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是南宋时期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又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革新作用、创作成就极高的伟大的文学家。千百年来,他的爱国词为无数的人们所传诵、所赞赏。然而,他的农村词也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爱国词的一翼,树立了又一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 一、农村生活的生动写照 稼轩一生写过不少农村词,其他题材的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消极避世思想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陶渊明静穆而非忘掉世事一样,辛弃疾于奋发进取中也有消极避世思想。前者已由鲁迅先生反复指出,而后者今人尚少提及。一生都在积极进取,这是理想化的辛弃疾,不是历史中现世的辛弃疾。现实的辛弃疾,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悲哀,也有欢乐;在战斗,也在休息;为民族事业献身,也为个人的沉浮而自怜。  相似文献   

3.
唐宋贬谪词中渔父意象的原型,远溯自庄子<外物>、屈原<渔父>,近承于张志和<渔歌子>,柳宗元<江雪>.南宋贬谪词中的渔父意象运用得格外频繁.其意象所表达的含义,是对张氏渔父避世精神和柳氏渔父抗世精神的继承与结合.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渔父意象中隐含的庄子、屈子形象与南宋贬谪词人在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贬谪的原因上具有相似性;其次是南宋贬谪词人大多有"避世"的客观条件,即有较为丰足的物质基础;再者是因为南宋特殊的时代环境形成了文人"进则尽节,退则乐天"的思想,在文学上又有北宋苏东坡以及南宋赵构作榜样.  相似文献   

4.
刘蔚 《社会科学》2012,(7):175-183
宋代田园诗词的创作都存在破体现象。北宋时期主要是词的破体,即把田园这一传统的诗歌题材引入词的创作领域,或化用诗歌的字句,或融其诗意,体式上也接近于齐言。苏轼完成了飞跃性的转变,其田园词在破体的基础上自有新创,语汇、句法和主题都对南宋田园诗产生重大影响。南宋时期,田园诗词的创作进入"以诗为词"和"以词为诗"的双向互动阶段,田园词诗化和田园诗词化的现象同时并存。辛弃疾的田园词继承了汉代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诗词兼善者的田园词往往不可避免地接近其诗的面目腔调。而南宋劝农类的田园诗则全盘接受苏轼词的影响,更为普泛的现象是田园诗沾染上了些许词的格调韵味。宋代田园诗词的破体是良性的。经过破体,诗词互相借镜,相资为用,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共同推动了田园题材在宋代的新的繁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12——1913年间孙中山思想和活动的分析,认为他为“复兴”中国所进行的奋斗是有意义的。作者指出,过去史学界认为这时期是孙中山一生活动中的消极阶段是不恰当的。无论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还是要求加强军备,其基本思想都是为解除内忧外患,  相似文献   

6.
一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总是通过各种社会联系而影响作家的,并在其作品中间接或曲折地反映出来。如果我们纵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的社会交游和诗、文、词全部创作,便可发现他与南宋中期文化主潮的理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有助于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来进一步认识稼轩词的艺术特征。我国理学兴于北宋中期,因理学家着重研究和注释儒家经典,他们以为孔子儒家之道至“孟子没而不传”,便以继孔孟之道为己任,故又称道学。理学在南宋中期是一个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一群著名的理学家并形成了许多派别,理学的研究与争论出现兴盛的  相似文献   

7.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研究者往往关注他这些方面的成就与影响,而对他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尤其是其散文创作的状况极少涉及。其实,张謇曾被人视为当时文坛的八大散文家之一。他一生撰述丰富,其散文创作的主旨是爱国思想的阐发,而儒学是其抒发己意的基础。张謇的散文既立足于桐城派的既成传统,同时融合了时代的积极因素,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性,其散文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  相似文献   

