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书-礼乐志>所载汉<房中祠乐>与<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并不是同一首曲子而是不同的两首曲子.<房中祠乐>是汉高祖唐山夫人用时兴楚声以变周旧曲<房中乐>而成的乐曲,所祠为高祖自范氏至丰公的历代祖先.<安世房中歌>则是孝惠二年乐府令夏侯宽用审定之后的新乐与新采选的歌词合乐而成的歌曲,词作者为惠帝时代的相当一批文人.<安世房中歌>题名中的"房中"二字,是合二字而成的一个称呼宗庙中某一宫室的专有名词,不能直剖为二而解其为"房之中".<安世房中歌>的"未有祖宗之事",既不是因为高祖的祖先无功德可歌,也不是因为战国末年以来兴起的‘五德轮回'观念的影响,而是惠帝时统治上层对高帝在宗庙中的位置所做出的定位以及汉代所形成的独特的庙制使然.<安世房中歌>中的六个"孝"字,乃表达惠帝尊祖立庙的意图和目的,发布汉家的家法,而不是称颂高帝的能以孝治天下.<安世房中歌>中的"桂华"、"美芳"实为诗句中的语词,不能视为二诗章之名.上古歌诗章节的长短通常是取决于章曲的长短,将<安世房中歌>按文理分章以备十七章之数根本上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左传》作者和所载史起讫年代,学术界众说不一,现举代表意见如次:关于《左传》作者,传统以为左丘明,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汉书·艺文志》和《汉书·刘歆传》均从此说,并断定左丘明和孔子同时代。两汉学者认为《左传》与《春秋经》无关,但仍肯定为丘明所作。汉以后开始怀疑起作者了,认为《左传》并非丘  相似文献   

3.
《安世房中歌》是汉初的宗庙祭乐,也是汉代贵族乐府的代表作之一。其诗句既赞颂汉高祖刘邦的功德,又向后世统治者宣示汉家治天下之道。汉帝国建立初始,在政治文化构建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安世房中歌》对此作了回应,以宗庙祭乐之形式唱出了解决汉初困局的方法。而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又使其成为汉代儒学昌盛之先声。  相似文献   

4.
秦汉詈词分类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詈词分类考察刘福根就詈词而言,读《史记》和《汉书》时,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莫过于汉高祖刘邦的“箕踞而骂”了:《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胥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汉书·张耳陈馀传》作“高...  相似文献   

5.
一《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字子长,《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均无“字”,此始见扬雄《法言·寡见篇》及《君子篇》。今陕西韩城人,《自序》云:“迁生龙门。”《汉书·迁传·颜注》:“龙门山,其东则在今  相似文献   

6.
班固《汉书·地理志》:“(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吕氏春秋·侈乐》:“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汉书·郊祀志下》:“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今之学人中有几位大约依据上举诸条,再见屈诗中又有那许多神话传说或神鬼之事,便以为楚国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中的《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由于其内容皆属贵族之事,《安世房中歌》用之祖庙,《郊祀歌》以祀天神(亦用之祖庙),多侈陈乐舞声歌之盛,且非天子不得使用,因而被扣上了一顶“贵族乐府”的帽子.因此,就有人认为,“因本属雅颂体,故文多典奥,文学成份亦少”.①解放后流行的文学史很少尊重它们应享的历史地位,一些研究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问题,以楚辞起源说与民间起源说影响较著。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教。一、关于“七言之祖”《汉书·礼乐志》所录《汉安世房中歌》第六章: 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偷民所怀。大山雀,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大海”、“高贤”两句为七言。萧涤非先生云:“要之纯粹七言。两句连用,当以此为嚆矢”,“则是七言之祖,亦当推房中歌矣”。按,“纯粹七  相似文献   

9.
说《左传》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杰作。唐人刘知已《史通》对《左传》评论说:“著述罕闻,古今卓绝。”传说《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的。但是,《左传》作者到底是谁?两千余年来,众说纷纭,到今天还是个悬案。《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汉书》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而著,  相似文献   

10.
《周易》产生时代及其与《易传》的关系是《周易》的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司马迁的意见是:伏牺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班固在《汉书·艺术志》中归纳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司马迁的说法便成为权威的说法。根据这个说法,《周易》经的部分,最后的实际的完成者是文王,而传即十翼的作者则是孔子。  相似文献   

