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与创造     
创造是一个令人羡慕、令人神往的字眼;美,也是一个闪闪发光、灿烂辉煌的词儿.美和创造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正是本文探索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一直在追求新的美好的理想,开拓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加完善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创造,就是为了追求美丽、壮丽、瑰丽的目标.美和创造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美在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作家一生都在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美是一切艺术追求的目标。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艺术,会使人们心旷神怡,对它一唱三叹,玩味无穷。人们鉴赏美的艺术,也是为了认识美、向往美、追求美的实现,要把美带到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丑”──兼及与传统文学的联系蒋承勇艺术家应该追求美、创造美,应该通过他们的创作去展示生活的美,进而激励人们去追求美的事物、美的生活。自古希腊开始,西方文学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和展示美的世界与人生的。古希腊的神话中,神的形象是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艺术审美特点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出来的,它是中国文化浓缩的结晶,体现中华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对美的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美的特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生活、生产、创造所不可缺少的因素,生活中缺少了美的内涵,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将会没有目标,可以说中国艺术审美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中轴线,千百年来中华文...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当代信息文化潮流有助于促成比较对照、鉴别反思的审美心态和审美思维方式,破除绝对美、普适性审美理想的神话,它使传统的源于现实社会、民族国家、空间和地方的审美惯例遭到了挑战。网络传播全球化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促成了新的网际关系和新的人际审美关系。同时,在当代信息文化语境中,审美和文艺接受的客体对象呈现出了极大的复杂性。数字化革命使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经济转变,也使文化创意和形象战略日益凸显,新异性与新奇性成为重要的美学标准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美育,即审美的教育。在人与客观世界日益广泛的联系中也不断发展着人与客观世界愈益密切的审美联系,成为人“艺术的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校里,美育就是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健康的审美教育,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审美能力,美的创造能力和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人为了创造更理想的生活,不但追求真和善,同时也热烈地追求着美。共产主义的社会生活和道德情操是美的,因为它们有真(合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善(合于这一规律的行为)的本质内容。具有上述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并为之奋斗的人是美的。因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庭室内装修设计的构想徐海翔“美”是人人都在追求的艺术品味,人类生活离不开美的创造。“家”的含义是人所共知的。它包含了哲学的、社会学的概念。在这里,笔者所指的“家”是专指人们家庭的居住环境。这里提到的“美”,也是具体化的专指如何美化家庭居住环境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千姿万态的美的物质产品:美丽的纺识品,精巧的宫殿,漂亮的家具等等。同样,也创造了千姿万态的精神产品。因此,马克思说:人类是“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的”。①创造物质产品要依照“美底规律”;创造精神产品,尤其是艺术作品更是如此。进步的艺术家们对生活进行开掘、提炼的典型化过程,同时也就是在进行着“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  相似文献   

9.
美育的德育功能主要在于:使人追求真善美、确立高尚的审美观、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并影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趋进,以美辅德;有助于人们认知和理解艺术作品、感悟艺术的道德力量、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和人格,以美益德;促进人的能力与修养不断提高,激发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在追求美中积极进取、发展创造、提升素质,以美塑德。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要在生活中充分表现出追求美的特征。但什么是美呢?这都是常为人们所忽略,也不是每个人都弄清楚了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由于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审美的标准,关系到美育的开展、艺术的创造和欣赏等问题,所以探讨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更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为此,在居住区绿地设计中要创造一种美的意境。在居住环境中,充分应用植物的自然特性,以植物的形、色、香创造适宜人们的美学效果,而且将园林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应用于居住区绿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闲暇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作为人类较高的生活追求,闲暇劳动既对立又统一。劳动创造闲暇生活的空间和物质基础,闲暇反过来创造新的劳动生活,两者以不同的比重存在于各个时代之中。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人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兴趣、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从而走向全面发展。依照马克恩的闲暇思想,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努力发展休闲产业,不仅能够缓解个人工作压力、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品是作者精神状况的物化形态 ,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对美的追求 ,是从生活的感受出发 ,真诚地对待艺术的结果。优秀的艺术作品征服着人们的心灵 ,陶冶着人们的情趣。人们在美的创造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优秀的艺术作品并能抚慰人心 ,给人鼓舞或助人奋斗。  相似文献   

14.
无印良品是一个无品牌有品质的"品牌",崇尚简朴的禅学空灵之美,注重把日常生活作为设计之源和价值追求。禅学审美形式和生活意识构成无印良品设计逻辑的双重结构,并揭示了设计的本质,即以美的方式解决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引导人们形成新的生活意识,追求更完美的生活样式。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审美化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当然,新闻不是艺术创作,不能简单地把新闻美等同于自由创造出来的艺术美;也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自在形态的社会生活美。新闻的本质规定了新闻美的属性:既忠实于客观现实,又是由记者主体性的作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美。新闻中所体现出来的美不是客观生活自在之物,而是经过记者理解和概括了的并真实地描绘出来的客观真实,以客观真实的事件为内容,通过主体创造性劳动而客观真实地创造成的一种美,它是记者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结晶。在新闻美的创造中,审美理想只发挥着非物态化的作用,并没有物化成新闻美的实在内容。新闻美比现实美更集中、更概括,突破了现实美的时空限制,获得了时间上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空间上的统一性和普遍性、价值上的社会性和深远性。新闻美不是为了去纯粹地表现某种美,而是为了某种美的存在及其现实意义而去表现它。传播美的信息及其意义、作用,新闻审美是创造的出发点和目的。新闻美具有鲜明性、确切性、功利性等特点,在传播过程中它还具有丰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美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情和创造精神。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之一。世界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的自我意识,有了人的感情世界,而爱情就包含在人的感情世界中。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由于人们爱就是爱,不附加婚姻、家庭、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等社会生活的各种要求和责任,所以,“爱就是对美的追求”这一本质暴露得比较充分。当然那时人们的自我意识不够发达,精神世界不丰富,对美的追求也不太强烈,而这种追求要实现满足也比较容易,所以这种爱情常常被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所忽视。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以后,就把私有财产看作高于一切的社会因素,为了保卫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生活中,美作为世界的和谐结构中不可分割的属性,越来越执着有力地进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工作学习领域,特别是当今大学生,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之心更趋迫切而热烈.然而,由于一些主观的、客观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美育在高校中,多年来未得以足够的重视,直至今天,在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中,还十分缺乏有关美的基础知识,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绝对注重包装的年代,物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开放,人们(尤其是女人们)对美的追求热烈程度是一项重要指标,同时这也是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的印证。 中国的城镇中,女人从来就是城市一道永恒不变的“风景线”,人们不仅认同了传统自然“美”,即使是粉饰下的“美”也是一样获得了接受,“美”是可以创造的。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也可以创造意境?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诗讲究意境,散文讲究意境,甚至小说、戏剧也讲究意境,总之,凡是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文艺作品,无不追求艺术美。严文井说:“在现代诗正渗透到各种文学样式里。”意境当然不只为诗,散文等所独有,报告文学也同样追求意境美。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中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互相融合而形成的能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内情与外物的统一,是深意与画面的交织,把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