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呈现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超过了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男女两性比例趋于平衡;家庭化迁移和定居化趋势增强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长期居住意愿并不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但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收入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找工作的途径以亲友介绍为主,自己寻找为辅,且从业特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缺失等.掌握这些特征,对处理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保障其权益,建立和谐城市民族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反映穆斯林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求职途径、日常交往、困难与纠纷求助对象、与当地居民关系、对异族通婚态度等方面看,其社会关系仍然是传统的血缘、亲缘、地缘、族缘、教缘关系在城市的不完全复制,没有建立起以业缘为纽带、以城市本地居民为交往对象的现代社会关系网络,仍然以非正式的社会关系支持为主,没有充分运用正式的社会关系支持网络。因此,就整体上看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融入程度非常低。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流动人口相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适应和社会融合问题。在对社会融合进行概念辨析和操作化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分解为劳动就业、制度保障、社会参与和心理认同四个维度。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总体得分低于汉族流动人口且不同少数民族之间差异较大;社会融合各维度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发展的关系;不同流入地、受教育程度、年龄组、流入年限、流动范围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各维度得分有明显差异且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下一步应积极推动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重视发挥基层社区、党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工作优势,着力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注重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会交往和心理交融层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试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大规模地流动和迁移,这无疑像一把无比锋利的双刃剑,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着城市的民族关系.本文将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长三角地区城市圈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之一。居住空间互嵌、经济互补是少数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浅层交往形式。非政府组织作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大力推动其发展可以创新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为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社会共享专业信息等。在微观层面,需要非政府组织实施一系列措施,即控制组织规模,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服务专业层级;凝聚各种资源,积累社会资本;积极开展外联,拓展社会网络等。如此,非政府组织才能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与互动媒介,正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体展演的重要平台和族际互动的具身场域。长三角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区域,以快手平台上长三角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在短视频个人场域中的多层次身体展演,探究短视频公共场域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与各民族用户之间的身体间性,旨在推动民族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相似文献   

7.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转移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内地城市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重要目的地,经济型流动人口是主要流动类型,流动方式包括自发的人口流动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内地有效地扩大了民族交融的内容,整体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但也存在着局部的冲突与摩擦,而城市社会的排斥与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加大对新疆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形成混合居住模式则是扩大民族交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以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为主题 ,分析少数民族人口流迁的背景、现状及其趋势 ,阐述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关联性 ,强调了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了建立健全协调城市民族关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机制的迫切性及其设想。  相似文献   

9.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突出问题不是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而是适应城市速度过慢的问题.来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程度已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的各维度差异性较大;来沪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城市适应程度显著高于来沪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在城市适应的影响因素中,民族因素已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制度因素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的跨区域人口流动,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30年,在屯垦戎边、三线建设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背景下的人口流动;改革开放40年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在西部大开发及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人口流动。这几次大规模人口流动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改革开放前后,人口流动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作用的宏观社会基础和交往特征是不断变迁的。  相似文献   

11.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城市(社会)融入、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城市民族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主题,存在理论研究不够系统、研究主题创新性不足、优秀民族志成果偏少等问题。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善该主题的研究体系与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视域,加强田野调查,丰富个案研究,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城市民族工作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管理观念是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根本前提。城市民族工怍要适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进行相应转变,不仅要将城市民族工怍范围扩大到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强化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政府合作;而且要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拓展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还要建立城市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依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聚社区开展工作以及动员民间组织、社会力量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多渠道管理来转变城市民族工作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颇多,侧重点集中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特点的总体分析、城市适应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民族差异引发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与权益保护问题、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归纳、分析、概括以上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空白点加以剖析,以求从全局的角度关注此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学术界研究情况看,对穆斯林流动人口城市适应与融入程度研究有所进展。穆斯林流动人口已经逐步适应城市社会,但要融入城市还面临诸多困难,主要障碍除了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户籍制度限制他们不能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外,其就业方式单一、文化程度低、语言文化差异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对穆斯林流动人口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研究方法单一、一般性研究多、对从业特征明显群体调查研究多、定性研究多等问题。因此,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从事不同行业的、不同的穆斯林民族都要进行研究,逐步构建穆斯林流动人口融入程度指标体系,把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以便更深入、更全面地开展穆斯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被侵害表现在社会权益、劳动权益、受教育权益、经济权益、安全权益等方面,权益保障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规缺失与效力低下、保障主体工作不力、保障意识缺失等,建议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多层面保障主体的保障功能、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与法律救助中心等措施来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吸纳了大量来自内地的穆斯林流动人口。30多年来,穆斯林流动人口已形成群体规模,广泛分布在珠三角各地,并建构起一定的聚居格局。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生计模式主要为饭馆经营、小摊小贩、外语翻译、商品贸易等,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穆斯林行业经济。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伊斯兰文化在珠三角凸现,促成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强劲的人口流动大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地从边远乡村、山寨涌入城市,使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多。而少数民族人口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及掌握生活技能方面的先天不足,他们在城市的境遇更加艰难,由此出现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如何在城市适应与发展的问题。在概述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适应与融入现状,探讨了问题及其症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少数民族人口从农村、牧区到城市务工、经商,使少数民族分布呈现散居化、城市化的新格局。少数民族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产生许多新问题,其成因客观上是“两个不适应”,主观上是“五个不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城市服务和管理功能,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动的原因、特点、作用、社会支持、城市适应和权益保障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