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阐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在中东的实践及其对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的影响.安全与发展是中东地区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由于受传统安全问题和地缘冲突的困扰,中东发展问题长期被掩盖和忽视,发展不足及地区国家间缺乏合作反过来又加重了安全困境.鉴于此,中东地区的治理和发展是消除中东安全困境的最有效途径.中国提出的治理发展理念契合了中东国家的发展实际及现实需求.近年来,中国围绕这些理念展开的外交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夯实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可持续合作关系的基础.未来,推动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并实现地区长治久安将成为中国中东外交的亮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土耳其"积极进取"的外交舞台主要在以中东地区为核心的周边地区,集中表现为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打击为主的硬实力对抗.在国内政治竞争日趋激烈和2023年即将迎来建国一百周年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取"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对内确保埃尔多安政权的稳定及其连任,对外努力使土耳其由传统的"桥梁国家"上升为全球国家,并争当逊尼派伊斯兰国家的领袖.实践中,"积极进取"的周边外交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遭遇来自国内外的普遍质疑与严厉批评.未来,"积极进取"之周边外交既要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下土耳其经济的持续衰退、威权主义带来的政治危机和库尔德问题等内部困境,又要面临来自周边地区动荡、域外大国的制约以及阿拉伯世界的敌视等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中的伊朗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奥巴马出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后,为摆脱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困境,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领导地位,对于前任乔治·W·布什政府的伊朗政策进行了调整.鉴于之前美国一味打压伊朗的政策收效甚微,奥巴马政府更加倾向于使用外交手段来处理伊朗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奥巴马政府的伊朗外交处于"有进展、难突破"的状态.本文试就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中的伊朗政策调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林民旺 《公关世界》2016,(23):67-70
2016年的中国外交,继续秉持十八大以来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基本态势.在南海问题、美国"亚太再平衡"等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并存的情况下,中国的周边外交过去一年来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影响力在周边区域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日益增多.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的顺利召开,彰显了中国对经济领域全球治理与全球发展合作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15年中国首次提出"旅游外交"概念以来,中国对阿旅游外交经历了从实践上不断丰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旅游外交形式逐渐从建国初期的官方朝觐活动拓展至以促进双边旅游客流量为目的的各类官方或半官方活动;实践主体从国家拓展至各级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乃至旅游个体;对旅游的认识从一开始作为单纯的对外交流工具,到注重其产业和经济功能,再到强化特殊的外交功能.目前,中国对阿旅游外交中仍存在战略构思不清、合作机制不健全和旅游客源流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国对阿旅游外交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继续推动双边旅游客源流增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先导作用和虹吸效应,密切关注并预防旅游外交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使中阿旅游外交不断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6.
正义与发展党上台执政以来,土耳其在外交舞台上日趋活跃,在一些国际问题上采取别具特色的政策和立场。无论是其全力推动入盟进程的努力,还是"零问题"外交主张、多元化务实外交的做法等,都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罗斯诺的层次分析法,从土耳其国内政治的视角切入,在个体、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对正发党政府外交政策的背景和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个崛起的大国、面向未来的强国不能一直围绕大国旋转。否则,中国总体外交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难见特色,没有气色。习近平主席2013年主持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从战略高度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意义,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也为2014年周边外交排序置于首位做出战略定位。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最具战略意义的成就是,它为塑造周边地区秩序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不少国内民众抱怨中国外交太软,尤其是对周边;而国际上,则有人抱怨中国外交太强,也是针对周边。一软一强形成鲜明对照。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主动谋划,努力进取,正在并将继续对亚洲及亚太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从中国经营周边外交的七件大事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与以色列的人文往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官方的高层互访与民间的友好往来为新中国对以色列的人文外交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有力保障;教育交流、友好城市、农业合作、科技合作等多领域往来深化了中以关系、促进了中犹文明对话、形成了"官民并举"的人文外交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新的挑战面前,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对以人文外交,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刘芳 《公关世界》2009,(10):12-16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迄今中国外交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曾有不少“决定性的瞬间”。六个十年,每十年编者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外交事件,将时间定格于瞬间,用小故事解读历史。国际形势波诡云谲,且看中国外交如何突围……  相似文献   

10.
常征 《城市观察》2014,(1):169-179
2014年2月22日是"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的230周年纪念日。1784年2月22日,美国第一条商船开往中国广州,开始了中美正式交往。为了纪念"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230周年,本文对"中国皇后号"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始末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外交案例,对当今开展城市外交活动颇具借鉴意义。城市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在世界各国由于各自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国家体制存在差异,因而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中国的城市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综合比较国内外城市外交的前沿理论,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广州始末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提炼出:民间组织是建立信任的纽带,经济利益是核心动力,城市是资源整合的平台等三大城市外交特征,以及经济、外交、文化等三大价值,希望这些判断能对城市外交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依靠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以机制统筹为理念,以中联部为实施主体,以阿拉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政治领导人、媒体和智库为合作对象,通过召开中阿政党对话会、签订政党合作备忘录、举办政党研修班、促进政党领导人与青年交流等方式,积极配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整体交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阿加强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民心相通,维护了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丰富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国际能源外交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外交主要是指围绕能源问题制定的外交政策和展开的外交活动。本文认为,能源外交的动因源于供给与使用的双重困境,能源外交的手段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的互补,能源外交的重点是产业与金融的双重控制,能源外交的趋向是制度与规范的积极构建。对于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中国来说,必须调整企业海外能源并购策略,创新政府外交支持企业的方式,融入和参与多层次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叙利亚与黎巴嫩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遭到暗杀后,黎巴嫩问题成为继巴以争端、伊拉克问题之后的中东又一热点.黎巴嫩问题的走向深刻影响着叙黎关系及中东局势甚至美国的中东战略.叙利亚在整个事件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国内局势基本按美国意图向前发展以配合其"大中东"战略构想,尤其在美、法的联合打压下,叙陷入严重的政治外交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今天遇到的发展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市场问题.发展的问题,也不是仅仅通过经济和市场的手段就可以克服和解决的,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新发展观.我们今天遇到的发展问题并不是用西方的那一整套话语,包括发展经济学的话语就可以解决的.西方的道路和经验值得参考,但如果说我们只不过是处于他们发展历史上的某一个阶段,照抄一下他们的道路和经验就可以了,这种思路肯定不行.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强调要坚持、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能源外交主要是指围绕能源问题制定的外交政策和展开的外交活动。本文认为,能源外交的动因源于供给与使用的双重困境,能源外交的手段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的互补,能源外交的重点是产业与金融的双重控制,能源外交的趋向是制度与规范的积极构建。对于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中国来说,必须调整企业海外能源并购策略,创新政府外交支持企业的方式,融入和参与多层次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大国外交形象。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文本,深入探析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建构中国外交形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政教宣传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变幻世界中的阿中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1956年5月,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沙特最后,于1990年7月承认人民中国.1993年,阿盟在中国设立外交代表处.这样,20世纪之内,中国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双边和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新地缘政治角度看,扩大后的欧盟拥有新的边境和邻国.在大欧洲框架下,中东成为欧盟新的外部环境在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中也具有战略优先权.本文在简述欧美共同战略认知框架基础上,论述欧盟的中东方案,其内容涉及欧盟致力于中东和平与稳定的外交目标、和平进程中的原则与措施等.同时也指出了中东地区的安全困境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20.
石油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增长.中国的石油外交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主旋律.中东石油在中国海外油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要素,中国石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亦是国家利益,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具有政治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的特点.石油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为重要,"石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凸现了石油外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