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表明我国正在从创意产业阶段向创意经济阶段发展,文化产业必将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从产业发展层面而言,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通过资源转化、价值提升、结构优化和市场扩张四种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经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如何使经济在实现两个转变的同时得以大的发展,首先必须弄清楚两个转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种种关系和问题。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一、两个转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两个转变与经济发展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分析一下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历史背景。从国情来看,一方面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占居国民经济主导位置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在考虑和制定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上海的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上海这个局部,而必须从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全局、从上海能对全国作出最大贡献这个前提出发。 解放前,在极为特殊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面,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上海曾经发展成为我国、同时也是远东最大的商埠和金融中心。工业基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国民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事实证明,我们10多年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正确的成功的发展道路。经过10多年的成功发展,湖北经济跨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新台阶。 1996~2010年,湖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基本任务是:在提前实现国民主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实现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发展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就的基本指标,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山东省今后十年合理经济发展速度问题给以系统地回答。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通常遵循从培育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由此集聚农村资源及形成区域经济优势,并在协调、配合核心区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县域经济的更快发展以及带动周边边缘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学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日益引起愈来愈多的学者和企业家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真系统地研究技术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报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这是一个鼓午人心的宏伟战略目标,它展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灿烂前景。 党中央提出的这个宏伟战略目标,不是主观臆想,而是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和科学的测算后确定的。这一宏伟战略目标,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它既不是急于求成,也不是无所作为,既切合实际,而又富有远见,它与过去“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的“高指标”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战略目标。 党中央提出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个宏伟的经济建设战略目标,在我区是否也能够实现呢?最近,我们根据三十多年来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情况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国家今后对我区经济建设的安排进行测算,认为到二○○○年,我区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是有可能实现的。一九八○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为95亿元,到二○○○年,只要达到380亿元,就实现了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说,从一九八○年的今后二十年,我区工农业总产值如果  相似文献   

9.
赵红 《青海学刊》2003,(4):41-43
一、正确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丰富内涵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用先进机器和机器体系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使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生产日益社会化,城市迅速发展。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是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发展信息化。从我国的基本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学     
经济发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如何从落后的形态发展到现代化形态。它着重研究这个发展的过程、因素以及所要采取的政策方针。它与资产阶级普通的经济学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注意长期经济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对发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发展主要是指一个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 ,即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 ,具体地说 ,就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同步发展 ,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抑制城市化发展的政策违背了这个经济规律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们必须取消控制人口流动的制度 ,加快城市化进程 ,使之与工业化发展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2.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我国在这个七年时间的过渡时期内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失误和偏差.深刻分析解放初期社会转型中的经验和教训,借以指导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能够使我们在转型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好地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丁霞 《江汉论坛》2012,(1):59-63
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转折这个时代座标之上,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性和多元化,以及时代转折期的凸显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发展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发展理念,即解决"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由谁来享受发展成果"的问题,从而实现从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型,也就是着力实现创新型发展、协调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和非依附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与条件,要完全达到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程度,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而在这个转型时期,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就必须加强价格的调控与管理,这是已为我国改革的实践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所证明的。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价格管理前几年,我国曾一度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经过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尤其是各级物价部门价格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物价涨幅逐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完成“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阶段性特征的具体把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最深刻体现。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估价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一个什么样的判断,都将成为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经济有了迅速的增长,从一个转口港发展成为重要的轻工业制造中心,以后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民生产总值在五十年代中每年平均增长6.3%,而在1961—1976年间则每年平均增长9%,1977—1981年的五年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这种世界上少有伦比的发展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香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以及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而当此香港正开始向新的历史过渡之际,我们对香港经济发展问题更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综述香港经济发展的过程,以期有助于研究的开展.固然,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发展”一词意味着“实际国民所得在长时期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们沿用了一套苏联式的经济模式,“一大二公“。改革开放前基本是两种模式,一是全民所有制,一是集体所有制。这种经济体制在战后恢复生产时期曾发挥出其优越性的一面,但后来却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向多元化发展,被几代人视为危途的股份公司出现了,及至今天仍被人们视为赌博的股票市场出现了。股份经济正在向纵深发展,它正在为国企改革的冲刺发挥着强大  相似文献   

18.
特色产业——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其实质是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发展区域的特色产业,从而增强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在更大的区域竞争—合作范围内的最优区域发展路径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促进传统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区域竞争力优势转化,是调整云南产业结构和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 0·1本研究报告主要是探索广东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广东走向中等发达经济之路的问题。这项研究以1986年为起点,2010年为暂终点,为期二十五年。 0·2选择二十五年期限进行研究的主要依据是:大体从八十年代起,广东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从1981年到1985年五年,是广东经济复苏阶段,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个历史阶段,从1986年到1995年十年,是广东经济大发展的准备阶段,重点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理顺经济关系,实现新旧经济体制模式转换,形成对外开放的“大气候”,实现小康经济水平,进行经济实力的积累、积聚,作好起飞的前提条件准备;第三个阶段,从1996年到2000年五年,是广东经济大发展的起飞阶段,  相似文献   

20.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按照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新疆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贯十分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