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资企业的迁移及其根植性问题研究--以台资企业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外资在某些地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且各地竞相引进外资的情况下,外资的迁移活动也已经悄然开始.因此,如何留住和"粘住"外企以持续地获得其投资效应就成为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根植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外资特别是台资企业在国内部分地区迁移情况的比较分析,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部分文献所建议的本地集群战略有效性及其前提,并对外资主导型区域和本土经济主导型区域这两种情形,针对外资本身的产业组织形式,讨论了外资能否根植于当地和如何根植于当地的问题及其路径与实质.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与地域根植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建泽 《理论界》2008,(3):51-52
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源于其无法被竞争者模仿的独特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集群根植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及其流动性。本文深入分析了企业集群竞争力与地域根植性的相互影响,并就基于地域根植性培育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永杰  张威 《理论界》2007,(3):55-56
不同的企业理论根植于不同的学术传统。本文对关于企业的经典理论和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考察了(新)古典学派、契约主义传统以及基于奈特传统的主要企业理论。从根本上讲,(新)古典源于古典的分工传统;契约主义关于企业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科斯开创的交易费用传统;而基于风险配置的企业理论则属于奈特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4.
论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新的经济形态。构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需要树立“以知识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念;创建工作团队,培育团队精神;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借鉴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网络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有重要作用,而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与企业集群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以山东省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企业集群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网络对中小型科技的企业规模、成长潜力、生存状态、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区域创新网络因子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集群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组织与区域成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是一个具有内聚力的地区,从微观角度看,区域经济是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企业组织将生产过程在地域空间上实行纵向分解和联合后展开的协作活动,由劳动分工而产生的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节约是促进区域形成的两个最根本因素.鉴于大型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应把一批竞争力强的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区际经济的“连接点”或“生长点”,利用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的系列化和成套服务在经济部门、行业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关系,逐步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新型的企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大庆石油管理局的企业文化根植于大庆这片沃土,形成于大庆石油会战的实践中,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在企业重组后实现了创新发展。大庆石油管理局的企业文化,是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实践的文化结晶,是二次创业实践理论的升华,体现了企业独有的历史,是企业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是一种独创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概括地说,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样,也赋予了共青团工作新的机遇、课题和挑战。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团工作面临着团的工作难度问题、干部队伍问题、组织构架问题、组织目标问题等,这些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审视,去研究,去再思考。面对挑战,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一个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能跟随党走在时代前列,深深根植于青年群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共青团。  相似文献   

9.
彭淞 《兰州学刊》2010,(9):74-77
"孝"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上千年,它对每一名中国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孝文化内涵和本质的探究,认为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孝文化在现代社会体现为家庭式的感恩文化。因此在企业中构建家庭式的感恩文化,将孝的思想落实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可以激发中国人心中内化的孝意识和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推进和谐企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雏形已经形成,各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形成了一些特点。本文提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3+2主体模式,其中3是指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活动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2是指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承担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重视产业创新与产业技术跨越、开放式创新与区域技术创新协作和科技领军人物与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社会资本库存较高的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区域社会资本息息相关。为更深入分析二者间的作用机理,研究以网络中心性为调节变量,从社会互动、信任体系、区域文化认同三个维度测度企业区域社会资本,构建区域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搜集福建省185家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区域社会网络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互动、信任体系、区域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正向影响的显著性分别为显著、显著和不显著;同时,网络中心性在这三个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理解企业集群这种既非市场又非科层的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有两个重要维度——地理和网络维度。地理维度与企业集群中的特定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和产业本地化密切相关,而网络维度与集群化企业的根植性和关系治理紧密相关。本文基于此提出了一个解释产业本地化的概念模型,并对集群化企业的根植性和关系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个人的创新是在一定的区域中进行的,必然受到区域的约束和影响.区域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有的话题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企业界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中国52个城市6万多家企业的全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和HLM模型检验,构建了理论模型,考察了区域因素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4.
李丽 《东岳论丛》2019,40(8):91-104
本文以改进的企业创新需求模型为理论框架,研究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分为资源型地区和非资源型地区,运用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计算了不同地区组别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对其组间和组内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和非资源型地区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平均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前者低于后者,二者之间的差距趋于扩大;两组地区内部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省际差异都呈倒"U"型趋势,但非资源型地区较早出现收敛趋势,导致其近期的省际差异小于资源型地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地区组别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对不同地区组别的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区域创新活跃度、企业创新要素可获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都显著为正;企业创新利润预期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机会成本的负向影响只在资源型地区是显著的;政府的财政科技支持和区域开放水平仅对资源型地区的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风险预期仅对非资源型地区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级区域的企业部门杠杆率作为样本,使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SDM)和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杠杆率的空间结构及区域间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企业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和异质性,但区域间杠杆变化的联动机制和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具体而言,本区域的经济增长对本区域杠杆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区域的杠杆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金融波动的作用则恰好相反。基于此,通过添加经济增长和金融波动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及人口增长、CPI等宏微观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进一步考察不同区域的企业高杠杆形成机制的相异性。最后,据此提出重视区域和行业差异、完善产业链去杠杆联动和构建区域企业去杠杆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国萍 《学术论坛》2005,(2):114-117
在一定意义上西部经济的增长是主导产业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效果,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以主导产业的培育为重点或支撑点。企业并购是培育西部主导产业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能够加速资本的集中,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使西部相对优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做强,以主导产业的成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并从区位因素、人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知识发展战略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形成各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原因,指出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企业跨区域发展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固有的双重性,使得产业集群面临着锁定性和衰退风险,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跨区域发展现象表明,以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为基点,将传统单一地域的产业集群扩展为多地域的产业集群网络,变产业集群内的分工为产业集群间的分工,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转型和升级。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间,企业跨区域发展环境相对宽松,比较容易形成产业集群间的分工,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一种区域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涵义也随着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丰富。美国近50年和中国近20年的发展实践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具有阶段性,并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自主创新时代,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其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在微观、中观、宏观等多维层面发挥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集群正面临来自国内更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利用已形成的集群优势实现 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区域竞争优势、如何定位政府在企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 已成为企业集群发展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企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在于营造集群内区域 创新系统,并侧重分析政府在集群发展和营造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最后根据我市的集群现状提出了具体的 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