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是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裕固族研究在族源、族称、语言、民俗以及文化变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裕固族民间艺术的研究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相对而言依然较为薄弱。本文尝试对这一时期的裕固族民间艺术研究进行详细梳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提升相关研究整体水品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旅游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仅在于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多样性文化需求,而且还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播以及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民族旅游在“以人文本”、“以文化为核心”的召唤下,在旅游活动中越来越受游客青睐。裕固族作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民族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本文以裕固族为例对甘肃民族旅游作简单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裕固族(西部裕固)等突厥语族民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世居民族,总人口约一千多万,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这些突厥民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其中史诗是内涵最为丰富的体裁之一。他们的史诗类型及其分类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突厥语民族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民族群体,他们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目前,全世界有土耳其、阿塞拜疆、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和哈卡斯等20多个突厥语民族,我国仅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裕固族7个突厥语族民族,  相似文献   

5.
借助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现代化的角度,对裕固族人口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在与整个国家及其他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现代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后认为:裕固族人口已经实现了生育现代化;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慢于全国;人口社会结构发展的情况较差,人口社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裕固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文化是以古老的回鹊文化为基础,并在与历史上的汉、藏和蒙古等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中形成的。裕固族东迁以前就已信仰了藏传佛教,这是决定裕固族先民的东迁并形成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关键因素。藏文化对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服饰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裕固族传统服饰的艺术价值是裕固族人民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是裕固族人民审美智慧的体现。裕固族女子服饰,无论款式、材质、色彩,还是装饰图案都充分展现出游牧文化的特征,装饰中透着实用的光芒,它的形成离不开与周边各民族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阐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的同时,提出了关于"民族走廊"的理论,指出西北地区还有一条走廊,从甘肃沿丝绸之路到新疆。西北民族走廊以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为主干道,南北有两条平行的辅道,还有与之交叉的南北通道。围绕西北民族走廊,历史上有氐羌、匈奴、鲜卑、汉、藏、蒙古、回纥等民族频繁进出,在此长期交往,并出现了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等定居于此的民族。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中国的主要宗教也在此传播会合。西北民族走廊地区的历史演变,又与西藏、新疆、蒙古等地区紧密相关,而且在历史上多次影响全国。今天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又具有自己的许多特点。研究西北民族走廊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民族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肃南裕固族婚嫁礼仪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裕固族是我国西部地区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裕固族的礼仪文化内容丰富,其中婚嫁礼仪文化独具特色。通过考察裕固族婚庆礼仪活动找寻其婚嫁礼仪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于了解和认识裕固族民俗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其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本文通过对裕固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分析以及对学校民族文化教育实践探索的叙述和归纳,本着继承创新的原则,总结了学校教育传承裕固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并在指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和婚姻观念的转变,裕固族实行族内婚的禁忌改变,族际婚姻数量增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与异族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且通婚比例一代高于一代。对甘肃省肃南县红湾寺镇和明花乡的调查表明,多民族杂居的人口分布状况、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而且促使裕固族与其他民族间通婚比例逐渐提高。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民族关系也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的国外裕固族研究钟进文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民族,可是关于裕固族方面的研究早在100年前就在西方有些国家开始了。19世纪末,西方的一些“探险家”、“旅行家”和人类学家抱着各种目的到我国的内蒙古、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地...  相似文献   

13.
剃头礼是裕固族重要的人生礼仪,是裕固族游牧生活的时间秩序表达,具有积累生产资料和交换、传承传统文化,团结凝聚族群以及增强族群认同的功能。随着现代化的侵袭,剃头礼的举行时间、仪式过程、仪式后续等环节都发生了变化,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链条断裂的趋势,是裕固族从传统的简单社会向复杂社会转型中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国家体系中游牧社会对新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人际网络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众小民族"诗意的文化寻根——以裕固族作家铁穆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裕固族作家铁穆尔作品为例,从族源探秘、生存忧惠和诗意表达三个方面,探讨了"众小民族"文化寻根的内涵和特征.对整个人类的无限热爱,使铁穆尔作品寄寓着对人生苦难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追问,有着人类性主题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我国保安族、裕固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等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例,对北方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回顾,而且重点对其现阶段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民增收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仍较为缓慢、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退、农牧民思想守旧及综合素质偏低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以政策为导向,集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教育发展中的迫切问题等发展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是在中国的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长期以来文学样式以口头传承为主,具有丰富的文学资源。新世纪之初,纵观近50年来裕固族文学研究的状况,可以发现裕固族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裕固族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大批研究专家和学者,大量的研究论著也得以出版。回顾裕固族文学研究的历史,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裕回族文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展望裕固族文学研究的未来,对裕固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裕固族母权遗俗初探贺卫光裕固族是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及河西走廊中部,即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总人口仅一万余人。历史研究表明:裕固族主要源于古代回鹘民族和古代蒙古族,而且在很早就进入了封建社会。但是,就在2...  相似文献   

18.
当前裕固族语言趋于濒危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裕固族聚居区家庭转用汉语,而家庭转用汉语的关键在于家长没有坚持用本族语言对子女进行教育,因此打造裕汉双语家庭是保护和传承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为了给打造双语家庭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从实践角度而言,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语言规划和提供公共服务;从政策角度而言,制定和强化语言政策和家庭政策也是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9.
藏族史诗《格萨尔》今日在土族和裕固族中广为流传,但在早期这些民族中却是禁唱《格萨尔》的.历史上曾有格萨尔和霍尔王交战、霍尔王战败被格萨尔所杀的故事,所以在土族和裕固族中说唱《格萨尔》会使霍尔三兄弟(即指黄帐王、白帐王和黑帐王,分别是裕固族、土族和汉族的祖先)不高兴.时过境迁,现在土族和裕固族中不仅说唱、流传着《格萨尔》,而且人们还产生了特有的社会历史心性和追寻英雄祖先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内肃南县明花乡双海子村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黄草川村,是两个不同的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生态移民村,分别经历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探索的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同时来自不同的地理空间,有着不同的安置方式。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安置条件和搬迁理念,导致二者存在不同的迁移效果,形成的移民社区存在显著差异。对裕固族占多数的双海子移民村和藏族占多数的黄草川移民村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分析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