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化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如克莱德·克鲁克洪所说:“人类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①而人类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为适应这种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了这种文化的特色和个性,由此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文化类型。有人认为吴越文化是一种稻作文化,道出了水稻生产是形成吴越文化特色的主要原因,这确实很有见地。然而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忽视了渔捞生产在吴越地区的作用。因为,吴越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多雨;地势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东面临海,江湖密布,水系发达……这种自然环境不仅为种植水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水产资源,使捕捞水产成了一条获取食物来源的便利渠道。吴越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发明并发展了水稻种植业,同时也掌握捕捞水产的技术,形成了以种植水稻为主、捕捞水产为辅的生产方式,成了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因此,对于吴越人们来说,种植水稻固然生死悠关,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崛起于长江三角洲的句吴、於越文化(本文简称为“吴越文化”),是我国上古时代南方越族文化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从河姆渡文化时代到秦汉一统近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古代越族在相对独立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古越文化与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形成灿烂伟大的中国上古文明。本文拟略述吴越文化的概貌,由此而窥见古越文化区别于荆楚、华夏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早在二十年代初,他在考订古代史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古史辨”学派,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由顾颉刚先生的助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煦华辑录整理的《苏州史志笔记》,集中反映了顾颉刚先生对吴越地区历史、经济、城坊、山川、园林、古迹、方言、歌谣、风俗、民间传说、地方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和独特见解。它的出版,有助于吴越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杨隽 《学术交流》2007,(1):148-152
即兴谣诗是诗歌的最初艺术形态,是中国文化的起点。《吴越春秋.弹歌》、《吕氏春秋.音初》中的即兴徒歌以及《周易》部分经过整理的繇辞,使我们仍有可能领略原始谣诗的古朴风貌。即兴谣诗单纯古朴、荡气回肠、自然轻盈的艺术形态与原始先民率性动情、乾坤流转、野性天然的生活交相辉映,是对人类文化源头质朴风情的诗性写真,成为我们触摸文化源头的艺术中介。在“诗三百”这部宗周“典乐”范本产生之前,《易》繇辞已为我们提供了徒歌的范式,而且它的存在一直在提醒我们:诗歌一面与音乐合流,渗透着浓重的宗教与政治意味,一面仍是随意简朴的徒歌,基本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滋味。即兴谣诗与《周易》短繇以纯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为宗周“典乐”歌《诗》体系的建构积累了丰富的灵感。  相似文献   

5.
自步入文坛以来,迟子建的创作始终植根于故乡地域文化的沃土中。对于故乡地域文化中极具代表特征的满-通古斯文化,迟子建依据怎样的价值立场和情感态度去书写,决定了她跨民族书写的文学表达。迟子建借助她对满-通古斯文化的理性认知和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底,成功地消除了“异族者”书写的痕迹,把过去鲜为人知的满-通古斯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为迟子建跨民族书写带来审美新变的是满-通古斯语族的萨满神歌。萨满神歌的引入,使迟子建小说出现了新的审美特质,并对营造小说的民族文化氛围、深化审美意蕴以及跨民族书写的创作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际萨满医药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彦臣  刘贵富 《学术交流》2004,(12):132-137
萨满医药文化是指由萨满创造、传承和实践的,与医药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的总称;在地域空间范围上采用广义的见解,有利于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层面间开展萨满医药文化的比较性研究;萨满医药文化是国际萨满文化研究的主题;在众多的涉及萨满医药文化的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所关注的萨满的治病方式亦存在较大的差异;萨满医药产品的开发,是最大的现实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傩的原型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傩是中国历史上古老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贮存着远古历史遗迹和五彩斑斓的生动素材。研究中国古傩的原型,对于认识人类早期文化演进和探索我们古老民族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那里隐藏着傩文化博丽犷放的一幕。一、古傩原型的基础由于历史的文化积演,中国百傩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形成一个驳杂而庞大的丛系,包括古傩原型观念、傩仪、傩祭、傩舞、傩戏、傩画、傩具、傩神、傩坛、傩面等各种文化元素。每一种文化丛系都有一个中心观念,它使文化丛的其他元素具有一种内聚力。在古傩文化丛中,这个中心观念是古傩原型观念。它不仅是核心元素,而且是最初元素,其他元素都是由这一观念衍生的。从语源学角度诠释古傩原型观念,可以发现诸如《辞源》等字典均训“傩”为“难”,而“难”的本  相似文献   

8.
1985年前后,与文化寻根相呼应,地域文化小说迅速在当代文坛崛起,形成了一股颇为浩大的创作潮流。特别是其中的“吴越文化”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崭新的审美观照,给新时期文学增添了神奇而迷人的光彩。而且这股“吴越文化”之潮至今仍在奔流不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吴越文化”的内蕴,并融汇进弘扬民族文化的主潮之中,充分反映了“吴越文化”小说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吴越文化?对此,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本文所说的吴越文化,是指江浙一带或太湖流域意识形态上的文化,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语言、工艺美术、建筑等等方面的内容而偏重于文学。如果我们用当代意识来观照文化历史现象,吴越文化与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总体的其他各分支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具有社会功利性。综观吴越文化发展的轨迹,在政治、经济,风尚习俗以及园林美术诸方面,功利性都比较明显。宋室南迁以后,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成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中心,加之土地肥沃、气侯四季分明,极适宜自然经济的发展。北宋以后,太湖流域的蚕桑产量在全国已名列前茅;而蚕桑的发展和兴旺,又带来极大的功利效应,成为贡品,也带来工艺美术的兴旺。丝织品上各种色彩图案,如龙凤呈  相似文献   

