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体性缺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性问题。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缺位问题。要想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独特作用,就必须强化教与学双重主体性,既要强化教师的主体性,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并进一步协调教与学两个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谈主体性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娥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85-8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宗旨是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为了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必须重视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邓纯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大学生就业主体性反映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具有的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职业意识淡薄、就业依赖性强和就业创新缺乏突破等主体性缺失现象,提出了通过开展生涯规划、优化就业指导和倡导创业教育等基本理念,提高其就业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确立并强化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注重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来转变教学观念,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秦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6):41-44
只有强调交互主体性教育理念视域下的师生主体性,进行适当的情感体验和真诚对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际效能,进而真正为社会培养富有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性,只有坚持了农民的主体性,才能又好又快地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服务“三农”.然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缺失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原因作初步的分析,以期解决农民主体性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曾照玲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8):56-57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发挥教师主体性和构建主体性实践活动。主体性教师专业发展观的内涵有:专业知识的个体性和智慧化,专业权利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专业伦理的精神性和人文性,专业研究的探究性和合作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是指大学生为达到自我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身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表现为学生学习和行为方式中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大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沟通,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隆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3):136-139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从主体性这个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切实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认同、信仰和践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实践观视域下的主体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活动,体现了对象化活动的特征和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主体性决定着价值的属性,主体性的内涵有多丰富,价值主体性的维度就有多丰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性一方面彰显出深切的人学关怀特质,另一方面为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郑榕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14-16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真正确立了主体性或者说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才能自觉地、能动地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教育,同时还能使教育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真正实现教育的至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胡沫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95-10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一个主体性概念而不是客体性概念,主客二分的客体性恰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体性根基在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仰教育构筑主体的审视态度和认知视野,关联人的意义世界,最终作为主体掌握世界的“生命线”和生存方式而在主体那里确立。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进行反思 ,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性教育等概念的内涵 ,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7.
焦金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97-100
要切实提高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进一步准确地把握其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履行。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职责的把握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要把握当代教师职责之一般的、普遍的规定;其二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履行职责时,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样态,学生的生活世界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西方教育中的师道理念与师德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矫海霞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99-101
在西方个人本位的社会文化土壤中产生的西方师道理念和师德规范也必然具有其独特色彩。通过剖析西方一些众所公认的教育家、思想家对这两方面的见解 ,希望能对我国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曲殿彬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3)
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以教师职业专业化为核心,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促进教师培养模式的专业化、加强教师专业精神培养、加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是发达国家改革与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具体措施。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冯永刚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2):44-47,52
品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主体“人”。品德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育对象主体“人”是否在内心服膺道德和在行动上是否实践道德。因而品德课程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体人,,来进行。然而在传统的品德课程与品德教育中,我们的失误之处恰恰是主体性理念的缺失,对主体“人”主体地位的漠视与淡忘。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品德课程改革中,应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作为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