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5,(8):96-96
“怎样挑选出合适的人,比你怎样在人到职后管理他更重要,如果你选错了人,世界上再高明的管理技能也帮不了你。所以,招聘中多一分投入,将来就会多几分收获,无论是团队建设还是工作绩效!”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发出如此感叹。  相似文献   

2.
我是爱南开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发自肺腑的话语道出了一代代南开人的心声,无论他们身在世界何处,都会深深地依恋着南开──他们起步的地方。 1996年,在日本求学 6年的李维安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他起步的地方──南开大学。 李维安,高挑的身材,文质彬彬。一副深度眼镜,更使他显出儒雅的学者风度。笔者与他几次相约,只是某日才钻得空儿。刨根挖底地交谈了个把小时。如果不是事先约定,你的确很难找着他。他有许多头衔:院长、所长、主任.教授,主编,还兼其他多项社会职务。同时还指导11个博士研究生、4个博士后、20多…  相似文献   

3.
爱在中国     
记得离开乌克兰时,一位中国留学生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别担心!到了中国随时随地都会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我记下了他的话。现在我知道——这不是客套,而是事实。  相似文献   

4.
有关李道豫的出身多有神秘感,比如,有传说他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后代。李道豫对此也多有耳闻。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扔下这么一句:“我要告诉你:所传不确。”原来,据说他是李鸿章兄弟的后代,也因此他在“文革”期间被人揪缠,受到了冲击。李道豫祖籍安徽,因为出生在上海,平时在家与爱人讲上海方言,所以人们都说他是上海人。他1951年毕业于上海的沪江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外交部的国际组织合作司工作。时年20岁。他说他的工作很“单调”,40多年如一日。199O年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在此之前,他…  相似文献   

5.
管理沙龙     
1 表扬是一种“翻倍法” 表扬的力量有多大?表扬就是鼓励下属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翻倍方法。表扬能让一个人为你甘心服务吗? 作为一个领导、主管,你也许对表扬的力量有所怀疑而不敢使用。现在,你必须改正过来!你希望一个人誓死忠实于你并全力支持你吗?你希望得到他的精诚合作和甘心情愿地服从吗?你希望他信任你并尊重你吗?只要你希望得到这些,那你所要做的只有一样:表扬他,不是一次,而是要经常地表扬他,不怕次数多。 表扬他的方式很多,比如说告诉他,他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你是如何如何地需要他,几乎到了离开他就不行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谦让     
谦让左伯山谦让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会做到。谦让是一种放弃。当你乘车急于赶路时,谦让会使你退后一步,让别人先上。或者当你上车后发现座位有限时,谦让会使你自动站立,把空座让给他人。谦过是一种美德。当一些好处来到的,谦让的人会自动推辞或礼让他人。一种修养...  相似文献   

7.
王文 《人才瞭望》2014,(4):77-78
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是每个领导都会说的一句口头禅,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倘若你做到了,你的企业将会是个很成功的企业。日本索尼公司盛田昭夫曾说:"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也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会使企业获得成功,因此,衡量一个主管的才能应该是看他是否能得力地组织大量人员,看他或者她如何有效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并且使他们齐心协力、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远古的传说中,人都被描绘成长着翅膀可以飞翔的生灵。为了重视这个美丽的神话,多少人甚至牺牲了生命;我们当然还记得那个用蜡烛做成翅膀飞向太阳的美少年,当他接近了那个光亮的火球,他的翅膀就一片片地熔化了。相信上帝的人们还把那些会飞的精灵称作天使。而现代工业文明缔造了真正的天使。空中客机运载着我们这些没有翅膀的人类繁忙地飞行,早晨你大概还走在北半球的阳光下,而晚上你也许就呼吸着南半球的冷空气。偌大的地球就这样变成了一个村落。航空事业也因此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并长期从事的一项工作。帕沃·倪米宁(Paavo…  相似文献   

9.
领导的表情不属于自己上司情绪喜怒无常会给下属带来恐惧、踌躇和捉摸不定之感。然而,如果上司出乎意料地过于兴奋,也不见得是好事。下属会说;"他是个过于兴奋的人,但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当然,并不是说,领导应遇事总堆着笑容。下面有哪些是你的部下来形容你的呢...  相似文献   

10.
人,因其生命的无常与短暂,不可避免地渴求着长生,但人体到底不是金刚不坏之躯,当病魔缠身时,绝大多数的人想到的一定不是牧师而是医生。医生的职责是对生命负责,是治病救人,也正因此,医生成为倍受人们尊重的职业。那彦群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多半受其父行医的影响,生活环境的熏染使他本能地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足够的好感,做一名好医生成为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1970年那彦群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儿时的梦想如愿以偿,高高大大的他穿上了白大褂,在兴奋与激动之余,他想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医生面对的是人,病人把生命交到了你…  相似文献   