10.
禹葬会稽考     
崛起于长江三角洲的句吴、于越文化,是古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从这期起,本刊特辟“吴越文化”专栏。《吴越文化特征初探》一文评述了吴越文化的概貌和特征。《禹葬会稽考》和《绍兴会稽与禹无涉》两文则对禹葬绍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欢迎四方来稿,以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的中外学者普遍把萨满文化现象视为原始宗教,作者对这一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文章从萨满文化现象的非单一构成性;意识场与原始宗教、巫术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萨满文化现象与原始宗教现象的不同,认为巫术文化是萨满文化的主流。巫术意识与宗教意识的分离、交叉与重合乃是萨满文化现象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原因,作者认为:巫术是萨满现象的基础和核心,弄清这一问题,对于解释萨满文化现象世界范围分布的广泛性,对于认识这种现象的本质,对于探讨萨满文化现象的发展阶段与类型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萧红和迟子建小说儿童视角构成的儿童世界的独特审美形态和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儿童梦想世界层面.运用原型理论来分析,这一儿童梦想世界的构建源于萨满文化万物有灵和万物有神信仰现形成的原始崇拜对作家文化心理的影响.儿童梦想世界的主要构成元素是具有童话特质的自然景色、通灵的女孩形象、慈善的长者形象和人格化的动植物形象.这些元素分别是萨满文化自然崇拜、女神崇拜、祖先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的隐形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5,(3)
史禄国对通古斯萨满的产生过程曾进行深入的民族志考察,认为通古斯萨满的产生源于管理氏族或地域社会成员心智生活的需要,萨满不仅要具备进入迷幻状态的生理—心理条件,而且也要接受萨满教文化传统的培训和教导,通过社群成员公共意见的评价和检验。他的调查经验说明,通古斯萨满的产生是个人生理—心理条件和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罗盱兰  段裕祥 《江右论坛》2007,8(10):108-115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长岁月,虽经不断改革、创新,但其原生态的特质依然保存完好.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故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傩自汉始,经唐宋明清历代,形成娱人娱神的民间舞蹈,并奠定了今天跳傩村落的格局.傩之所以能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傩产生于原始人类驱除灾疫之灵的心理要求,由原始氏族部落战争的现实映像所启发而形成的以神驱鬼或以恶逐恶的观念,是原始人类萌发赶傩或驱傩意识的基础.南丰傩舞虽历经各代与其他艺术的糅合,但可贵的是,傩的核心意义--驱邪逐疫的原始愿望没有改变.南丰傩舞保留了大量上古时代遗留的信息密码,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即是探寻并解密现存南丰傩文化所蕴含的原生形态,使读者跨越时空隧道,体味先人创造傩舞的本真心理.经历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南丰傩文化包括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面具艺术等,是个复合文化体.本文就其中五方面来解码其中的原生特质:傩班--原始巫的承嗣;乐舞--跨跃时空的上古巫音;面具--原始图腾的载体;傩具--巫术意识的留存;驱疫--仪式的原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5.
<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打上了深深的道家思想烙印.这不是因作者故意以道家思想来解读吴越争霸历史,而是具有坚实的历史和文化依据.吴、越、楚三国接壤,楚人范蠡、伍子胥等先后来到吴越,成为吴越重臣,同时把道家文化带到吴越之地;而且,早期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得道家文化在吴越之地容易接受,并成为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和阿伊努族有着相当丰富的纹饰文化,主要表现在岩画、信仰用具和生活用具上.这是一种在原始渔猎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反映了当时氏族部落时代的周围世界及原始先民的世界现、宇宙观和信仰等.比较两个民族的纹饰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如纹饰、纹饰的形式、纹饰的发展途径、纹饰的含义.纹饰文化都与萨满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庄鸿雁 《学术交流》2012,(9):158-161
萨满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崇信的原始宗教,几乎占据了中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萨满文化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观念。起源于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鲜卑先民亦信奉萨满文化,但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此记述并不多,从最新的田野发现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的视角,对鲜卑先民的萨满文化崇拜进行探索,以追寻鲜卑先民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创造和历史传承几乎一直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先秦中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向周围地区的快速扩张,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一元主导和多元互补融会、以军事据点和地区中心聚落为点带动聚落群形成的点面结合、因地域的远近及政治势力强弱呈现出的深浅差异、文化同质同化和渗透区共存等四种.先秦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均有中原文化的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原文化的传播在周围地区文明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示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与其政体性质及生活形态之问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吴越文化的研究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吴越文化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特点,当前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推进吴越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文拟作粗浅的综述和评价,以期对吴越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借鉴。一、五十年来吴越文化研究的成就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个民族,在我国的远古时期,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与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交相辉映,使长江流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又一摇篮。早在三十  相似文献   

20.
吴越文化和中日两国的史前交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民族是许多民族经过历史上的长期融合而成的,这正象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融合而成一样,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这样的过程,毫不足怪。中国文化同样也是历史上长期融合的结果,它绝对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在远古,今中国版图中存在着许多文化类型,择其主要的来说,黄河流域是汉文化,长江中游是楚文化,长江下游和浙闽一带是越文化,或者称为吴越文化。这中间,吴越文化在中日两国的史前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学者研究吴越文化,已有较长的历史,有关这种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已有大量出版。但在过去,研究吴越文化的学者多半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等,研究的方法着重于历史文献的查索和考古发掘的论证,收获当然不少,但现在看来,不免还有一些局限性。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