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唐代道教斋醮的实况,认为唐代道教为履行国家祭祀的职能,促进了斋醮科仪格式的修订。道教斋法醮仪结构趋于完备,标志着道教已发展为成熟的国家宗教。丰富完备的科仪格式,规模宏大的斋醮法会,是唐代道教文化进入极盛时期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武玮 《殷都学刊》2006,(2):103-106
唐代上层社会热衷于金银器的使用与唐代道士炼丹活动及道教升仙思想密切相关,金银器上纹饰题材多与道教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唐代崇尚老子、道教的历史事件、了解唐代崇道的历史背景,进而更好地把握唐代道教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阶段,在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历来以隋唐佛学作为研究重点,却对同时期已趋于成熟的道教哲学思想多所忽视。唐代道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者即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道教重玄学”。唐代道教哲学若以重玄学为代表,可分为初唐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中唐以司马承祯、唐玄宗为代表,晚唐以强思齐、杜光庭为代表的三个阶段,具有传承、开放、融合、思辨等多种学术特征。探究其思想内涵与性质,实是以老庄哲学的“道”论为本,扬弃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论,吸取佛学三论宗的部分思想内容,熔铸形成的“以重玄为宗”的新道教思想学说。倘若从哲学史的视野加以审视,其中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与大乘佛学三论宗共同构成为唐代道教哲学的主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5.
道教与唐代豪侠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与唐代豪侠小说路云亭李唐王朝尊老子(李聃)为“玄元皇帝v,从高祖、高宗、玄宗,到骚人墨客、乎民百姓,都表现出了对道教前所未有的兴趣。可以说,作为“国教”的道教的影响,基本上占据着唐代雅与俗两种文化的主导地位,道教对唐代的文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  相似文献   

6.
唐代道教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除了统治者非常重视研究和利用道家学说及道教方术外,臣僚中的一些政治改革家、社会批判思想家也常从道家或道教中寻找理论武器,借以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产生了一批有成就的道家(道教)学者,他们通过注解老庄,阐发道家哲理,撰写了一批卓越的道家著作,推进了道家理论的发展.道教不仅渗入政治生活,也渗入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 道教;唐代臣僚;道举制度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道教成熟和鼎盛时期.纵观历史,道教对于士人的影响之深莫过于唐.唐受道教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的表现就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之道蕴.其一,道教自然无为、虚静素朴之道对唐人生命观和审美趣味的影响,表现为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超然物外的生命观和对人格自由精神的追求,使山水田园诗显现出清淡、自然的风格.其二,以道教神仙故事为母题,并借道教神仙世界的虚幻之影来表现对现实理想的追求,对山水自然的感悟,使山水田园诗绚烂瑰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与特质.  相似文献   

8.
唐代道教独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由李唐皇室一手造成的。李唐皇室之所以推尊道教,是因为道教徒曾在政治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终南山楼观派对李唐皇朝的诞生有迎立扶助作用,茅山上清派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有定鼎作用。此外,尊崇道教始祖李耳还有神化李唐皇室身份,使之可在门第上与山东士族相抗衡的功能。为使道教成为国教或类国教,高宗尤其玄宗以后,李唐皇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类国师制,鼓励编撰道教典籍,以及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科,并抬高其地位等。道教兴盛不但改变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也浸渍了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还更新了文学思想与文学理论的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9.
“谪仙”原是道教对于被谪人间的神仙的称谓,但是这一道教称谓在唐代士林中也被普遍借用。这一现象的出现表面上是唐代士人道教信仰的反映,实则缘于唐代士人对于“谪仙”边缘品格的共鸣,使得处在主流和社会中心之外的大多数士子们在失态失意时,还能得到心理安慰。  相似文献   

10.
谭敏 《学术论坛》2006,1(11):170-173
道教祥瑞神话故事的思想渊源与古代天人感应中的祥瑞、谶纬学说密切相关,祥瑞、谶纬的隐喻性象征在道教灵验故事中演化为形象、生动、易于大众所接受的神话感性形态。在唐代,道教祥瑞神话故事的政治化、世俗化走向明晰,凸现出清晰的政治神话特征。  相似文献   

