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前中国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改革的第30年。改革以前,中国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呢?回顾一下这个问题,对于认识中国改革是必要的。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以前,中国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了国家计划。到改革之前,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运行了20多年。这个体制在改革初期的状况是:  相似文献   

2.
按照苏联当时的主流观点,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且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学在社会主义社会是绝不应该存在的。这一观点后来也主导了中国的思想界近30年。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体系的边缘到世界舞台的中央,30年的时光。中国迅速崛起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全球大国。外媒镁光灯聚焦中国闪烁,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独特的发展理念在影响着世界。 然而,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是否值得信赖?中国是否有合作精神?中国是否尊重人权?在国际目光的审视下,中国形象似乎并非尽善尽美。个中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的较量引发的有意误读,也有意识形态分歧导致的认识偏差,更有西方对中国的刻板认知。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指数(Civil Society Index,CSI)是由国际公民社会组织CIVICUS设计的,它是一项旨在砰估世界各国公民社会状况的参与性行动研究。公民社会指数的概念于2000年~2002年在14个国家首次测评;2003年以来,这一项目在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内的50多个国家/地区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各样重大的变化中,现代媒介的繁荣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 1958年中国制造了第一台黑白电视,到1985年,我国电视机的产量达到了1663万台,超过了当时的美国和日本,但是,百户拥有电视机的数量不足13台。到了2007年,我国城镇百户人口电视机的拥有量达到了137.5台。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国“社会管理元年”。从来没有如此多的目光,也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期待,瞬间倾注到社会管理问题上。30多年如火如荼的改革中,社会建设领域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公关世界》2008,(12):7-7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征,阅读的关注点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30年来的中国阅读史,其实是一部国人的“心灵史”,反映了时代文化心理的变迁,同时,阅读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阅读史也是一部社会变迁史。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蜗居》是这十年来最好、最能反映社会现实的片子。虽然未必是十年来最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蜗居》确实是个好片子。《蜗居》是一面很好的镜子,照出了当下的中国社会与人心。  相似文献   

10.
强音  高乃明 《职业》2012,(10):66
2012年2月24日,由智联招聘、北京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雇主品牌传播研究中心、《职来职往》联合主办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2011)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此次盛典除了揭晓中国年度最佳雇主(2011)30强榜单及各单项奖外,还同时发布了最佳雇主内、外部权威调研报告。中国100家杰出雇主企业高管及HR出席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能源发展现状与结构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仲敏 《城市》2008,(11):59-65
城市作为社会生产力高度集聚的一种空间组合形态.是能源消费的集中地区.城市经济社会运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城市能源系统内部的相互替代和转换提出了一系列特殊要求。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其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据预测.2005年~2020年是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2020年~2030年是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到2050年中国城市化才能处于“稳定发展期”。  相似文献   

12.
志愿者阳光灿烂的微笑、井井有条的秩序以及背后各种责任的自觉承担,绝非“大事特办”下的刻意安排,而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公民意识觉醒的最好佐证。  相似文献   

13.
1979年,69岁高龄的费孝通先生受命承担起负责中断近30年的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社会学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他不仅深入开展社会学的调查和研究,对社会建设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也站在历史和全球高度审视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的社会发展命题。  相似文献   

14.
Michael  Hout  Thomas  A.  DiPrete  卢文峰 《社会学》2009,(2):51-62
RC28,即国际社会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下属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Research Committee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Mobility)。因为它是名列该学会的第28个研究委员会(Research Committee28),所以简称RC28。RC28自1960年苏黎世大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研究及国际比较,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跨国学术共同体,吸引着该领域一流的学者在此交流合作。现在RC28负责出版该领域的权威刊物《社会分层和流动研究》(Research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并且按照常规每年召开两次国际研讨会。2009年的春季研讨会首次由中国大陆承办。届时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变迁”。本文是基于Hout和DiPrete同名文章的编译,2006年发表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研究》杂志。该文系统地回顾和小结了50年来RC28学者在社会分层和流动领域的学术贡献,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限于篇幅,本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家茶座》2003,(4):155-156
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认为,如果社会结构不能调入良性轨道,中国有可能栽倒在类似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泥潭中,长久无法自拔。培育中间阶层既是经济健康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高速增长期,也是社会结构剧烈变迁的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与职业结构变迁的不断冲击下,原来简单、固化的社会结构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松动。其后果之一,就是在先后展开与不断深入的社会分化中产生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新社会阶层——中产阶层。这一社会新阶层的出现自然有着更为丰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意义,但它同时也与我们关注的话题——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走完了一些先进国家用百年以上时间走完的路程。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和层次对30年进行分析和总结。这里我仅从社会转型角度来看中国30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期专题围绕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未来六十年做一个专题,我觉得,六十年太长,做预测比较难。2040年乃鸦片战争200周年,离现在正好30来年,而新中国的历史若按“计划”与“市场”划界,正好也是两个30年。撇开巧合的因素,本拙文的思考阐述时间以2040年作为“终极边界”,也许这样稍稍靠谱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30年来的劳动关系发展史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变革史。3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在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等多个层面上共时性展开,推动了劳动关系主体市场地位的逐步确立以及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劳动者权益成为中国劳动关系30年发展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经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多德教授第一次提出,到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再到90年代LEVI—STRAUSS海外虐待女工事件被曝光后,生产守则、社会责任标准纷纷出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吸引着世人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受西方经营理念影响以及出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思考,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增强,经历了2004年“民工荒”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中国社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