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士铨是清代乾嘉时期少有的热爱戏曲艺术的文人之一。他的戏曲活动主要发生在家乡江西铅山、以扬州和绍兴为主的江南以及京畿地区,并由此形成了其戏曲创作的三个黄金时期。期间,他与各类戏曲作家、评点者的密切交往,构成了审视其戏曲创作的特殊维度。蒋士铨的一些戏曲作品是与朋友交流磋商的结果,戏曲作品的生成往往得自朋友交谈中获得的灵感。周边人士的鼓励与支持所触发的戏曲创作机缘,也促成了他对于戏曲创作的乐此不疲。而始终保有的道德激情形成了他的独特创作个性,不仅赢得了志同道合者,还促进了戏曲作品的传播与影响,奠定了其国朝院本第一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田汉由于从幼年时就开始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熏陶,因而在他以后的话剧创作中,自然地继承了戏曲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戏曲丰富的艺术养分,形成了他话剧创作独特的艺术情趣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王钟麒不仅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小说戏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但是他戏曲创作与发表的情况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依据新发现文献资料,考辨王钟麒创作四种传奇的相关史实,并对王钟麒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观念之关系做一初步讨论,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与评价王钟麒及其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及其对20 世纪初中国戏曲变革的影响。指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在样式、题材、人物、情节与冲突、语言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历史走向,也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的实践经验和创作教训。他的戏曲创作与他在文学理论、散文、诗词、小说等方面的成就一道,构成了梁启超这座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高峰,这座高峰承前启后,对20 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至今犹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近代文化转型为背景,结合梁启超的文学理论思想,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特点、戏曲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戏曲变革的影响。文章指出:梁启超在戏曲样式、戏曲题材、戏曲人物、情节与冲突、戏曲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对中国古典戏曲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基本走向,对中国戏曲变革作出了杰出贡献,也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的理论经验和创作教训。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他在文学理论、散文、诗词、小说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卓越建树一道,构成了一座中国文学由古代走向现代的标志性高峰,这座高峰承前启后,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至今犹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7,(12)
清代有一派创作文言小说追求晋唐风度,被称之为"拟晋唐小说"派。其中有一部代表作品为《阅微草堂笔记》,其中保留了大量与戏曲相关的内容,作者是纪晓岚是乾嘉时期的文化名人。他对于戏曲的观点和认识散见于著作中,其中《阅微草堂笔记》集中记载了戏曲创作、情节创作、戏曲表演等观点,既是对当时戏曲环境的反映,也集中体现了主流的审美标准,目前还鲜有人论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 ,为更广泛地团结一切艺术人才宣传抗战 ,田汉一方面与郭沫若、阳翰笙等人组建抗敌演剧队 ;另一方面 ,他遵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 ,团结地方戏曲艺人 ,充分发挥戏曲在宣传抗战救亡中的积极作用。他在武汉与洪深一起举办“留汉歌剧演员战时讲习班”,从提高地方戏曲艺人的思想觉悟入手 ,积极推动戏曲改革工作。他创作《江汉渔歌》、《夫人城》、《新会缘桥》、《双忠记》、《金钵记》等戏曲剧本 ,以自己的创作实践 ,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鼓舞了人民的抗战斗志 ,同时 ,也为戏曲改革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李渔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难得的全才,于文学艺术有多方面的建树。作为小说家,他著有小说集《十二楼》;作为戏曲家,他著有戏曲集《笠翁十种曲》;作为诗文作家,他著有诗文集《一家言》。李渔不仅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上有广泛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从丰富、深厚的艺术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些有关文学艺术的理论命题,涉及到有关文体的审美特征,冲破了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桎梏,在近古时期的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观李渔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理论,我以为最有研究价值的还是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它们在中国文  相似文献   

9.
邓新华 《江汉论坛》2012,(1):115-119
李渔的《闲情偶记》虽然没有直接对观众在戏曲接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专门探讨,但他的包括戏曲创作及导演和表演在内的全部戏曲理论都是以观众接受为本位来展开的:戏曲的结构处理、情节安排和宾白写作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审美习惯;戏曲语言的通俗化是为了让观众更加容易欣赏和接受;戏曲的审美功用还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愉悦。李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有着自觉的"观众意识"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接受理论的独特性就在于他把这种自觉的"观众意识"贯穿到了他的戏曲理论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郭英德 《学术研究》2008,5(3):123-130
本文以明清蒙学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效果作为主要对象,从三个方面考察明清时期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一)文学知识与戏曲故事的生成.蒙学读物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为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其伦理内涵也为戏曲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而培育了文人戏曲家"寓义于事"或"借事明义"的创作理念,促成了独特的戏曲之道. (二)文学思维与戏曲叙述的生成.八股教育所形成的文学思维方式与戏曲叙述的生成有直接关系,八股文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为戏曲的长篇叙事结构所借鉴,而其"代圣人立言"的文体特征造就了戏曲叙述的深层结构. (三)文学表达与戏曲语言的生成.文词派戏曲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是"以时文为南曲"的产物,更进一步看,则与戏曲家早年接受的蒙学教育有关,传统蒙学教材大都是整齐、对偶、押韵的诗歌,这种诗歌教育对戏曲语言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总之,明清文人士子经由特定的文学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成为戏曲文学生成的催化荆,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戏曲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