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科举守护神"文昌梓潼帝君"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流行科名由各种神灵"前定"的理论,而举子们亟需一个科举主宰神,统治者更需一个国家的科举守护神.这个"神"终于在宋、元之际被"造"出来,它就是"文昌梓潼帝君".此神原是蜀中的一个地方小神,在民俗、皇权、社会变迁、道教等多种因素和力量的推动下,最终成了后代科场冥冥中的"主试",从而也把"科名前定论"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徐芬 《南都学坛》2014,(5):36-37
东晋安帝前期,散骑常侍一职并没有因部分北府集团军功将领的取得而发展到滥授的程度,但到了后期,刘裕"造宋"事业接近尾声,他大举收缩北府军功将领阵线(迫使他们退居二线,以刘氏宗室、外戚代为出镇地方),出于对这些老将的优抚,刘裕大量加赠散骑常侍一职,这成为一种策略性举措。同时,在事实层面上,刘裕强势的控制使得这些老将散骑常侍一职"顾问、拾遗补阙及平尚书奏事"的作用发挥有限。这样,在主观和客观上,刘裕这种策略性举措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散骑常侍职任的闲散化以及地位的卑轻。  相似文献   

3.
<庸言>是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从1912到1914年,<庸言>"诗文"栏发表宋诗派作品200多首,占总数的1/3.宋诗派重要的理论作品<石遗室诗话>也连载于该刊.<庸言>开创了近代宋诗运动的一个新的阶段,一批年轻的宗宋诗人在<庸言>上频频出现,他们自觉以陈三立、郑孝胥、陈衍为核心,延续了自晚清以来的宋诗运动的生命.<庸言>在宋诗派由分散状态向集团力量过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宋诗派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皮陆诗歌既上承"唐音"亦开启"宋调".从皮陆生活的特殊时代背景,乱世文人的悲剧意识,皮陆二人的性格特征,后人对二人诗歌的继承、评价,以及皮陆诗歌的艺术风格可以清楚地见出皮陆诗歌中所蕴涵的"唐音""宋调".  相似文献   

5.
表宋风,兴蜀学--刘咸炘重修《宋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学者刘咸炘立意重修<宋史>,目的有二,一是表彰"宋学",二是中兴"蜀学".他之所谓宋学,主要是指浙东学术为代表的经世致用一派的史学传统.刘氏认为,宋代蜀中史学大盛,元后而衰,清末民初"宋风"渐为复兴,重修<宋史>正得其时.  相似文献   

6.
钱锺书自20世纪30年代起即对文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不满,而以当时为主流学界所歧视的"词章之学"即文学批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文学观念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学小史序论》一文当中。钱锺书主张从功用及效果方面定义文学,认为文学特征有二,即动人与美感。文学史应该客观论述文学演变的内在脉络,而文学批评则当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中国文学没有西方式的统一的"文学"概念,只有分体的观念。中国文学有严格的文体界限,注重从形式风格方面横向辨别各种文体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同时也重视从题材内容方面纵向衡定各种文体及同一文体内部各作品的价值高低。与胡适的文学史论述不同,钱锺书认为宋以前文学史只有雅言文学传统,而宋以后才有雅言、俗语两个文学传统。其文学观在当时独树一帜,在今天仍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千帆、吴新雷两位先生在<两宋文学史>中对于宋代骈文(宋四六)发表了精辟的论述,同时也提出了"南宋前期四六四大家"的说法,具体所指为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四位南宋四六文名家.不过从四大家入选人数与分期两方面看,此说还不够严密,对洪适、洪遵、洪迈兄弟四六文数量和地位的论述也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余地.总体看来,南宋前期骈文创作较为繁荣,名家众多,"四大家说"尚不足以概括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清诗浙派以"宗宋"为基本特点,厉鹗作为浙派中期领袖,"宗宋"倾向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学问根柢,以书为诗材;二是语言上避俗生新;三是学南宋小家。他的宗宋是对宋诗美学的进一步肯定,再现了宋诗之美。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有关制造指南车的记载颇多,最早有黄帝造指南车在大雾中击败了蚩尤的传说;其后,东汉张衡(约公元110年)、魏马钧(公元233年)、刘宋祖冲之(公元477年)、后赵魏猛和解飞、后秦令狐生等均造过指南车;再后则有宋燕肃(公元1027年)及吴德仁(公元1107年)。在《宋史》卷一百四十九《舆服志》和岳珂所著《愧剡录》中,对燕肃、吴德仁造的指南车的结构记述较详,对其他人造的指南车则仅记载了制造过程及其性能,从中看不出指南车的具体构造。制造指南车的记载较多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指南车比较难造,一经战乱,其器不存,就失传了,后人又需重新发明创造。有成功的,有似是而非的,也有造不出的,如《宋书》卷五十二《祖冲之传》记述:“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后秦)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  相似文献   

