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教与传播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教是沟通人神之间关系的象征性互动行为,这种互动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传播的本质就是互动。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具有宗教意味。宗教发展过程中的斗争与融合体现了传播的互动特征。宗教构成的基本要素与完整的传播系统形成了对应关系。传播贯穿于宗教产生发展的始终。宗教的发展也促进了传播的发展。传播的发展构成了宗教文化变迁进而导致社会变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妍 《理论界》2013,(2):202-203
微博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亲和力,是一种具有明显传播优势的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获取资讯、信息交流、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首要工具。微博的出现标志着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的诞生,也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得了新的发展载体。高校共青团应该如何借助微博载体开展"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的工作。本文从"设置学生关注的版块,将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打造专业技能团队"几个方面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中视听说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视听理解与口语活动的交互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的交互关系以及现代信息传播技术间的交互关系三方面探讨构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新模式。在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新模式下,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通过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完成英语交际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充分凸显了该模式"自主、探究、协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媒体"格局的形成,以微信、微博、官网客户端等为代表的"微媒体"成为"微时代"重要的传播载体。文章结合案例分别探讨了电子期刊在微信、微博、官网客户端中的传播,具有"粉丝围观"提人气、"精准传达"读品质、"品牌延伸"辟新路的优势,并分析三者在互联传播中存在的互联形式简单易被忽视、互联内容互动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形式上便捷设置增加三者链接粘性,内容上交叉活动加强用户的参与性等合理的建议,以期对电子期刊有效使用"微媒体"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形式化、随意性和低质化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课内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特点。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从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三个方面来优化教学目标,从完善保障机制和创新活动模式两方面来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期"东学西渐"文化传播的路径,孔子学院的传播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从传播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孔子学院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传播效果,即传播五个环节进行分析,以期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风险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序参量,对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无数次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过程中,人们学会了从"零和"互动走向"非零和"合作,从简单互动到机械关联再到有机关联,构建起越来越复杂和完善的"非零和"合作共生关系。然而前所未有的技术风险,对当前的社会和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今天人类需要察觉现有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中的缺陷和弊病,改变传统以资源为中心的社会模式转向以资源和技术风险并重的社会模式,建构起全球范围的"非零和"合作的技术风险共生社会,对各个社会组织进行更高有序化的社会结构改革和功能提升,以适应技术风险序参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影像媒介的发展促进了小说与电影之间的互动,电影从小说的内容和手法中得到题材与借鉴,小说作品通过电影传播得到发展与传播。电影与小说互动的模式及因素直接影响到互动的结果。文章以“是否忠于原著”为支点,通过1940版、1995版、2005版的影片《傲慢与偏见》与小说《傲慢与偏见》之间的比照,归纳出电影与小说作品互动的三种模式与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9.
微博因操作简单、传播便捷、信息海量等特点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有突出优势,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高校可依托微博,构建"微课堂"、"微阵地"、"微客服"、"微督导"等"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微模式、思想引领微模式、成长服务微模式及规范养成和舆情监控微模式。  相似文献   

10.
明清戏剧小说与插图的互动传播模式是当时一种经典的传播模式,不过很多研究者都只认为插图对戏剧小说具有一种对文本的传播功能。这种传播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其实在明清戏剧小说繁荣的时期,插图在戏剧小说实现传统与现代同构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类似的同构,并且更好地完善了自身的审美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实现了明清戏剧小说与插图互动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1.
纵观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文学与传播的关系以及相关诸种问题无疑始终是该学科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比较文学学科范围内的文学传播研究经历了从单向辐射传播模式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再到多元系统传播模式的历时流变。传媒时代中日新月异的诸种传播媒介与方式赋予了跨越国界、语言与文化的文学传播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使比较文学意义上的相应研究彰显出了独特的考察范式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面对电视行业激烈竞争,教育节目越发处于"弱势"地位,如何转变这种状态,作者在对大庆教育节目受众群体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外地电视教育新变化新亮点的基础上,提出地方电视教育节目创新的五个发力点,即:"大教育"思维模式、教育信息发布平台、强力搜索外地资讯、活动中办节目和培育观众互动意识。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孙娜 《南方论刊》2010,(12):104-105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分析了三点原因:第一,多年来学生养成了"被喂食"知识的习惯,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在逐渐丧失;第二,教师不注重启发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第三,教师、学生双方的沟通不良。并提出了两项改革方案:第一,树立师生平等观念,互动教学;第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事实证明,这两项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融合文化本质与受众自我赋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式和互动式文化。在传播新技术的驱动下,受众通过参与和互动以生产融合文化,并与"传者生产"进行博弈而实现了自我赋权,最终分享了原来由垄断媒介文本和媒介文化生产的"传者"所牢牢掌控的媒介文化权力。融合文化还是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也是现阶段正在出现的新兴文化样式和文化特征。当前,融合文化中受众的自我赋权及其赋权模式不断扩张和深入发展,但却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政策解读是推动政策得到良好执行的重要手段,因此,梳理政策解读的传播模式,建构传播效果评估的方法,推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就显得格外重要。政策解读的传播模式根据传播渠道与传播关系的不同可分为直线模式、压力模式等七种。对政策解读传播效果的评估将以"政府—媒体—公众"的互动为分析框架,针对信息发布主体、传播中介以及受众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嘉兴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创造了多项领先全国的成就,初步形成了"嘉兴模式"。"嘉兴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互动化,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均等化,公共文化资源网络化,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集成化,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深耕化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多样化。"文化自觉"是"嘉兴模式"生成的根本原因。"嘉兴模式"表明,地方政府的切实重视和主导作用,服务者的主动开拓与创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三一复合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经济思维方式和综合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师生双向互动为中心,以拓展教学空间和加强实践活动为手段,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实施讲授一个基本理论,从事一次实践演练,进行一次主题研讨的教学环节,以综合整体效应提升教学实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丰富听课体验、强化思考体验、增强实践体验三方面的功能。该模式具有易于操作、主体受益面大、师生互动性强、效果系统连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中外学界对西方中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贡献给予了深入研究和高度评价,但学界对他的美学思想的重要性一直以来认识不足,研究成果也廖若辰星。本论文从著名的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五W"传播模式入手,论述了托马斯.阿奎那美学基本思想内涵及其美学思想在21世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教育类课程"教学做一体"模式的构建依据、模式阐述、模式实施以及模式效果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教学做一体"模式,可有效提高教育类课程的实效性,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技能训练不到位的问题。"教学做一体"模式在教育类课程教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范大明 《船山学刊》2012,(3):123-132
近代道教进一步衰落,由上层走向民间,对民间宗教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广大下层民众赖以依存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因此,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是广大民众的道教信仰,他们认为道教是传播基督教的障碍,因此采取了"耶稣或老子"的对话模式,这种模式对中国基督徒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民国基督教著名文字传道人——张亦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批判老子的迷信成分,肯定《道德经》的价值,采取"耶稣加老子"的对话模式,从而达到道教基督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