11.
当一个人在思想上和物质上推受到关心时,精神和肉体的劳累就可以解脱或减轻,从而使体办和智力得多做展,进而去施展才华。这时你就会发现奇迹出现了──人生由失意变为充满希望,由低沉变为高昂,并有勇气向困难挑战。于是,普通人的价值就由黯淡而发光。当一个人在思想上和物质上推受到关心时,精神和肉体的劳累就可以解脱或减轻,从而使体办和智力得多做展,进而去施展才华。这时你就会发现奇迹出现了──人生由失意变为充满希望,由低沉变为高昂,并有勇气向困难挑战。于是,普通人的价值就由黯淡而发光。当一个人在思想上和物质上推受…  相似文献   

12.
旅行的初衷     
也许,现在很少有人会记起托马斯·库克,这个活了84岁,生活在19世纪,喜欢旅游的英国传教士。正是他,开创了现代旅游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组团旅游的人。他一直认为,每个人心中部要有。一个诗意栖居地,它也许不是你的故园,但它应该时刻在你的心中,永远部不会磨灭。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平均18个月就会换一份工作。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至少是那些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的人——也同样会频繁的更换工作,尽管比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更换的频率要慢一些。所以,如果你认为跳槽是不好的,你要改变一下你的想法了。跳槽者不是半途而废的人。事实上,他们会成为很好的同事和很好的员工,而且我相信他们都很满意他们的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才交流》2011,(9):14-17
柯鲁、柯马凯和柯鸿岗哥仨,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离开中国不能超过两个月,否则我会患思乡病的。""文革"中我们也挺"左""你来看呀!你的孩子又爬到树上了!"幼儿园阿姨看见柯鲁克过来跟他说,希望他能教育教育孩子,以后别爬树,太危险!  相似文献   

15.
当你置身于毕业前狂欢的酒会时,会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被情绪感染,变得易怒、易冲动、盲目从众,甚至有暴力的冲动.同时,对于你曾经理解的那个人,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也会以另外一种完全出乎预料的不同方式来思想、感觉和行动,和他同时的表现截然相反,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这个特定条件就是指:他置身于已具备了"心理群体"特征的一群人中.  相似文献   

16.
对未来研究极富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奥雷列奥·佩西在他的报告《未来100年》中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提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题记在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里,读书自学无疑是提高社会个体和群体素质的成功路径。(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向来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乃至读了多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便成了文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实俯拾皆是:相爱的夫妻难以到头,不爱的伴侣却往往白头偕老。这就给了我们一点启示:要像不爱那样相爱、相处。不爱,便不会在乎他是否记得你的手机号,不会一个小时一次电话烦他。不爱,便不会奢望他每年记得你的生日并给你一份惊喜,也就少了许多怅然和失意。  相似文献   

18.
正6.不要空手串门中国人经常互送礼物,不仅仅是在特别的场合。如果你要到中国人家里去见未来的商业伙伴或者去参加会议,双方通常会交换象征着友谊长存和美好祝愿的礼物。西方人在看到中国人送的礼物数量时都会惊呆的。当你到中国旅游时,一般的经验是带点儿小(不限性别)礼物。你不知道你将见到谁,不知道他是否会送你特别的礼物。所以,你去拜访他时也要带上礼物。7.不要把中国人第一次说的"不,谢谢"当真中国人即使真的很饿或者很渴,他们也会习惯性地拒绝  相似文献   

19.
引子“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用在周松年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不是说周松年相貌平庸。不,他不但五官端正,而且长得很生动。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绣础眼镜,两眼灵活有神,动作麻利快捷,浑身透出一股机灵劲儿。也不是周松年木们拘谨。他口齿伶俐、反应机敏。你和他对话,常常是说了上半句,他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开始回答下半句的问题了。说“不可貌相”,是因为周松年给人的直观印象,与他那些眩目的头衔、骄人的成就相比,有一种明显的“视党反差”O因此,往往闹出富有喜剧效果的“误会”。这种情景,我自己就碰到过两次…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迷惑不得■施宇所谓迷惑者,辨不清是非也。迷惑会失去判断能力,失去正确方向,误入歧途。《吕氏春秋》有则寓言:齐国有个人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见人拿着金子,上去就夺,吏役当场将其抓获。问他:“这么多人都在,你怎敢明抢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根本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