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一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最早出现在清末,“五四”后至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和专门的学派——国家主义教育派。清末民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从内因上看是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外因上看则是受日本和欧美同类思潮的影响。该思潮对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特别是对当时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哲学思想的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国家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潮,对教育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作出各自的阐述。本文对有代表性的十大教育思潮,即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人本化教育等进行述评。第一部分主要对前三种教育思潮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思潮的评述,正确解读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地位是资本主义世界为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分析其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指导作用,并通过正确认识和评价第三条道路思潮中的教育政策,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新托马斯主义是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Aquinas)的经院哲学在现代的复活。其标志是1879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LeoXⅢ)以特别的通谕号召“重建托马斯主义”,宣告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是天主教会的“唯一真正的哲学”。“新托马斯主义”一词,则首先出现在1894年比利时卢汶哲学协会出版的《新经院哲学评论》上。新托马斯主义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在20世纪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哲学运动———实践唯物主义思潮,实践唯物主义思潮作为一种世界性现象,深层的理论之根就是人道主义,这不仅是因为,"人"和人道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中心话语和理论主旨;还因为,西方人道主义文化传统是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血脉之源;而且,人道主义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理论之根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实践根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西方世界先后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是由伯恩斯坦、考茨基等开创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二是发端于俄国、苏联而由西方一些共产党理论家所全盘接受的第三国际传统的思潮;三是卢卡奇等人最早提出后又被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和发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们之间的争论在哲学上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哲学?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三种思潮在哲学上的争论与分歧是紧紧地同社会理论方面的争论与分歧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国际传统的思潮为当代资本主义辩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改良的态度;第三国际传统的思潮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批判,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实施革命的态度。后两种思潮尽管都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理论出发点截然有别。共产党的理论家出发点主要是马克思的社会矛盾运动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出发点则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与西方生态思潮之间的区别问题,在生态哲学世界观、有机论、现代性价值观、生态共同体思想等角度,将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深绿”“浅绿”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旨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代性、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机哲学;他们坚持批判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要求通过以共同体价值观为核心的有机教育,建立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索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较于西方“深绿”“浅绿”思潮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文明本质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空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鼻祖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从其理论来源来看,主要是受了印度佛教的影响。叔本华哲学的理论来源有三个: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哲学以及印度哲学。印度哲学对叔本华哲学的影响主要有二个方面:奥义书的神秘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国,唯心主义现代有神论公然向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加强科学与哲学的联盟,把普及科学知识的教育与马克思无神论的教育结合起来;把破除现代有神论思潮及其迷信活动的思想斗争与铲除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哲学的理论建设结合起来;要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关注时代的变化,加强有关深层理论的研究,杜绝新的唯心主义思潮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燕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文化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尤其欢迎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和争鸣的文章,欢迎对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思潮、理论办法进行分析和评介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初,欧美的社会主义思潮曾经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主要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生过明显的影响。在欧美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中国存在着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它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革命民主主义思潮之外值得重视的三种社会思潮之一,另外两种社会思潮是国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这里,使人感到扑朔迷离的一系列问题是:在一个还没有发生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国度里,社会主义思潮为什么会发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是什么?在中国最早介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撷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核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教育学流派,这一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身心和情感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3.
试论人本主义的教育图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本主义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的产生一方面秉承了人文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突现出自身独有的特性。它把活生生的个体存在置于比物质、自然、社会更具本体意义的位置上,从而使“自我”成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模式的教育思潮,描绘出与众不同的教育图景  相似文献   

14.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学派如何将各种教育哲学予以分类,是很难回答的问題。目前并无分得很清楚的教育哲学学派,虽則有人也曾努力将各种哲学分为清楚明晰的学派。一种較为常用的教育哲学的分类,是以普通哲学学派分类的原則为依据。因此教育思潮学派可分为实在主义、唯心主义、經院哲学、实用主义,以及其他各种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主义教育是近代中国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渊源于清末民初,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国家主义派是这种思想流派的代表。《国家主义的教育》与《国家主义教育学》体现了其基本观点。对这种教育思潮的复杂多样性,我们应从政治、哲学、教育等不同层面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性终结和后现代性开端的存在哲学——一种视觉理论程志民文章认为,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自觉的哲学思想运动,是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觉醒的。这两次世界大战标志着现代性的终结和新阶段的开始,存在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就在...  相似文献   

17.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南燕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文化学、政治学、法学、卒十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尤其欢迎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和争鸣的文章,欢迎对同内外最新的学术思潮、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介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批判是形而上学之后现代思潮的中心任务,也是哈贝马斯建立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哈贝马斯在厘定形而上学概念的基础上,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后形而上学情景,并试图以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对之加以超越。笔者认为,形而上学、后形而上学以及交往行为理论是不同的哲学范式,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是一种范式转换,两者之间存在断裂性。哈贝马斯的新的哲学范式──交往行为理论,正是在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寻求一种由沟通行为获取的新的统一性,给从形而上学中发轫而在后形而上学中又倍受质疑的现代性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欧美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对当代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中关于意义的理论、关于整体主义、经验主义、唯理主义与体验主义的理论、关于语境与言语行为的理论对当代自然语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对自然语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转向是20世纪哲学上研究重点的转移。它对人文科学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产生于文学领域的零度写作理论可以说是这种转向思潮的主流。针对零度写作理论的分析,阐述这一理论对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