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论文对蒙古族服饰文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蒙古族婚庆服饰的设计美学。具体的分析了蒙古族最具代表的鄂尔多斯民族婚庆服饰特色,以及婚前和婚后的主要区别,这一研究将补充和丰富蒙古族服饰研究中婚庆服饰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白德林 《老年世界》2011,(20):30-31
蒙古族马文化是蒙古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马文化在蒙古族人的生活中贯穿始终。据考古发现证明:马镫是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由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发明的。考古学家在我国辽宁朝阳的一座鲜卑贵族墓中发现大批马具,其中包括马甲、马鞍和一件鎏金铜马镫,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马镫。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舞蹈风格浓郁、特点鲜明、形式多样,在中国民族舞蹈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筷子舞"是非常具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传统道具性舞蹈。筷子舞主要以筷子随着节奏敲击手、肩、臂、背、腰、腿、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为表现形式,动作圆润大气、热情奔放。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者表现出舞蹈韵律感及动态美,推动舞蹈情绪进入高潮。通过对蒙古族筷子舞表现形式的分析,来说明蒙古族筷子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丹  孙雁 《职业》2009,(1Z):4-6
16岁,她从偏僻的农村来到北京,走进食品厂,开始学习面点制作,纯属偶然。18岁,她从技校幸运地闯进了享誉京城的百年老字号名小吃都一处,五年后,23岁的她便在同龄人当中胜出,被定为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2008年,25岁的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戴着鲜艳的大红花到人民大会堂领奖。有人说,经她的手制作的烧麦就如同朵朵娇艳盛放的雏菊,那已非烧麦,而是极致的工艺。  相似文献   

5.
他出生于毛笔制作世家,从8岁开始学艺起,便与制笔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他从事毛笔制作、加工、销售、研究40多年。现年58岁的周鹏程因其精湛的技艺与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贡献,蜚声全国,他也因此被人称作"中华笔王"。他给启功、赵朴初、沈鹏等国内很多书法大师做过毛笔,他制作的毛笔也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周鹏程既坚守传统制笔技艺,勇于研究学习,又能根据现代毛笔制作新材料的变化,推陈出新,不断改良工艺。2006年,进贤文港毛笔制作技艺成为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笔王"周鹏程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文港毛笔的第一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6.
王文明 《老年世界》2006,(18):24-24
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产生于蒙古远古时代。它以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美的歌舞形式和精彩纷呈的动人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他们那种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鄂尔多斯婚礼集历史、洚统、民族发展于一身,熔礼仪、歌舞、服饰、饮食于一炉,是蒙古民族风俗文化中的精髓.也是蒙古民族婚俗文化中的精华。因此,鄂尔多期婚礼世代传颂,闻名于世。其许多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融,得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元素所蕴含的的美学规律和蒙古族的艺术特色与现代陶艺设计的表现特征相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我有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的陶艺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使其兼具文化性,审美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本文将在解析蒙古族传统元素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对新时期蒙古族陶艺发展方向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8.
西风 《老年世界》2013,(9):43-43
1925年4月28日,蒙古族早期共产党员创办的蒙古族人民斗争史上的第一个马列主义刊物《蒙古农民》诞生了。这是蒙古族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即将到来的全国革命高潮作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为了加强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政策,会议强调必须改善和加强党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青年"手作族"指的是热衷于手工劳作的都市青年新族群.在高度依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社会,都市人大多忽视和远离了手工劳作,然而青年"手作族"却重新关注、回归以手为核心的身体实践.这种身体实践起始于从身体出发的兴趣探索,再内化为日常惯习的身体技艺,最终以地摊作为身体出场的景观,完成了媒介化与娱乐化的身体展演.其间,青年"手作族"呈现出自我主体性、多元创造性和审美趣味性的族群文化,同时面临着玩乐与谋生、生产与损耗、美好表象与困境遮蔽等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10.
托娅  王挥 《职业时空》2008,4(6):164-165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地级市,分为农区、牧区、林区和城镇等多种生活方式区,蒙古族为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接受民族语言授课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以蒙古族语言为母语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蒙古族语言和汉语言双语教育的学生。鉴于这一学生群体在教育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为保障蒙古族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笔者对接受民族语言授课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蒙古族临床定向生的培养,传染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本文根据近5年来对蒙古族临床定向生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作出系统分析和总结,并积极探索其教学方法及对策。力争对后期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蒙古—卫拉特大法典》是17世纪蒙古族文化的瑰宝,是在蒙古族社会内部纷争不断外部满族兴起、沙俄企图蚕食我国西北的背景下制定的,它调和了蒙古诸部之间的矛盾,为托忒蒙古文的创制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各部与满清的经济文化交流,抵御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鲸吞蚕食。在蒙古族法制史上,堪称成吉思汗《大扎撒》之后的一座高峰,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蒙古—卫拉特大法典》研究成果丰厚,本文拟对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都喜欢蒙古族音乐,优美、悠长、深情,叩人心扉,集中体现了蒙古族文化、精神和情感的精髓,每个音符都传递着草原的情感和大自然的气息,令人陶醉和动情。  相似文献   

14.
香云纱染整技艺是世界上少有的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一种传统技艺。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技艺保护的必要性入手,以实证调研方法研究香云纱染整技艺发展现状。针对面临传承人"凋零"、专业人才不足、宣传滞后、市场开发有待提升等问题,开展讨论和建议,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自古就有马背民族之称,马背是蒙古族的摇篮,蒙古人从小就和马一起生产和生活,于是和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蒙古人爱马、惜马,喜欢装饰马,于是就创造和发明了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马鞍。蒙古族马鞍制作精良,造型多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都称蒙古族乌日汀哆(长调民歌)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的奇葩。这个奇特的艺术品种就其音乐形态表象来看具有三大要素。其一是非律动性的自由节奏节拍,其二是多种华彩性装饰技巧,其三是悠长旋律的拖腔。这是蒙古族乌日汀哆所必有的重要音乐因素。然而,除了蒙古族以外在东方一些国家及地区、  相似文献   

17.
马头琴是在蒙古族草原文化中产生的具有特有的民间乐器,现在随着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不断的改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马头琴演奏法与其独具一格的风格,本文以马头琴演奏蒙古族宫廷器乐曲《阿斯尔》来浅谈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丰富的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18.
亓秀鋆  董蓉  邹传军 《职业》2016,(32):33-35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校课堂教学作为普及、兴趣课程已经成为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育人阵地的技工院校在技能培养方面的侧重性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方面有融合共通之处.本文以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髹饰为例,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与技工教育的融合方面探究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黎洁珊 《职业》2012,(20):80-81
技工教育"广州模式"主要体现为三维一体:"政校企"一体、"工学评"一体、"技艺道"一体。其中"技艺道"是成才模式,是学生在技校学习期间要大力磨练的品质。笔者认为通过发挥语文教学的"技艺道"可以打造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实现"幸福技工"教育。  相似文献   

20.
“锡姑娘”是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的陈萍创立的刺绣品牌,以锡伯族刺绣为主,也有哈萨克族刺绣技艺.品牌创立一年多来,通过互联网,产品已远销北京、西安、南京、深圳等大城市.一家小小的农村合作社,是如何走出新疆,走入大城市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