐发,提出了“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和“衔华而佩实”的文章写作根本原则;《宗经》篇将前两个层次的思想归结为“宗经”为文,同时联系《正纬》《辨骚》两篇,确立了既师圣宗经,又主变求变的文章写作根本原则,从而构成《文心雕龙》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比较成熟的对策机制和对策文,但理论界多年来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中国文论,对于对策人的才能、对策内容、对策文撰写的基本要求等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可以说是中国对策理论的早期建构。刘勰认为,对策之人既要通政务又要擅文才,必须是一个精通古今的通才;对策文在内容上要切中时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治道和政术;对策文在行文上要以理服人,文辞质朴,不追求华藻丽辞。这些早期的对策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对策研究和对策文的撰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心雕龙》研究者,有的提出《文心雕龙》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和玄学思想,他们举出一些个别的例证,或者在个别词汇上作文章,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但是我们对一部书的思想体系的研究,要从全书来着眼。对于《文心雕龙》来说,我们要看渗透到每个篇章的思想来进行论证,才能有说服力地证明《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是什么。尽管刘勰在《灭惑论》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但是《文心雕龙》的写作和《灭惑论》并不在同时,而且也不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写作的,不能相提并论,就《文心雕龙》的整个思想体系來说是属于儒家的,刘勰在写《文心雕龙》时是一个虔诚的儒家信徒,因而流露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文论,算不算是文学理论?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有没有自己的完整的体系?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没有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我在这里之所以提出以上这些问题,是由于人们对这些还持有相反的、或者是不尽相同的看法。本文不打算对每个问题都作全面的论述,但为了要说明《文心雕龙》中的文学理论体系,首先得对上述问题谈一点简单的看法。 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除诗论、词论和戏曲理论属于文学理论外,大量的文论并不是纯粹的文学理论,因为所谓的“文”,泛指一切书面的作品,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这种看法,显然是用外国文学史的现象硬套我国古代文学,而忽略了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民族特点及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同时也看不到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和世界文学之间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一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否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上,人们往往视《易》为卜筮或哲学著作,《文心雕龙》却鲜明地揭示和剖析了《易》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性意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心雕龙》尊《易》为最能体现宇宙天地精神之经典,为"哲人之骊渊也"。在此基础上,《文心雕龙》取法《易》之"大衍之数",确立了其《文心雕龙》的体制;本乎《周易》的自然之道来建构《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还第一次精辟地阐释了《易》的丽辞范式,及《易》旨远辞文、言中事隐的美学特征,充分肯定了《易》对规范文章创作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自然美论》载《美学》第六期, 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九月。陈望衡黑格尔一向抬高艺术美,贬低自然美,这造成了人们对於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忽视。其实,黑格尔对自然美是有专门论述的,而这种论述对人们是有启发的,出於这个原因,作者著文以期引起人们对黑格尔自然美论的注意。作者首先介绍和评述了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本质的看法,指出:黑格尔把自然美看成是理念的外化,看成理念化的自然。这是用颠倒的形式提出的自然人化的观点,这对马克思从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3.
论《文心雕龙》对古代写作理论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哲不分是古代中国学术的生态环境,史学、文学、经学交错是古代中国写作学研究的现实,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篇》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以有韵、无韵为区别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志,正反映了刘勰所在的时代对文学与非文学的认识水平。刘勰所面对的写作实践既有文学的,也有实用性的,更有文学与非文学交融的“边缘文体”,所以,他的《文心雕龙》的理论描述,既是面对文学活动的,更应是面对包括文学写作在内的所有文章写作现象而作出的理论思考。但自从上世纪初“龙学”兴起至今,约一个世纪的日子里,文心学者多偏重…  相似文献   

14.
<正> 全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二届年会于4月15——19日在安徽屯溪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报刊杂志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研究工作者130多人,提交大会的论文有70多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较前一次年会有很大的推进。在开幕会上,会长、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张光年介绍了林其锬、陈凤金合辑的《刘子校集》。他认为《刘子》是一部奇书,其所谈之修身治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开头第一句话,即《原道》的“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这里就提出文德.这个文德称为大,大到包括两方面:一是“道之文”,一是“自然之道”。先说“德”包括“道之文”,这个“德”指什么,即韩愈《原道》里讲的“足乎己天待于外之为德”,即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所以说“与天地并生”。有了天地,就有“玄黄色杂,方圆体分”,即有天地的色,天玄地黄,即有天地的形,天圆地方(这是古人不正确的看法),即有了一样东西,即有它的形状和色彩,形和色是每样东西本身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出现的一部伟大的文艺理论专著。作者刘勰,原籍山东莒县,寄居江苏镇江,是儒家学说的信徒,也是佛教的信徒。他的思想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但不免有唯心主义的局限。为了批判地继承古典文艺理论方面的宝贵遗产,应该对《文心雕龙》作细致的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中没有解释过"模拟",没有对拟代之作进行专门的讨论,更没有为此作独立成篇的专题讨论,但是刘勰的论述中与模拟密切联系的地方确实是很多的.整理<文心雕龙>的有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内蕴,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的模拟传统和模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刘勰的文学思想及其性质有些同志肯定《文心雕龙》属于唯物主义,甚而强调属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这种看法我不同意。有的同志断定它属于唯心主义,但论据也还不充分,缺乏说服力量。兹就浅见所及,再进一解。刘勰的确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卓越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文学的起源和本质。他并且能够运用他的文学理论解决了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原道篇》就是首先讨论这个问题的。文学批评是要有文学思想作基础的。正是刘勰的系统的文学思想使《文心雕龙》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和可观的规模。但是,刘勰的文学思想即他的宇宙观和文学观,并不是唯物主义的,恰恰相反,它属于形而上学唯心论。他的《原道篇》,以及“征圣”、“宗经”、“正纬”和“通变”等篇,能够使我们解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继承革新我国古代优秀文学遗产的典范。上至《尚书》、《诗经》,下迄近代,无不征引,加以评论。在文艺理论方面,也是这样,他对古代优秀的文学理论,莫不有所鉴别,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本文试就《文心雕龙》为例,说明鲁迅对古代文学理论的态度,吸收了它的什么、批评和扬弃它的什么?怎样成为鲁迅的革命文艺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玄风盛行的时代。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刘勰,是否受到这一社会思潮的影响?他的《文心雕龙》又是否反映了这种社会思潮?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不久前,王运熙先生发表了《〈文心雕龙·原道〉和玄学思想的关系》一文,指出《文心雕龙·原道》篇中强调“自然”,实是受玄学思想的表现。王先生这一见解是有深刻见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