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不是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使用“全盘西化”一词的 ,他的“全盘西化”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胡适提出“全盘西化”口号的真正意图是“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的改造中国旧文化的策略 ,他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中国本位的“新文化” ;不论是“全盘西化” ,还是“全力现代化”、“充分世界化” ,其内涵都是科学化、技术化、民主化 ,这实际上是胡适朦胧的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孙继军  李海玉 《理论界》2007,3(11):14-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实行对外开放。这是由精神文明本身所固有的历史继承性这一特征决定的,也是由精神文明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开放性这一特征决定的,还是由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决定的。实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必须坚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的文化热中,有的人大肆鼓吹“全盘西化”之论,曾一度甚嚣尘上。 所谓全盘西化,无非就是彻底全面引进西方的模式,使中国全方位西方化。纵观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每当我们民族进行重大抉择之际,便会有“全盘西化”的论调出现中国现代化到底走什么路,这是一个大题目。从文化的民族心态的稳势看全盘西化的路,是决然走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全盘西化”一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就已经喧闹过一阵了。有人在今天又重提“全盘西化”,实际是再一次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对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本位、西化与1935年文化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是 1935年文化论战中各执一端的两种思潮。“本位文化”论的官方意识形态背景十分明显,但并不能脱离思想界整体西化的现实;而“全盘西化”论反映了自由知识分子与官方思想统制的疏远和背离,却并未丧失民族主义立场。因此这一论战更多地显示出“西化背景下的本位”和“民族立场上的西化”的复杂矛盾。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颇为流行。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再认识”的基础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再认识,,认识的目的是什么。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正是利用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方励之就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过去的东西……它象一件穿旧的衣服一样,必须把它脱下来。”显然,他们所谓的“再认识,,只不过是马列主义“过时论”的代名词,是要用他们那套“新理论”取而代之,进而达到他们否定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胡适复杂的思想中内含着现实态度与学术态度两个层面,二者虽有联系,但基本上是分裂的。这一裂痕在20世纪20年代他参与议政后显得更加明显。30年代中期,胡适出而声援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就是他的现实态度的一个突出表现,其中既有偶然性,又寄存着必然性,但无论怎样,它都是具体语境中的产物,离开了具体语境来谈胡适“是”或者“不是”“全盘西化”论者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就胡适思想言,现实态度上的赞同“全盘西化”论与其学术态度也有着明显的冲突和紧张。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现状》一书,写作于1985—1988年期间。这正是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期,尤其是“民主”和“自由”等问题极端混乱的时期。“争民主”、“争自由”、“争人权”、“全盘西化”……等口号到处横飞。正是在过一关键时刻,该书作者聂运林顶住了这股逆浪,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政治理论专著,颇值得一读。该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色: 一、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是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从头至尾,每个章节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例如,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面,作者针对某些人鼓吹的所谓“全盘西化”,强  相似文献   

9.
“全盘西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决非危言耸听。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头面人物的言论,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全盘西化”就是要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全盘”“化”为资本主义国家。王若望说:“资本主义思想、理论、意识形态”,“也要引进”。方励之则说:他主张开放“应当全方位开放或者叫全盘西化”,“包括我们政治体制、所有制”。请看,从所有制到思想理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全盘西化”了,岂不是要在中国大地上,把社会主义“全盘”“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0.
王珍喜 《兰州学刊》2006,(4):12-13,141
陈序经是“全盘西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全盘西化”主张最坚决、最彻底、最系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独特的位置。本文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对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作一概要的评介,以期对“全盘西化”论的真义和得失有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并对当前的文化实践活动有所回应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序经、胡适全盘西化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宁 《中州学刊》2002,1(1):106-110
陈序经、胡适全盘西化观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课题。本文在对陈序经、胡适的全盘西化观分别进行历史阐述和分析评论的基础上,对丙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比较起陈序经彻底的全盘西化论,胡适只能算是折衷的全盘西化论者。“全盘西化”由于其措辞上的失当,被“现代化”所替代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主题与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何在?在这个问题上,提及“西化”一词,总会引起人们本能的反感,成为人们思想和论述中的一大忌讳,一块禁区,唯恐避之不及。“西化”概念究竟是什么涵义?它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又有什么意义?本文所要探究的正是这样一个问题。 一 首先,我们来简要地探讨一下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思想,以弄清“西化”概念的源流,澄清它的本来涵义。  相似文献   

13.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治国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近几年来,方励之等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到处散布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言论,他们除了以马克思主义“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已经“过时”,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是不成功的”、“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半个世纪前,资产阶级学者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论曾在中华大地上时兴了一阵,但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出现,胡适的“全盘西化”论宣告彻底破产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它的教训启迪着后人。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是思想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除“新儒家”和“全盘西化”论者外,大多学者都主张批判地继承,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批判继承”本身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标准。因此,对传统道德究竟应批判继承些什么、怎样去批判继承、以什么为标准?似乎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文化论战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逐渐消遁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渐渐抬头,一些在“五四”时期曾经呐喊、曾经叱咤风云的知识分子由外表的激进转向了更内在、更理性的思考。然而,作为一种思想潜流,西化还是文化保守,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取向仍然存在于社会的深层,其内在的冲突并没有停止,到30年代中期又再次外化为一场有关西化(包括“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的论战。现实关怀的不同视角1935年1月10日,萨孟武、何炳松等十教授在《文化建设》上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从而引发了一场“中国本位文化”与西化(包括“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关系到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私营经济的发展,公有制、按劳分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资本性质等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讨论,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不再象过去那样困扰着人们的头脑,但这主要是指计划经济时代对社会主义教条主义理解的公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的定式,阻挠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探索而造成的.而当这一障碍有所突破,即可以科学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的探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是就后者而言的,因为经济是基础,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那么自然我们也就能够有科学地解答社会主义的基础)自应是理论界、、学术界重点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在于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而且更在于它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改革的实践目标和行动指南.不幸的是,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未能加以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有可能是人们认为探讨这一问题有可能框于传统的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之中;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部分人似乎觉得只有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一、非实体性的人思①与禅分属于东西两种不同的文。在对人的理解中,思与禅都必须面对“人是什么”这一劈头而来的提问,思与禅以不同的方式面对这一问题。思破除了“人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的合理性,代之以“人是谁”的追问。思所实现的这种问题方式转换的实质性意义,不在于能引导一个新的人的定义,而在于否定了从“是什么”的意义上给人下定义的可能性,在于否定了这一问题本身。人本来就不成问题,人本来就这样或那样地如其本然地存在着。用禅宗的语言来说,海德格尔所做的是要还人一个本来面目。禅宗没有提出一个“人是谁”的问题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行了40多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时至今日,中国应该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全盘西化”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仍在进行着;在一部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中,究竟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这一根本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所以,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是当前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科学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近代中国最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他对传统文化的憎恶以及对传统罪恶揭露之深,使张扬“全盘西化”的胡适都为之黯然失色。鲁迅猛烈抨击“礼教与家族制度”的罪恶,揭露国民的奴隶性格,他认为中国文明就是一席吃人的筵宴,中国历史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个时代的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