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城市"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云辉 《唐都学刊》2002,18(4):44-47
信息时代“数字化城市”是国际间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竞争的客观需要 ,是中国城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数字化城市”有难得的历史机遇 ,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通过“数字化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将加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实现中国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化浪潮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从集中到扩散的技术城市化、从文化到文明的人文城市化及从人口膨胀到人口萎缩的周期性城市化浪潮。这揭示了城市化问题的复杂性,也生成了人们对城市化的恐惧感,诸如生存性恐惧、正当性恐惧、价值性恐惧和同质性恐惧。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化都会不断遭遇风险、危机、质疑和批评,但是城市化也是一个不断激活和打开生活空间的过程,城市形态映射社会权力、城市环境呼唤生态伦理、城市治理拼贴出城市秩序。追求城市生活的可能性是城市化的内在逻辑。城市策略是成就“希望空间”的基础路径。城市文明的融合叙事、微观叙事和多元叙事是不断突破城市化自我限度的方式,也是不断重构城市创造力的共同策略。因此,人们对栖居空间的美好向往一直充满着现实的希望,即“城市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傅兆君  慕文珺  翟斌 《创新》2016,(6):83-9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各类"城市病"日益严重,妥善解决"城市病"问题,是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性问题。"城市病"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跨越式发展产生"时间压缩"效应,城市发展理念与方式存在偏差,城市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政府职能的缺位导致城市管理滞后,城市空间结构失衡等。发达国家在治理城市病过程中的城市发展理念、顶层的城市规划设计、科学的城市交通路网等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治理我国城市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实施都市区和城市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二世祖"生活方式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坚朋  谭媛 《社会》2002,(8):17-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通过以地引资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实现“主动性城市化”(农村被城市征用土地而“被牵引”走向城市化),因而获利丰厚 ,其示范效应也使得区位条件较优越的城市周边地区纷纷拒绝“被动性城市化”。于是 ,城市的向外扩展遇到重重困难 ,征地难、拆迁难等问题越演越烈 ,费用昂贵、附加条件多 ,城市向外扩展的成本越来越高 ,各地为此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向农民妥协 ,如给农村自留用地 ;不得不批准其某些过份的不合理的开发等 ,这些各式各样的妥协办法虽然给城市换来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但是也给城市和…  相似文献   

5.
城市与生活的关系构成城市意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域,让生活更美好则为批判与建构城市意义的核心价值场。历经30年改革开放,中国对“怎么发展城市”已在技战术上有了一系列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但城市化进程中所滋生出来的、让生活变得更糟糕的城市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澄明人类究竟“为了什么发展城市”的世界性的意义难题。以生活的名义叩问城市意义,“去生活化”的城市空间批判,倡导一种以“美好生活”为理念、规范和引领城市空间变迁的新型城市文明形态将构成本文研究的学术思路和未来憧憬。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和前 3 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 ,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运动呈现出一方面城市数量与城镇人口迅速增长 ,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心理与城市化进程极不相适应的复杂而又特殊的景象。这种不适应反映在流动人口身上表现为“准市民化”状态 ,反映在城市居民身上则表现为“单位人”现象。这种在我国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落后小农文化心理和依附人格往往会对现代城市化进程产生强大的、内在的阻滞。要使中国的城市化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 ,需要探寻城市化冲击之下文化变迁的规律和文化适应的策略 ,制定出一套引导和促进变迁健康发展的计划 ,建立起一种健全的、理性的现代城市文化新秩序 ,以促进人们实现由“准市民”向市民 ,“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则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城市移民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秀林 《社会》2010,30(1):46-68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来自乡村的移民进入城市,城市移民群体在城市社区中的社会融合与公共事务参与,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与社会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上海地区“2009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 本文采用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实证地验证了社会网络对于城市移民政治参与的效果。结果显示:“拜年网”的规模对于城市居民(包括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的政治参与具有负向的效果;“讨论网”的规模只对城市移民群体(非上海户籍居民)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 “社会参与网”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城市移民群体的“社会参与网”比上海户籍居民具有更强的正向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敏 《国外社会科学》2022,(1):177-190+201
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城市政治生态学由英国学者埃里克·斯温格杜首次提出后,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政治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和剖析城市问题、推动城市社会—生态转型的重要理论之一。城市政治生态学第二代理论家超越了第一代“都市马克思主义者”的城市主义方法论,在社会—自然、城市—乡村的辩证视角下将城市视为社会—自然杂合体,并通过城市新陈代谢、城市足迹、自然资本化等概念阐释城市化的生态基础及其对自然的建构作用,打破了传统城市分析的方法论领土主义和二元对立的倾向。城市政治生态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空间论两种阐释路径下,与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种族平等、环境正义、酷儿生态学、文化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相结合,呈现出后现代转向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红绿”生态文化理论,城市政治生态学有着不同于“浅绿”和“深绿”理论的绿色变革潜能。中国语境下的城市政治生态学研究方兴未艾,必将经历“引进”和“本土化”两个阶段,为全球视野下的城市研究贡献东方城市生态文明和社会—生态转型的独特案例和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9.
