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等方式调研155个来自新疆南北疆不同区域的维吾尔农民工创业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农民工创业的意愿受到其年龄、婚姻状况、风险偏好度、职业培训状况、汉语交流能力、文化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家庭收入和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婚姻状况、职业培训、文化程度、语言交流、家庭收入和政府政策与维吾尔族农民工创业意愿成正相关。风险偏好与家庭收入与维吾尔族农民工创业意愿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年全国106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农民工的职业上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在行业内的职业垂直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并且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职业地位的上升.初次进城务工时职业为一般劳动者,目前职业为管理或技术人员的农民工比重为7.12%.初次进城务工时无固定职业者实现职业上升的比重最高,其次为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在控制了一些可能影响农民工职业发展的行业因素(比如行业性质、 企业所有制类型)之后,以文化程度、 进城务工时间为标识的人力资本显著地影响了农民工从一般劳动力上升为技术精英或管理精英.这些研究表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资源分配机制和机会结构的变化,也为农民工群体打开了职业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民工创业群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共选取和采集了718名农民工的人口学资料、外出务工情况、创业及培训信息。通过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讨甘肃省农民工群体的创业特征,以期为创业政策提供导向性信息及建议,促进农民工群体创业意向的形成和实现。分析结果显示甘肃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仅占到调查群体的77.6%;被调查者中64.3%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务工创业技术掌握与否、创业政策知晓与否、创业信息获取便利与否以及外出务工次数对甘肃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超大城市面临稳定保有一定数量农民工劳动力和控制人口规模的平衡问题,合理评价城市劳动力新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有利于客观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态与现实诉求,并为超大城市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提供支持。以北京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就业满意度构成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特点的就业满意度模型和评价量表,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更看重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对报酬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的就业满意度较低,其中更换工作的机会、涨薪机会、晋升机会、与老板关系的不满是导致满意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内部存在代际分化,“90后”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显著高于“80后”;文化程度、所从事的岗位、婚姻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满意度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转移至今不顺利、难彻底、欠稳定,隐性户籍墙是其深层次原因。文章利用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09年的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对隐性户籍墙这一韧性社会屏蔽制度给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国路径中出现代际分化的两代农民工流动打算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当前形势下,推进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结合可行而且必要,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与微观个体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中国农民工流动特征与新迁移理论相结合,系统分析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内在机理,从代际差异的角度实证检验两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延续与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强的留城意愿,但受结构性因素制约,两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职业阶层和职业流动相互作用,职业阶层越高,工作越趋于稳定,农民工越倾向于留城;职业流动次数反向作用于留城意愿。农民工越年轻,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越高,居住条件越好,留城意愿越强。农民工城市社会满意度、生活水平变化、工作认知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重要因素。建议建立以均等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的数据,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城市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流动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城市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流动类型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和婚姻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家庭经济流动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子女补贴、月平均收入和住院天数等因素对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流动类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代际差异视角出发,利用重庆和珠三角地区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水平差异的因素,研究发现,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适应水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水平更低。仅对第一代农民工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教育程度、配偶是否随迁和打工地生活时间长短,而对新生代农民工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收入和找工作途径,对两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水平均有影响的因素为是否会讲当地话、住房状况和与当地人交往情况,但住房状况和与当地人交往情况对两代农民工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藻 《人口学刊》2011,(2):75-8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城乡就业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成都市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研数据,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第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两代农民工在职业价值观、就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质量等方面,既有很大的代际差异,也存在一定的代际传承现象,探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构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探讨劳动力市场灵活稳定型就业机制的实现路径;加大对其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促使其实现从"半城市化"向"市民化"的转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外来工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按照年龄及少年儿童时期有无流动或留守经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界定出深受父母乡-城流动和外出打工影响的第二代农民工,并对他们的各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第二代农民工的现状与流动或留守经历高度关联,他们更可能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同时,乡-城流动、外出打工的代际传承并未使第二代农民工获益,并未提升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对此,本文建议继续密切关注流动和留守儿童;并且,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要关注有过流动或留守经历的第二代农民工;另外,建立对流动和留守儿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资料搜集系统。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更加理性地选择到城镇寻求发展的空间,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农民工现状及特点,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钟玲  左停 《西北人口》2011,(6):115-119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河北滦平县某村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脆弱性及其生计风险。教育导致农户脆弱性的机理在于农户在国家免费教育政策之外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与大学教育的高成本和高消费以及由我国长期二元经济形成的城乡教育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农民工阶层的上向社会流动是事关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优化社会结构、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等宏观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工阶层"凝固化"倾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令广大的农民工上向社会流动为全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女性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性别农民获知、学习、咨询农业技术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女性在农业技术传播中与男性不同的获得技术的渠道,女性在获得农业技术资源尤其是乡村社区外部资源方面与男性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推进农业技术的传播与采用必须改变女性获得农业技术资源的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人口》2011,(5):15-15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Notice on Work to Exempt Students from Tuition and Miscellaneous Fees dur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ities,and to ensur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ities equally provided to children of farmer workers,Ministry of Finance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湖北、河南两省845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值无序选择回归模型分析了禀赋依赖、能力水平以及控制变量对农民夫妻联合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禀赋依赖与能力水平均对农民夫妻联合迁移或夫妻单方迁移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夫妻联合迁移或夫妻单方迁移依赖于人力资本禀赋、社会资本禀赋和自然资本禀赋,而经济资本禀赋对农民夫妻迁移行为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农民夫妻联合迁移预期和自身能力水平、与其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不匹配路径,促进农民夫妻联合迁移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其就业能力与放宽行业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问题:基于结构和制度层面的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将农民收入问题置于经济结构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通过运用国内外相关统计数据,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劳动力对GDP的相对贡献;农业与非农劳动力的效率差异。依据这些指标,同时结合城乡居民收入差和转移性收入以及基尼系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配置的不合理是中国农民收入问题难解的基本原因,而导致这一不合理结构的重要根源是制度性障碍。不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偏向城市居民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城市对农民有形与无形的壁垒等等,是这种制度性障碍的主要表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视多种要素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消除城乡壁垒;纠正城市化战略思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全社会劳动力要素配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涛 《南方人口》2008,23(3):24-31
本文通过对满意度研究文献的回顾,构建了4个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了他们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教育状况、工作环境中的安全状况、劳动强度、工伤保险和自我认知状况等会显著影响工作满意度。以此为基础,本文试图去解释这些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原震 《西北人口》2007,28(3):119-122
农民工犯罪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犯罪农民工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犯罪年龄与文化程度低于城市居民的犯罪人口。犯罪农民工的经济生活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以27个省份1999~2006年的宏观数据为基础,从描述和实证两个维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民生活消费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减少了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整体上来看,该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我国农民在医疗保健方面消费支出水平的提高,也显著地推动了我国农民在其他生活消费方面支出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