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报应刑论、特殊预防论与一般预防论是刑罚目的的三种基本的理论;它们与刑罚的正义、人权与秩序价值存在着某种贯通;刑罚目的的价值化思考有助于消解各种刑罚目的理论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依据法理学的概念范畴以及中国古代伦理型社会特质加以推演,生成中国古代法律伦理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伦理秩序与伦理正义,这是伦理价值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意在表明,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虽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但作为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中国古代法律同样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国古代法律内在的"仁、礼、法"的法理逻辑演化,对中国古代法律所反映的伦理秩序与伦理正义施以逻辑证成,这是伦理价值体系的衍生理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平、正义、人权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刑罚的合理化、宽缓化和刑罚的人道主义已为社会所认同,刑罚后遗效果消灭制度正体现着这一精神,其实质是刑罚消灭制度的一部分.文章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主要论述了刑罚后遗效果的概念、种类、社会价值及其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义价值观对刑罚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等量正义、等价正义和等质正义三方面来阐述刑罚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等量正义价值观支配下,形成的绝对报应刑思想,使刑罚表现出残暴无度。在等价正义价值观影响下,形成了道义报应和法律报应的相对报应刑思想。等质正义价值观倡导从文明要求出发行使刑罚权,目的是教育改造人。这个意义上的刑罚观念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具有时代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5.
合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判断一切事物的基本依据。作为国家刑罚权的运用策略,刑罚政策的合理性既包括实质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也包括形式合理性。刑罚政策的实质合理性主要体现为刑罚观念的转变与刑罚制度的改革;其形式合理性则表现在刑罚政策过程即刑罚政策制定、执行及评估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刑罚权源自于社会化人性需求,并始终依附于统治权,是法权之主体创制并适用刑罚,以达相关目的之权限与权能。它分为应然刑罚权与实然刑罚权,虽然刑罚权由国家刑罚权、社会刑罚权与个人刑罚权三大系统组成。刑罚权有其自身的法权关系。  相似文献   

7.
刑法的基本价值在于维护秩序,最高价值在于保障自由,维护秩序与保障自由之间的均衡、协调的比例就是和谐。刑罚是实现刑法的价值的基本载体,为达到和谐的终极价值,刑罚就必须以正义和人道作为基本的价值准则。正义是刑罚的基本价值,人道是刑罚的修正价值。人道价值暂时尚不能超越正义价值,而必须在正义价值的幅度内运行。  相似文献   

8.
作为刑罚价值的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刑罚价值的秩序特性是:安宁性与协调性、规律性与稳定性、严厉性与严格性。我国刑罚制度主要通过用刑罚制裁危害国家安全、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以及侵犯国家公职良性运作的行为来维护国家政治秩序,通过用刑罚制裁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的行为来维护国家经济秩序,通过用刑罚制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来维护公共安全秩序,通过用刑罚制裁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管理秩序,通过用刑罚制裁违反军人职责的行为来维护国家的军事秩序  相似文献   

9.
德国刑法学家拉姆佩的刑罚哲学立场是,刑罚正当化目的指明了刑罚哲学的双重任务,其一,必须在违法性(非法)与刑罚之间,或者说,在有责(过错)与刑罚适用之间的关系上发展出正义的规则;其二,必须学会运用这些正义规则,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设立刑罚以针对违反规范的犯罪行为和对此适用刑罚以针对该犯罪人的过错都是正当的.拉姆佩认为,相对主义刑罚理论和绝对主义刑罚理论都不能完整地实现刑罚的双重任务,因而建立抵偿、配置和预防的三元理论对当代刑罚哲学的研究具有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特殊群体作为需要给予特殊帮助和保护的群体,其合法权益需要针对其特殊性给予:待别的保护。我国自古就有“矜老恤幼”的思想,且在法律制度中彰显其精神。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在刑法领域中体现为刑罚制度的又明与进步。当今社会人权意识普遍提高,人道尊严成为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权利,刑罚人道主义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刑罚观。对特殊群体从宽处罚是刑罚人道主义的体现和要求。刑罚人道主义不排斥刑罚个别化,在对特殊群体的保护上,体现为在定罪、量刑上要考虑其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通常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1.
废除中国死刑制度应成为我们的行动目标。废除中国死刑制度首先要解决两大观念障碍:“杀人偿命”的死刑伦理和“阶级斗争”的政治思维。破解这两大观念障碍的方法在于人道主义和人权理念的强调和提倡。  相似文献   

12.
消费既是生产的实现方式,也是生产的动力目标。消费的伦理本质是利益共享,消费的人性基础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消费的伦理目标是实现人的存在本性的完整。道德的消费既要以社会分配公正为伦理前提,又要以平等互利的交换为实现的道德方式,基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消费的基本伦理要求是以适度为准则,为实现幸福生活而塑造健康人性。为此,消费行为必须遵循平等自主原则、自由发展原则、公正合法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节俭原则和生态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刑罚的功能     
刑罚的功能不同于刑罚的作用,刑罚的功能具有权力性、固有性、复杂性、多样性、或然性、异化性等特征。刑罚的功能按刑罚可能引发的社会作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刑罚的积极功能和刑罚的消极功能。刑罚的积极功能可分为刑罚的具体功能和刑罚的根本功能,社会应多方面多途径引发其积极功能,以实现刑罚体系科学化,刑罚知识普遍化,适用刑罚公正化,执行刑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废止死刑的立法实践。死刑渐废论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死刑立法改革的一个视角:理性引导与经验支持。死刑缺乏其存在的道德合法性的基础,其废除符合理性的要求;作为一项立法改革,死刑的废止又离不开现实经验的支持。因此,推行死刑的立法改革,需要立法者通过理性的立法引导死刑民意的走向,并通过经验行为体现立法理性,在死刑废止的进程中实现理性与经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事法治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刑法修正案(八)删去了经济型的非暴力的犯罪的死刑罪名,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对象,从而提高了我国的人权状况,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国际潮流,使我国死刑制度更趋完善,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自首应该依据什么来认定,其根据为何?是刑法学界争议的问题。从刑罚的目的出发来阐述自首认定的根据,认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而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因此,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足以。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而对自首的认定也只能根据这个原理来认定。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期,社会流动频繁,犯罪增加.政府往往用各种严刑峻法来确保其财产和生命的安全,从枷刑、鞭刑这些残酷的肉刑,到绞刑和流放刑都是19世纪重刑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纪中叶起,采用新的刑罚方式,用流放刑代替绞刑,再变劳役拘禁,为此把过去的看守所改造成现代监狱,不仅使监狱向更理性实用的方向转化,而且致力于探索新的改造犯人的方式,变惩罚为改造.19世纪英国刑罚的变迁,既体现了刑罚本身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量刑建议权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刑建议权是一种基于刑罚请求权的司法请求权,是公诉权的下位权能。合宪性与合法性、法的发展、人权保障以及现代刑事诉讼原理是量刑建议权的理论基础。量刑建议权的本体价值是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目的价值是追求诉讼经济与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人们对节约型社会的研究,主要是从消费伦理向度来探讨它的价值。这种研究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把它等同于合理消费和科学消费,却忽视了其政治伦理价值和对现代性社会制度批判功能,构建节约型社会即建设一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实现人的解放、自然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死刑存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中国刑法既不废除死刑 ,又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体现了慎用死刑的政策。死刑的存废是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立法时 ,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 ,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 ,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