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必定  袁宏 《江淮论坛》2010,(6):11-16,30
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是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二五"及其以后一个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主题。皖江城市带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建设,是从产业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时代价值,而要体现这种价值,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应在化解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上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重点区域,肩负着打造高效承接产业发展的平台、塑造高品位滨江生态新城市的重大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主要以欧盟、北美、日本、亚洲四小龙和"金砖四国"为主要区域进行分析。通过对趋势的分析,本文认为对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发展具有以下启示:以错位发展为核心,优选重点承接产业;以区域合作为平台,构建皖江城市带制度性区域合作机制;以"补链"为抓手,形成特色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东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金融危机中,广东率先提出“双转移”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加快优势传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作为政策重点对象的东莞,其传统优势行业——制鞋业也面临“双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东莞制鞋行业环境及特征的分析,探讨“双转移”主体的作为,结合微观角度下的鞋业生产模型分析“双转移”的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及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加快承接转移,虽然在短期内刺激其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缺乏正确理念指导的盲目不当的承接产业转移也会为产业承接地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既要充分发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优点,又要矫正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诸多弊端是产业承接地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基础上,基于生态文明视角,诠释生态文明理念、特征及其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在要求,探索具有引领性和突破性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以促进产业承接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给大朗镇黎贝岭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该村毗邻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大朗毛织商贸城、大朗汽车站和大朗物流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几年来,黎贝岭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上级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适应新常态,争创发展新优势。狠抓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庆"两化"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大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些年来,大庆虽然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调整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两化"城市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就要进一步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升级,助推"两化"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东莞台资企业升级转型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东莞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而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台商投资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东莞加快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得台资企业面临近20年来投资经营最严峻的挑战,受困于人民币升值、土地和劳工短缺、电力不足等资源瓶颈制约和市场环境变化,东莞台商正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临界点.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快东莞台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升级转型,加快进行高污染、高能耗台资企业的有组织搬迁和异地转移,将成为新时期东莞台资企业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通过一定的途径而作用于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承接与经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产业承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既带来了挑战,又有不少机遇.四川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可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找准产业承接方向,打造产业承接载体,优化产业承接环境,把四川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实现四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工业转型分析--以东莞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量引进外资,并与内地大量廉价劳动力相结合,走低成本扩张战略,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但随着土地、劳动力、环保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竞争的加剧,单靠要素扩张已难以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型.本文以东莞为例,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条件、机遇、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梁康保 《南方论刊》2005,(10):42-44
当今社会,时间就是效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一个城市有多少个十年发展机遇,特别是起步慢的山区,更要把握好时间,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粤西山城信宜市,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见证了撤县建市十周年的辉煌历程。多万的信宜人民不会忘记年月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信宜撤县建市,这一天将永记在信宜人民心中。弹指一挥间,信宜撤县建市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十年在人类的历史时间表上,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在奋斗的十年间,多万勤劳朴实的信宜人民,意气风发地在这片土地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热血、汗水和智慧,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改革诗篇,创造…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承接,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研究多强调产业承接方对产业形式和产能的引进,属于典型的"产能增长"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固然有产业培育和提高产能的客观要求,但更关键的是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中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和承接机制的建立,应采用新的"内生性发展"模式.通过甄别产业转移的不同类型,做到产业承接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承接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实现相应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力 《兰州学刊》2011,(9):92-96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近年来中国区域就业结构变动,以及影响就业诸因素的区域作用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背景下,我国各省就业有β收敛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中西部的就业贡献大于东部。中西部的FDI占GDP比重上升较快,对外开放度和"软环境"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仅在东部表现明显;说明东部第三产业较发达且能高效拉动就业,而中西部仍主要靠制造业扩大就业。与中西部的政府驱动特征相比,东部更加依赖私人投资拉动就业。最后提出加快产业转移与布局调整;形成劳动力回流与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机制;重视"软环境"建设;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力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梁康保 《南方论刊》2006,(11):37-38
十月的玉都,秋高气爽,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然而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秋天,满载玉都儿女的豪情,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迎来了信宜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中共信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信宜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信宜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了。中共信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代表、十三届人大代表、八届政协委员肩负信宜人民的重托,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欢聚玉都,共谋信宜改革发展的大计,选举出新一届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领导班子,确立了建设工业大市、生态名市和教育强市,建设和谐信宜的奋斗目标,胜利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各个会议都胜利闭幕了。让120多万的信宜儿女尽情地祝贺、放声地歌唱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是台港澳大规模转移生产能力的结果,这是国际性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的基本特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FIEs)就是实现这种转移的主要形式。FIEs的产业分布反过来又对我国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不可避免地强化这种产业转移的特征。因此,适时地进行产业调整、实现产业结构转移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5.
《南方论刊》2005,(5):F0003-F0003
去年以来,信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实干,掀起了大办毛纺织企业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今2月底,全市毛纺织业已发展到247家,毛纺织机达22930台,从业人员2万多人。目前,毛纺织业成了信宜一个济增长的新亮点,成为壮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信宜齐心打造粤西毛纺织大市  相似文献   

16.
何振辉 《南方论刊》2010,(2):32-33,28
工业发展落后,工业化程度低是制约信宜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信宜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7.
罗哲 《兰州学刊》2013,(6):92-98
产业转移既是生产要素实现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基本取向的分析,因地制宜地从战略高度长远谋划产业发展的全局,有选择地主动承接转移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政策,才能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信宜是"八山一水一田"的粤西山区.茂名市委书记周镇宏对信宜的发展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特色经济新格局"的要求,随后,省委九届党代会又提出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思想.这既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今后几年,信宜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以争取成为全省山区一颗璀璨明珠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促发展四大战略,依托矿产、林业、山地、水力、侨力五大资源优势,争夺玉器、竹器、松香、山地鸡、小水电、三华李水果等六项产业单项冠军,努力构建开放型特色经济新格局,促使一、二、三产业在量和质两方面上一个新台阶;逐步建立比较规范、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成为全省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按照这个思路,今后几年要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梁尚荣 《南方论刊》2006,(11):F0002-F0002,F0003-F0004
十月的信宜,秋高气爽,情空万里。在信宜市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共信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信宜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信宜市政协第八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了,并按预期的目标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选出了新的领导及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各个会议都胜利闭幕了,这是信宜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值得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6):51-57
基于不同理论视角,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区际产业转移问题形成了两个最重要的学术论争:一是大规模区际产业转移时代是否已经到来,二是区际产业转移是否是平衡区域发展的有效路径。区际产业转移的实践探索随着情势变化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与演变,即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践和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实践。对区际产业转移未来走势有三点预判:市场因素与制度因素共同决定区际产业转移的进程与规模,区际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共同构建平衡区域发展的有效机制,东部的欠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同成为区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