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革命实际需要出发,翻译出版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杰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优秀著作,也陆续传入我国,对我国知识分子产生着日益巨大的影响。我国知识分子中研究普列汉诺夫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传播规模、呈现特点,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899—1916年:自发传播期;1917—1929年:自觉传播期;1930—1948年:系统传播期;1949—1978年:整体传播期;1978—2013年:开放传播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普遍接受,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契合性;二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关联性;三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实需要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二是传播内容的混杂性;三是传播选择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影响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文学理论的范畴体系;影响了中国文学理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改造中国的正确道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的思想学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革命实践的深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并最终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些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执著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而且还积极投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去,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应该说,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无政府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明 《学术研究》2006,1(12):106-109
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几乎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阶段。难能可贵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很快摆脱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而坚定地扛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领导千百万民众,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不可遏制的革命洪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是因为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启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织社团,深入人民群众中去,积极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供了宝贵财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经过革命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逐步传播到中国,推动了三部分知识分子: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准备,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了自觉斗争的新时期。本文着即论述“五四”时期中国的三部分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又联合又斗争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党的领导集体与知识分子都从各自的视角去观照和审视对方角色。互视中的角色定位带来两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事业中的互动:党的领导集体通过确立角色归属与认同,构建新的话语体系,以革命话语与工农话语书写思想文化等路径,使知识分子具备必要的主体资质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本力量;广大知识分子也在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形成及其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助推党的领导集体领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首先被传播的是唯物史观,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此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主要受日本学者影响,唯物史观被解读为"经济史观".大革命失败后,基于对失败的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大革命时期作为主导思想的"经济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误读,这种误读使我们忽视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重要性,陷入了"机械论"的误区,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思想根源.在对失败的反思与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丰富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献来源、组织理论团体、创新理论成果的方式,重新认识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原来机械的经济史观转向了辩证的唯物史观,并进一步将斗争观引入唯物史观,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确立了与我国实际相符的革命道路,引领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转危为安,亦为其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成立六十多年来,主要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干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旧世界,一件是建设新世界。“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需要知识分子。”实践证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是中国革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知识分子在革命中能起先锋作用和骨干作用,是革命的依靠力量。我们党对知识分子是很重视的。只是从五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党的“左”倾指导思想日益发展,逐渐违背了优良传统,对知识分子采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一个理论性的机关刊物,其对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运动进行了广泛传播.从积极层面来看,这些传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悟,加快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进程,为正在蓬勃兴起的中国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从消极层面来看,则为中国共产党日后过于依赖共产国际和苏共,以及犯左倾错误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观念的早期展开是以知识分子创造性引入的阶级分析为前提的。根据无产阶级观念所指代的重点社会群体,其早期展开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之前指需要同情的平民;此后至十月革命胜利指得到尊重的劳工;之后四年迅速转变为具有世界眼光的革命团体。无产阶级观念的早期展开是知识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而不断寻找革命主体动力的过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入与传播无产阶级观念,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迅速传播与发展奠定了知识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最早输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基督教会和传教士进行的。传教士对男女平等思想的介绍与传播,影响了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妇女风俗的改良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基督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妇女的处境。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性启蒙的浪潮。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现代的权利意识和国家意识同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极具生命力的部分相结合,启蒙中国人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扬弃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探寻中国独特的解放之路。恽代英作为建党初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以其高度的革命情怀,立志通过教育的革命来改变旧中国的积贫积弱面貌,对我国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旨在从儿童与家庭、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三个方面探析恽代英的儿童启蒙思想,并探析其对现代儿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第一种是以“物质本体论”为前提的中国化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物质本体论”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这种范式得以形成和盛行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首先是从唯物辩证法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的;二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尤其是斯大林时期苏联“官方哲学”教科书所提出的,以“物质本体论”为前提的历史唯物主义重构思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阐释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该范式旨在突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性质,突出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自由解放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与趋势的阐释,从而从历史规律层面论证和阐明中国革命建设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由新文化运动开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被进步知识分子宣传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对于认清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丁素 《中州学刊》2003,(5):138-141
中国近代以来的重大运动和历史转折 ,都始终相伴着对先进文化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国近代文化在黑暗、彷惶中选择的历史必然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拯救中国革命和导向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之必须的中国先进文化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在新的历史制高点上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社会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朝末年,中国的文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在译介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开始译介西方社会科学并涉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真正有系统有目的译介马克思主义肇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探求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时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大规模译介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场思想论争,也是实用主义改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在当时知识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两种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使得五四先贤在对“问题”与“主义”的辩证关系进行批驳与辩白的同时,亦受到深刻的影响与启发。这场论战促使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倾向于关注现实问题并积极探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路径,论争为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铺平了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得到真正的扩大,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的《星期评论》创办之初虽未脱离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轨道,但在其中后期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我国初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因为:它的办刊宗旨是要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批判旧观念,宣传新思想,反映劳工问题。创刊后,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欢迎,并遭到反动势力的攻击和破坏。在内容和实践方面,它歌颂五四运动,抨击反动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反对帝国主义,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鼓吹工人运动,主张妇女解放。它与许多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有密切联系,是发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社团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提出较晚,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观点,李大钊在1919年8月就明确提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际上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开始和发展深化的历史过程,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