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对价值实体的研究,是学术理论界长期不懈努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其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独树一帜,揭示了价值实体是人类劳动这一本质问题,而且为后人提供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模型和线索.这是对人类的不朽贡献.但马克思对价值论的研究成果也未能达到统一人类认识的目的.他的关于劳动时间、价值实体的论述经不起认真推敲,本文试图从分析马克思“劳动时间论”入手,探讨“劳动功能价值实体”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2.
自从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以来,就一直遇到严重的挑战,其中争论的核心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还是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所谓《劳动价值整合论》就是后者在当前的一种表现。它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曲解,并把它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整合”在一起。这种“理论”并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发展和完善,而是对它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定义,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孙成汉同志《试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定义》(《学术论坛》1981年第5期)一文,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文中关于“相对之下,第二个定义比第一个定义完备”的说法,我认为值得商榷。众所周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决定的实体,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我  相似文献   

4.
陈征同志: 看到您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载《对〈资本论〉若干理论问题争论的看法》上),有些想法,拟通过这封信就教于您及其他同志们。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要点问题,我和周成启同志在拙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一书中也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这大概就是您的文章中所概括的第五种观点(略有出入)。我现在仍坚持原来意见,并对您的一些论述提出商榷。第一,我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应当包括商品二因素的理论。具体内容就不  相似文献   

5.
陈乃圣  陈明 《东岳论丛》2002,23(1):11-13
“要素价值论”主张资本、土地等都是价值的源泉 ,这与事实不符 ,也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 ;西方庸俗经济学提出“要素价值论” ,是为了用它来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 ,不能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价值一元论 ;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正确认识 ,从而科学评价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及其创造价值问题 ;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与政策的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东洋 《理论界》2003,(5):37-3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于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的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没有别的任何物质。”然而在新的科技革命迅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不断提高、知识和管理因素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的条件下,有些问题需要新的研究和思考。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非体力劳动价值论。有人认为马克思只是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而且研究的基础是简单商品生产,并据此得出结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即体力劳动价值论,不能适用于现代资…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是一座巨大的充满理论陷阱的迷宫,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以确定的科学方法和思路是人们走出这一迷宫的指南。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许明达教授的学术研究专著《创新性劳动的价值》进行了观点评述和商榷。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原理,则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赖以奠立之根本.我们应依据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劳动及其创造价值”的新特点,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符合实际地拓展“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科学内涵,以反对用所谓“全要素价值论”、“广义价值论”的观点,去改造甚至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种根据历史性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切合实际地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 ,其他一系列理论都是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衍化和发展起来的。因此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势必涉及到对一系列理论的深化。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因此 ,我们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同…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科研成果广泛而迅速地进入生产领域,使社会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似乎脱离了劳动致富的轨道、而与高科技同步发展,从而给人们以假象: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形势的发展,劳动价值论过时了。在国外出现了以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或用知识价值论歪曲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含义的观点。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种种质疑。《知识经济学》(张和生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结合  相似文献   

11.
也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简评苏、谷之争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苏星同志《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与谷书堂、柳欣两同志《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之间的争论,认为各有偏颇之处。苏文否认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参与价值决定、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谷、柳文提出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以及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文章最后还对有人主张“改造劳动价值论” 的错误观点,进行了评析和批驳。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就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理论界主要有以下观点 :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活劳动 (包括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 )创造价值。在如何发展劳动价值论问题上 ,有生产要素价值论、知识技术价值论、服务劳动价值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先进社会生产力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答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最终都将聚焦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受到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果说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创立的这一理论 ,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那么 ,今天我们以马克思的科学精神 ,深化与发展这一理论 ,其根本目的亦在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性。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命题 ,为我们立足国情、立足当代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明了广阔前景。本刊今年第 7期曾以“劳动价值论的深化与发展”为题编发过一组笔谈 ,引起读者的关注 ;从本期起我们将开设“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专栏 ,欢迎大家来稿共同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本期刊物首先奉献给读者的是聂亚珍教授的《重新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这是作者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新的阐释。作者从“物质生产劳动是价值的实体”。“脑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延伸”,“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的拓展”,“知识劳动是生产劳动的提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劳动价值的意义,相信对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读者一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青年教师张建君同志的专著《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一书已于 2 0 0 2年 1 1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研究是我国理论界的热点和难点 ,全国陆续出版了一些以劳动价值论命名的专著 ,但直接以《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作为书名出版的劳动价值论研究专著这在全国是第一部。其重要性在于本书作者的理论立场是认为社会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有不同于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区别 ,也有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及价值理论的突出特点。因此 ,作者不同意有些理论工作者否认劳动价…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逐渐从法学和哲学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从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手稿和著作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接受与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具体过程。《穆勒评注》揭示了李嘉图的价值及其规律的理论失误并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识到了“劳动”概念的复杂性,为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准备;《神圣家族》从社会物质生产角度审视了价值问题,并认可将劳动时间作为价值衡量标准的主张。《评李斯特手稿》认识到了交换价值是商品的抽象属性,劳动力商品的观点初现雏形;《德意志意识形态》阐明了作为科学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生产成本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哲学的贫困》发现了商品价值量的规定,《雇佣劳动与资本》则充分揭示了价值的社会属性。梳理这些早期文本的演进脉路,我们发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是相互交织与促进的,特别是他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效用价值论的有益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一个劳动价值理论创新的典范。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实质与立足点就在于寻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涉及十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虽然早已提出过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也看到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但是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非常混乱。这除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以外,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懂得劳动具有二重性。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革命的批判,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并确定了价值不外就是这种劳动的凝固。”(《资本论》第2卷序言,第22页)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掩盖在商品、货币物的外壳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动规律奠定了坚  相似文献   

19.
<正> 传统的观点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如果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也生产商品并创造价值,那就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本上只是在物质生产的范围内研究价值形成问题,并且把劳动物化作为理论进一步展开的前提,这就导致了后人的一个误解,以为劳动的物化是形成价值的先决条件。其实,价值反映物化劳动,这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曾指出:“对于劳动的物化等等,不应当象亚当·斯密那样按苏格兰的方  相似文献   

20.
1995年第7期《学术月刊》发表了钱伯海教授《论物化劳动的二重性》一文(以下称钱文)。该文在论证其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这一核心观点的基础上,还指出了疏看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会产生的各种矛盾和误解。钱文提出了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观点不一致的观点,促使我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钱文观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这一过程,我认为钱文的观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