10.
[提要]周颙于宋泰始四年自蜀返建康后造山茨精舍,嗣在其前造草堂寺,二者独立又为整体,位于钟山(北山)西而非“雷次宗旧宅”处。“山茨精舍——草堂寺”的建造为僧人提供止锡、修持、著述乃至弘法的场所,蜀法绍是精舍最早的住僧,法度开创摄山前于宋末“游于京师”,当居其中,二人并称“北山二圣”。慧约在草堂寺弘法十余年,“清虚满世”。僧朗前往摄山前亦应止锡山寺。山茨精舍亦为周颙的“隐舍”,他长居其中习佛修静,解经著述,其《抄成实论序》昭示周颙永明八年尚健在,可补正史记载不足,特别是《三宗论》的撰成使“三宗之旨”在江南传布,对摄山三论学派的兴起有积极作用。文中对汤用彤、任继愈、鎌田茂雄的相关论述展开讨论并予以补证或订正。  相似文献   

11.
正由本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制造业的"西进"征程从未停息。作为西部的桥头堡,山城重庆是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节点。从奥康集团的璧山"造城"、到华峰集团的超百亿元投资涪陵,在一轮又一轮以重庆为目的地的西进潮中,温商的身影尤为突出。当年的西行温企今天是何种面貌?落户西部的产业能否与当地实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2.
一、总說 在济南南郊历山黄石崖、千佛山、龙洞山、东佛峪、佛慧山开元寺,玉函山西佛峪、琨瑞山千佛崖、灵驚山齐城峪各地,散布着許多艺術精美和具有历史价值的石窟及摩崖造象(圖一),这代表着自北魏(第五世紀)以来造象艺術在山东發展的主流:其造象年代,根据石刻造象記,最早为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最晚为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或一直到清代初年,前后一千余年,中經东魏、隋、唐、宋、金、元各朝;这些造象在風格上都明显的表示着各个朝代造象艺術不同的特征;另外从分布情况看各个地区亦都明显的构成一个历史阶段,如北魏的造象集中在距济南較近的历山黄石崖;东魏初,自此散布及于济南东南約十五公里左右的龙洞山;隋代造象地区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东京地处平原,无山川可恃,宋王朝遂大力构筑城池,派驻禁军守卫,形成了"前有坚城,后有重兵"的完备的防御体系.宋与辽、西夏民族战争的频发和宋王朝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宋东京防御体系的直接成因.宋东京防御体系的庞大,加重了宋代"冗兵""冗费"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新网报道:在巴西悉心推广中医学二十载的华人中医针灸师宋南华,4月初荣获巴西"国家优秀品德与事业最高荣誉奖"。他也是唯一获得该殊荣的华人。该奖项是专门表彰有关企业、文化、艺术、通讯等方面对巴西社会作出杰出贡献和有影响力的团体或个人的,获奖者大多为律师、法官、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医生和传媒人等。巴西颁奖机构称,20多年来,宋南华医生在巴西主流医学及社会积极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他应用这一古老神奇的中国针灸医学为广大巴西民众解除病痛,带来了健康,造  相似文献   

15.
辩证先秦古籍标点、注释四误:(1)陈鼓应先生注《庄子.人间世》"栎社树"曰:"以栎树为神社",误。社乃土神,古无祀树以为社神之礼。(2)郭彧先生标点《易.系辞传上》讲《乾卦》上九爻辞一段话为:"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错。此系不了解《易》六位之义而致。(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文公二年:"宋祖帝乙,郑祖历王,犹上祖也"为"宋以帝乙为祖,郑以厉王为祖",误。帝乙、厉王为宋、郑祖之所出之王,而非二国之祖。(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宣公十二年:"拔旆投衡"引黄承吉说云"拔去旆,又拔去衡",错。衡乃古代战争重要构件,是不能拔去的。  相似文献   

16.
汪元量是宋末身份独特的诗人,其诗习惯以行者的视角记录宋元更替时期的真实面貌,故有"诗史"之说。本文主要论述他先后两次到成都的原因及其行迹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成都的美好印象,展现了一位爱国诗人对于宋亡不甘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首先论述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的关系,其次,在庆历新政时期,由于范仲淹和"宋初三先生"的共同努力,确立了"明体达用之学",此为道学之先驱。从庆历新政到道学,其间经过了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道学是在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正、反两方面作用下形成的。第三,范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并重视《中庸》和《春秋》,这对于道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范仲淹与道学在思想上的联系,更主要者是他首先在宋儒中提出了"孔颜乐处"的问题;宋学精神之所寄在书院,范仲淹的重视教育,大力兴办学校,对于宋代书院的兴起有开创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7,(5)
本集团自成功转型(从打家劫舍改为合法经营)以来,在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江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现已发展成拥有数百人的大型集团,曾被评为“大宋企业50强”。集团用人口号:“如果您是个人才,那么请到梁山来。”  相似文献   

19.
宋庠、宋祁兄弟是北宋前期政坛和文坛卓有建树的人物.宋庠(996-106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初名郊,后仁宗改名为庠,字公序.祖籍安陆(今属湖北),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好俭约,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误.与兄祁俱有文名,时称“二宋”,“大宋、小宋”.二人同于天圣初(公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僧籍制度,肇始于东晋时期,到南北朝已臻完备,在隋唐时期进一步强化,后历宋、元、明三代,直至清代前期废止。关于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僧籍制度,笔者已有专文论述(见《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本文将着重探讨宋、元、明、清时期僧籍制度发展、废止的情况。一有宋一代,佛教势力大体处于一个相对维持的状态。后周世宋在北方境内大举禁佛,释教受到一定抑制。但是代周而立的北宋政府改变了后周的抑佛政策,转而保护佛教,以期获得社会集团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