8.
“战斗一定有倾向。”——这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鲁迅于反文化“围剿”的激战中,写于上海之“且介亭”中的一句话,也是鲁迅对他的几乎一生的创作和斗争的概括和总结,这是一个准确而科学的总结,是肯綮之言和精诚之论,它凝结着由苦楚而臻于丰富的实践经验,闪耀着饱含哲理和诗意的马克思主义的熠熠之光。鲁迅的一生,就是恪守这个原则进行生活、创作和战斗的,而当他在经历了漫长的生活旅程,站在创作和斗争的高处,居高临下地鸟瞰以前的生活道路,创作轨迹、斗争特点,并将之升华到理论高度的时候,便对无产者的生活、创作和战斗具有了普遍的指导意义,从而成为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9.
陆游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是成就最大的诗人.他一生都深切关怀着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陆游后期诗歌中的闲适成分多于前期,但是闲适并非后期诗歌的唯一特征,它的闲适中更渗透着其他的要素,而且也受到了佛禅思想的影响.这些都可以从他的后期创作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精神世界中具有诸多互相矛盾对立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济世与避世的愿望在其心里兼而有之,他虽然选择了前者,但避世的愿望时有流露;肉体的病弱,既激发了他向死而生的决心和斗志,又使他时时生出消极退缩和随波逐流的念头;其精神结构中信仰与怀疑、肯定与否定精神并存,使他对于"革命"和"自我"等问题的认知复杂多面。这昭示了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艰难心路历程,也预示了革命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文学研究中,宋文相对于宋诗、宋词,显得较为薄弱,而宋文研究领域“重北宋轻南宋”的现象又较为突出,近年来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变,但仍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本文以南宋孝宗时期作品留存在2卷以上的99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为基础,对作家及作品进行量化分析,并考察作家的身份阶层、地域分布、创作成就和作家的为文宗尚,以此说明南宋孝宗时期的散文创作十分繁盛,在内蕴特质、艺术成就上形成了新的面貌和特色,欧苏奠定的宋文优良传统得到了呼应和弘扬,北宋散文的发展高潮得到了重要延续和响应,是宋文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宋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新闻文创作为他赢得了"舆论界之骄子"的称誉,同时也是他"文界革命"的主要成果,而他新闻文的主要成就又是他的"新文体"."淬砺其所本有而新之",从狭义文章学的独特视角对梁启超的新闻文进行全新解读,可以从语体、结构、情感等方面看出梁启超的新闻文创作及其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山谷而造老杜:论后山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师道师承关系较为复杂,在诗歌方面,他师法山谷。受到山谷学杜诗而不为的创作思想启发,他经由山谷,直造老杜。在立格、命意、用字诸方面,他学杜诗而能自成一格,与山谷并为江西大家而风格各异。但是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由于其才力和创作思想的局限,陈师道往往过于追求简古而导致诗句割裂欠通;他强调学杜却又痕迹未泯,有挦扯的嫌疑。这无疑影响了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是他学习杜诗而未臻圆融之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试论陈亮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陈亮的教育思想□张晋建张缙红南宋永康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自少胸怀匡世救时之志,虽因一生坎坷,未能在沙场一展抱负,而著书立说、授徒讲学却从未停止过,并最终成就为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正如他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经济思想等带有明显的事功色彩一样,...  相似文献   

15.
<正> 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创作活动,前后跨越四十多年,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其时正值北宋政局多变,党争蜂起,苏拭步入仕途不久,就卷入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漩涡.他一生的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在朝任职——熙宁年初入朝直史馆;元祐初年受高太后器重,骤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又两次被排挤出朝廷任地方官——熙宁四年至元丰二年先后出任杭州通制及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祐、绍圣年间频繁出入朝廷,先后知杭州、颖州、杨州、定州.他还有两次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而被贬斥——元丰贬居黄州、绍圣贬居惠州、儋州.这种大起大落、升沉不定的生活经历,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复杂矛盾而又多变的思想面貌和艺术风格.苏轼一生的足迹,西起巴蜀、东至江淮、北临冀北、南极岭海,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其历见之广博、交往之深广,均可谓得天独厚.加上其才识之卓绝、胸怀之旷达、艺术修养之高超、笔耕之勤奋,形成了其创作内容的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文人印可延誉、干谒请托等行为与南宋诗歌风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杨万里品题延誉之高妙技法,成就了其独特风格的诚斋体;陆游注重社交酬唱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应酬之作在其集中占有很大比例,呈现出放翁之大家气象;姜夔为迎合名流的审美趣味而创作,其诗词展示了江湖谒客的人格精神、命运遭际和复杂心理。名流印可、文人干谒,客观上对当时诗歌风貌之形成起到了强有力推动作用,促成了整个时代诗歌风貌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光辉成就和战斗业绩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他的最突出的贡献还是通过杂文创作而表现出来的。正如冯雪峰所指出的那样:杂文创作不仅适合鲁迅“作为一个‘闯将’和‘猛士’的自由驰骋,而且也适合于他的思想天才和艺术天才的自由驰骋”。鲁迅一生写下了七八百篇、上百万字的杂文,是小说创作的四倍,编成十  相似文献   

18.
陈衍是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除诗学成就外,陈衍一生在经学、史学、儒家伦理学、小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与方法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诗学思想,也客观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学术态度、文化倾向、政治诉求,是近代史上一笔可贵的人文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徐美洁 《兰州学刊》2011,(4):97-100
晚明被誉为思想史上的解放时期,众多的戏曲传奇作品,以表现女性挣脱束缚,追求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为主题。痴情而又勇敢,是该时期女性形象的主流,而屠隆作为同时代的著名曲家,其曲作《昙花记》中的女性形象却与主流创作大相径庭,她们主动放弃世俗社会中家庭、婚姻的幸福,追求宗教修持上的功德圆满。这缘于屠隆对女性真实境遇的冷静观察:自由与幸福并未为当时的女性敞开大门。于是,宗教的修持是他为女性设想的一个乌托邦避世之所,借由剧中人物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20.
宋代闽北词坛鸟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云 《阴山学刊》2003,16(5):40-46
宋代闽北词人群是宋词创作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时期人数虽少而开拓之功不可没;南宋时期人数众多,围绕爱国、隐逸两大主题进行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地域特色、文化背景及某些重要的词人尚有待学术界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