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争夺背后的乱伦禁忌──巴金《寒夜》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争夺背后的乱伦禁忌──巴金《寒夜》新解刘艳对巴金的小说《寒夜》,评论界一直有个公认的说法,认为它真实而又深刻地展示了抗战后期国统区人民深重的灾难,主人公汪文宣的不幸命运实际上是对民不聊生的黑暗制度的控诉。巴金自己在《谈<寒夜>》中也说,他写《寒夜...  相似文献   

2.
在塑造女性美的作家中,巴金是个具有独特成就的作家.从《激流三部曲》到《寒夜》,他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新女性的群象.笔者在这里,仅对《寒夜》里的知识女性形象的艺术美,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读者.如果说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新女性琴,是他将中国知识女性传统的美和时代的美融为一体,使她以自己的斗争,和青春的活力,从黑夜走向了光明.为新女性的个性解放,唱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那么他在《寒夜》里,则是以深沉而热情的笔致,描写了新女性曾树生追求个性解放的坎坷遭际,唱出了一曲悲哀凄切的挽歌.从美学价值来说,曾树生是巴金塑造的青年女性群象中,最具有独特美的女性形象.她标志着巴金的创作,在探索女性美的艺术领域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寒夜》是巴金建国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继《家》之后的现实主义杰作。无论就思想深度还是艺术的纯熟而言,《寒夜》都是巴金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在我们见到的现代文学史书中,对《寒夜》的论述并不充分,也没有给它以应有的地位。近年来,这本小说在海外产生强烈的反响。这一事实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报刊上已见评介文章。笔者在学习之余,不揣浅陋,试对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中国作家巴金的名字是同《寒夜》连在一起的:巴金——寒夜,寒夜——巴金!在日本,先后出版了《寒夜》的三个不同的译本,盛况空前。《寒夜》的影响,早已越出国界,它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公认的国际声誉。《寒夜》所描写的,是抗战后期的“大后方”——国民党统治的陪都重庆的一户普通、本份的人家日常生活的场景:一幢破烂不堪的临街大楼,三层楼上用板壁隔开的  相似文献   

5.
《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 ,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 ;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其悲剧性格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冲突和希望与现实的落差 ;而汪母和曾树生的婆媳矛盾 ,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 ,属于文化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寒夜》是巴金先生很有影响的一部小说。本文斌从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刻画的人物形象,运用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论过巴金先生现实主义表现艺术的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论巴金的《寒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夜>的文本存在着裂隙.这是作者为了预设的主题和悲剧效果而主观介入规定情境、干预人物心理逻辑所带来的结果.这显示了巴金出色的艺术驾驭手段.他用精心营造的艺术效果掩盖了文本的裂隙,创造了身临其境感.<寒夜>标志着巴金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挥洒自如的新阶段,他的艺术风格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8.
曾树生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权主义批评者认为,读者的女性意识可以作为一种前提和依据,影响到他对一部作品的阅读结果。《寒夜》发表整整半个世纪,今天重读巴金这部力作,读罢萦绕于心、不绝于耳的是女主人公曾树生的一句听来平常但却有着深刻内涵的话语:“我并不是一个坏女人;我的错处只有一...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寒夜》与曹禺的《北京人》都较多地出现了老鼠的意象,它们在这两部同时期的作品中出现,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分别表现为作用、情感和象征等方面,亦可从中探讨出巴金与曹禺这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代表作《寒夜》,巴金一直强调其控诉黑暗社会的意旨。但人们在阅读中,却往往将其理解为一个因家庭隔膜和经济压迫而造成的爱情悲剧。本文试图通过结合巴金在创作《寒夜》时自身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来分析《寒夜》中汪文宣为爱牺牲的潜文本,解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文学的百花苑里,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是一朵耀眼的奇葩。它不仅艺术地再现了从“五四”到抗战胜利二十多年间的社会生活,揭示出时代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而且也显示出巴金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卓越才能。巴金不止一次地说过,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是《激流三部曲》、《憩园》和《寒夜》。而这几部作品又都是家庭题材小说,代表了巴金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因此,探讨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的独创特色和艺术成就,对研究和评价巴金的创作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寒夜>手稿珍藏本》根据《寒夜》发表时的手稿影印而成,保留了巴金创作中的许多修改,或增,或删,或增而复删,或删而复留,丰富多彩,正是鲁迅所说的那种既能说明"应该怎样写"又能展示"不应该那么写"的很好教材。《手稿本》的修改表明,《寒夜》之所以成为优秀长篇,得力于巴金对词语的精心选择与反复锤炼,这无疑可作为后人学习语言艺术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3.
周蘩漪、曾树生分别是曹禺的名剧《雷雨》和巴金的小说《寒夜》中塑造的两位女性人物,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内涵,作者和读者同样对二人有着明显不同的价值评判和情感投射。这种主观意识却与文本人物的客观意义存在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造成这种错位的根源,是男性中心意识给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憩园》是巴金一九四四年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几十年来,尽管评论界对它毁誉不一,事实上它仍是巴金作品中读者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巴金也说,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最喜爱《家》、《寒夜》、《憩园》。《憩园》能够为广大读者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作品主题有了开拓和深化,艺术上也更臻成熟,不论是在情节设置,语言的运用上,还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感情含蓄而又强烈,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塑造了杨老三(杨梦痴)等性格复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上,尤其是在杨老三身上寄寓了作者的哲理思索和对世人的热切忠告。对《憩园》的主题内容和艺术成就论者颇多,不再赘述,本文仅试对杨老三形象的典型意义略作分析,不当之处,教请赐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和巴金的《寒夜》为例 ,将个人的、本能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东西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去考察 ,从一个广阔的视角 ,辨析出相同的文学母题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不同变种 ,即冲突模式的不同 ,在《生活在别处》中表现为“母亲—儿子”的矛盾冲突模式。在《寒夜》中 ,则表现为“婆婆—媳妇”矛盾冲突模式。玛曼的悲剧是一种走不出自我的悲剧 ,汪母的悲剧更多的是一种“他者”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追求真善美的完美人性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这一人的理想源于成长经历和时代因素。他将文学作为实践这一理想的途径。从《家》、《寒夜》到《随想录》 ,其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巴金以自己的方式为文学注入了人的因素 ,达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人性的开掘 ,从而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获得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巴金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是既属于历史又属于中国 ,既属于当下也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重要母题。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展示了封建大家庭的两重性,体现了巴金小说创作复杂的情感体验,从《家》的解构到《寒夜》的重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完成了现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18.
论爱玛·高德曼的女性主义对巴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把高德曼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介绍到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逐步以其思想观点透视中国女性的前途和命运。《爱情三部曲》中巴金心中的理想女性是民粹主义式的女革命者,到了《寒夜》,巴金用高德曼女性主义中理想女性的观点重估了所谓新女性形象,用曾树生的生活悲剧,从反面阐释高德曼的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寒夜》是巴金先生迄今为止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曾树生也是巴金笔下女性形象系列中的最后一位。她以矛盾、复杂的个性特称日渐凸现出来,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女性形象。她生活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矛盾重重的家庭环境中,身上残留着“五四”文化精神,具有反抗意识。她担当着知识女性、妻子、儿媳等不同的社会角色,从婆媳矛盾到夫妻分手的各个生活侧面展示出其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他在生活中的苦苦挣扎、离家出走正体现了一个女性的自我抉择过程。  相似文献   

20.
《寒夜》是巴金先生写小人物作品的集大成者 ,标志着作家现实主义风格的深化。汪文宣的悲剧是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