张文山 《创新》2009,3(3):28-32
广西的城市化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是从总体来看,广西的城市竞争力还不强,缺乏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比较分析南宁与其它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将钦州市和贵港市纳入南宁行政区划,从而扩大南宁的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带动作用,使南宁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发动机”,为泛珠三角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往来搭建一个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欧阳仕文 《社科纵横》2011,26(4):128-131
孙中山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思考了中国城市化的诸多问题。对于现代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和体察,对于中国城市的市街建设、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卫生状况的改善、花园和绿地建设的内容有清晰设计,并提出了建立现代交通、通过工业化推动中国城市化、通过特大城市带动区域城市化发展、通过"平均地权"解决城市化所需土地资金等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市化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朝霞  孙琪 《探求》2012,(5):12-19
从文化和生态美学的视域来看,实现人与自然协调相处、和谐共生是打造生态城市、建设幸福广州的题中应有之义。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就是要构筑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点的生态城市,美化优化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城市环境。在新时期,广州要重视挖掘、继承、转化岭南文化传统的生态精神,努力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峰 《创新时代》2011,(8):54-5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城市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样的城市化发展才有意义。然而,据报道,现在全国有16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在此目标的鼓动下,有的城市急功近利,匆匆上马,大拆大建,甚至不惜毁坏文物,以展现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14.
关注"城中村"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代堂平 《社会》2002,(5):44-46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认清城中村现象 ,有助于我们把握我国城市化的特殊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道路 ,有助于认清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一些内在的矛盾 ,无论是从理论认识上还是实践操作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城中村的定义及相关研究城中村作为城市里独有的社区形态 ,已存在多年。但城中村现象引发学者、政府、媒体的关注却还是近些年的事。从政府与媒体的关注的角度来看 ,集中在由城中村引发的城市管理问题上。譬如 ,他们就将城中村视为“城市里的不协调音符”(《信息日报》 ,2001.4.9)。中共广州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中老年人为了帮衬子女特别是照顾第三代,跨越省市之界来到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成为"老漂族".由于农村与城市、故乡与异乡之间的双重反差,"老漂族"在城市适应方面面临着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困境."老漂族"的城市适应问题不是少数人的个别困扰,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结构性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助人活动,可以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介入"老漂族"的城市适应问题,从而提高其城市适应水平,增进其家庭福祉,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漆国生  王琳 《社科纵横》2010,25(7):70-73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带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从而使城市文物保护体现出较强的复杂性.本文着重分析地方政府对城市文物保护的优势条件,并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全民参与"的原则以及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等措施,使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更好保护城市文物,让城市化和城市文物保护可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约生 《日本研究》2003,46(4):41-47
城市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化 ,从广义上说是指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上说 ,它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人口迅速集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功能更加适应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历史过程。1本文将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2 0年代作为日本早期城市化的阶段。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是日本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化的发展 ,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  在前工业社会 ,农业始终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城市“不…  相似文献   

18.
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是现代化的重要挑战。对城市化背景下日本住房问题和政策干预演进的考察表明,日本早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卫生政策时代”,城市住房问题开始发韧,卫生问题尤其严重;中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公共政策时代”,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取得较大进步,住房问题总体维持、但又有所改善;晚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社会政策时代”,由于强有力的住房社会政策,日本最终基本上解决了城市住房问题,虽然迄今它也面临与其政策模式相关的一些不足。日本个案表明,城市化既带来城市住房问题又推动其解决,并且住房政策干预形成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嵌入,因而同时支持了“趋同论”和“求异论”观点。日本经验对当前中国有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龚强  胡运权 《学术交流》2002,(5):110-114
系统方法、系统工程和信息工程是应用于“硬”系统领域的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系统分析方法不可避免地扩展到社会系统和民用问题等软系统领域。软系统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目标模糊的问题。城市综合功能GIS(地理信息系统 )是由于城市化迅速发展提出来的 ,它是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的智能工具 ,但系统建设中有许多“软”的问题 ,用软系统思想和方法指导建设城市综合功能GIS,能够弥补“硬”系统方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居住形态的城市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居住所形成的有意义的社会空间,对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及城市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农民工居住的特点,指出农民工与市民之间存在着居住隔离与居住差异,并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对这种差异与隔离做了分析,指出居住形态的差异与隔离是造成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疏离的重要原因,而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与居住环境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