11.
韩愈是儒家思想演进中的重要人物,是唐代反佛老的勇士,或因如此,他的诗歌创作也历来被人们重点从儒家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在唐代儒释道并举的时代氛围中,他的世界观、他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他的散文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而他的诗歌创作则受到道教的深刻浸染。大量的道教意象进入他的诗歌,丰富了其艺术的表现力;道教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诗歌创作中追求奇、险、怪的特色的形成;韩诗的浪漫色调、韩愈偏向古体的创作选择也与道教有某些关联。研究韩愈的诗歌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韩诗与道教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晚唐道教较之初唐与盛唐时有明显衰落的迹象,其背景和原因值得深入研究.借助宗教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以宫观道教在唐代的格局模式建构本身所出现的世俗化这一新的视角,将晚唐道教危机置于整个晚唐道教持续变迁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可以发现:在这场危机中,道教的官方化、规范化与世俗化之间的联动关系是造成道教组织神圣性削弱的主要原因,而官方道教制度与修道者的实践之间的矛盾以及观念层面的变迁也促使了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词是音乐文学的代表样式,音乐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唐代是道教的全盛期,产生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受到道教音乐的浸润,其直接表现就是道教音乐对于花间词的音乐体式和风格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音乐转化成词牌,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曲调范式;在“以诗从乐”的时代,道教音乐清新、飘逸、婉媚的审美风格直接影响了花间词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4.
道官是古代政权为管理道教所设的一种特殊官职,而道官制度是古代政权在道教管理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对于实现政权对道教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政教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的道官制度继承前朝,在道教管理实践上趋向成熟,同时在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趋势下,政府不断加强对道教的宏观管理,道官也逐渐沦为世俗政权的卑微附庸和御用工具,日益呈现世俗化和官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道教文化对唐代茶诗的影响是李白发其端,皎然为中继,到卢仝达到了顶峰,其间是道教文化所强调的服食作用被逐渐放大的过程。道教的丹道通过对茶道的影响也渗透到唐代茶诗的创作过程中,它对唐代茶诗的取材和造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卢仝之后,道教文化对茶诗创作的影响逐渐减弱,这是道教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赵丽 《北方论丛》2008,(4):22-24
词是音乐文学的代表样式,音乐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唐代是道教的全盛期,产生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受到道教音乐的浸润,其直接表现就是道教音乐对于花间词的音乐体式和风格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音乐转化成词牌,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曲调范式;在"以诗从乐"的时代,道教音乐清新、飘逸、婉媚的审美风格直接影响了花间词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其历史地位犹如秦之于汉一样,其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政策多为唐所沿袭,为唐的空前繁盛奠定了基础。从道教发展史的角度审视,隋代道教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为唐代道教的兴盛与教理发展作了种种准备,实属道教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重要的时期,故有必要对其作出描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作者简述了道教置建宫观的历史,对唐代政府置建宫观的常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剖析了唐代政府控制置建寺观的重要手段——赐额制度,还对唐代置建宫观的资金来源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道教思想和方米的传播,产生、积累了大量经籍和文献资料,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道教典籍主要有《道德经》《太平经》。魏晋南北朝时主要有《三皇经》《灵宝经》《上清经》。唐代之后道教亦在持续发展。《道藏经》等道教丛书的编纂,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三洞、四辅、十二部构成了道教典籍的传统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20.
唐代道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举亦名崇玄,是唐代科举考试中设置的宗教专门科目。道举科的设置是唐代科举中的一个创举,不论在道教史还是科举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以前的论著对此或阙或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现对唐代道举科略作论述,以期引起学人的重视。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清谈玄论之风盛行,使道教在全国范围内更加普及。隋代建立后,这种形势发生了急骤变化。隋文帝、炀帝身体力行大力提倡佛教,以致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