11.
《汉书》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记载西汉时代——由汉高祖刘邦至新朝王莽统治期间二百三十年(前206至23年)的史事。在史学领域里,《汉书》开拓我国断代史的先河,与首屈一指的通史《史记》齐名,居二十四史前茅。在文学史上,对《汉书》的评价则莫衷一是。古代文论家多把《汉书》与被公认为伟大文学名著的《史记》相嫓美,合称“史汉”,将其作者班固与司马迁并号“班马”,以为《汉书》的地位不亚于《史记》。解放后,多数论者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汉书》的文学价值,但认为其思想性、艺术性较《史记》逊色,因而在文学史的教学、研究中,《汉书》往往不被重视,专论罕见。“四人帮”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时期,扬马抑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的编撰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下称《汉志》)系依据《七略》改编而成,且有所创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书目。它的产生,开创了利用官修书目在正史中编撰“艺文志”的先例。对于这类书目,郭沫若有中肯的评价,指出:“历代史书多有‘艺文志’,虽仅具目录,据  相似文献   

13.
采诗与删诗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简称《三百篇》或《诗三百》。关于王官采诗的说法,始见于《礼记·王制篇》: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次又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食货志》及《公羊传》何休注。《礼记·王制》篇可能是西汉文帝时的博士所作。班固、何休都是东汉时人。近代有不少学者认为,汉人的说法都是晚出的,真实性不可能很大。我认为不能说汉代学者的说法是杜撰的。其一,远在汉代之前的春秋时代的《左传》襄公十四年,有下面一段记载,显然是汉人诸说的根据: 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之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士  相似文献   

14.
《九歌·国殇》一篇之作者、作时及创作主旨,传统认为乃屈原为纪念楚国历年战争中为国牺牲之将士所作。但从《国殇》与《九歌》它篇风格之迥异及其语词绝不类于屈原所作《楚辞》它篇来看,《国殇》不仅非屈原之所作且也非《楚辞》之所属。而从《国殇》与《诗经.秦风.无衣》风格及《汉书》等文献所述秦人风尚之比较来看,《国殇》之风最近秦人。而考之《史记》等相关文献,《国殇》最有可能为秦人纪念在长平之战中死去的国中少年所作,其时间当是长平之战后即公元前260年后这一时间段。  相似文献   

15.
太史公笔法之成因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无论在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其史笔、文笔亦为时人和后人所推崇。刘向、杨雄誉他有“良史之材”,《汉书》作者班固,尽管对司马迁及其《史记》颇有微词,但也不能不借他人之言极口称道“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汉帝国封建专制政权最巩固的时代,但也是社会矛盾不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史传散文佳作代表《史记》与《汉书》在思想精神倾向存在着明显差异:《史记》儒道互补而《汉书》独尊儒术,《史记》通古今之变而《汉书》尊显汉室,《史记》感情移入而《汉书》不失客观,《史记》兼顾民间而《汉书》倾向上层。  相似文献   

17.
读史戋札     
囊年读史,每心有所得,或觉词义艰涩,辄手记之,积稿亦累累.十年动乱中散失大半.今重检剩简,名之曰“戋札,盖一得之虑云尔.史记“史记”一词,原指史书所记,并非书名,《史记·六国表序》及《天官书》提到“史记”的地方都是此意,《汉书》亦同.颜师古注《汉书·五行志》所提“史记”说:“此志凡称史记者皆谓司马迁所撰”,是不对的.《汉书》称迁著书为《太史公百三十篇》.称《史记》是后来的事.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下称《汉志》)系依据《七略》改编而成,且有所创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书目。它的产生,开创了利用官修书目在正史中编撰“艺文志”的先例。对于这类书目,郭沫若有中肯的评价,指出:“历代史书多有‘艺文志’,虽仅具目录,据此也可考察当时的文化发展情况之一斑”。①就《汉志》的编撰思想和内容特点作一探讨,对于总结中国目录学的遗产与传统,更好地发挥史志书目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代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散曲里别开生面、光耀千秋的奇篇。曲中有魔驳的场景、有生动的情节、有各色的人物、有幽默的语言,它酷似一幕绝妙的“讽刺喜剧”。 公元前202年,沛人刘帮灭掉项羽,统一全国,终于乘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洪波巨浪,爬上了汉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並于公元前195年,御驾亲征,平定了英布叛乱,握稳了玉玺权柄,旋班师过沛还乡。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洒酣,高祖击筑,  相似文献   

20.
《史记·淮阴候列传》叙述韩信为布衣时有这样一段话: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之文大体相同。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颜师古《汉书注》并引张晏说以解“蓐食”:“未起而床蓐中食。”后代诸如王力的《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