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价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价论李欣雁发展中的代价问题,是一个亟待引起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现实课题。韩庆祥博士《发展与代价》一文(载《江海学刊》刊1994年第3期),从代价角度对发展概念、发展方式、发展规律和发展目标作了开拓性的探索,为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按传...  相似文献   

2.
发展与代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的发展理论起初较注重发展本身的进步意义,后来较为关注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国外理论界对发展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从经济视角到社会视角再到人的视角的转换过程。我国理论界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多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着眼,缺乏对发展与代价问题的研究。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代价这一新的角度来理解发展,发展可以看作是通过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寻求再生之路的努力过程。代价以折射的形式蕴含着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因此,从对代价的分析中,进一步科学揭示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涵义就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论社会发展的代价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时代层面还是社会发展的意识层面看 ,现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的急剧变革 ,都使得代价问题在现时代异常尖锐地凸显出来。在对代价的考察研究中 ,一个主要的成果 ,就是社会发展代价规律的被提出、被确认。一、代价的定义、表现及其特征发展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代价 ,是指在发展实践中 ,由于社会发展自身所包含的客观矛盾性而导致的具有必然性的付出和牺牲 ,或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原因而发生的与一定的发展目标相悖的种种消极后果。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系统 ,其发展目标是多元、多向度的 ,作为发展主体的人…  相似文献   

4.
屠春友 《学术界》2003,(3):254-260
发展及发展理论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前沿问题 ,也是哲学界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近日在京联合举办了“当代发展观的哲学阐释”研讨会。学者们围绕发展及发展理论、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发展与代价以及现代化实践的人文关怀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与代价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与代价问题研究综述李荣海“发展”最初作为进步的同义语而赢得了近现代许多人的共同赞美与共识。但在当代世界发展的同时,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反思.为此,一些学者围绕如何认识、评价发展,对人类向未来世纪的跨越应确定什么样...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技术正通过网络塑造一个似乎与自然和社会并列的虚拟世界。在这一世界之中,信息流动突破了所有界限,实现了社会的再度脱域化,以至于物理空间距离不再成为政策问题建构权获取的障碍。这一方面使社会问题能够瞬间到达每一个网络终端,在得到广泛关注的条件下转化为政策问题;另一方面,在从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转化的过程中,人们的意愿表达从网络的任何节点开始,可以自由地进入政策问题建构过程。由此,政策问题不再是既往的地方性问题。同时,政策问题建构权也呈现为在整个网络空间中的扩散状况,表现出流动性特征。在流动的网络空间中,社会的中心—边缘结构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进入一个"去中心化"过程。社会结构上的"去中心化"将使人从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主性。网络结构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是由自主的个体来完成的,然而由于网络中的个体处在与他人的共生关系之中,因此是在相互影响和高频互动的状态中开展行动的。在此种条件下,政策问题的建构也将在人的合作行动中展开。  相似文献   

7.
发展伦理学主要是以发展善,或以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因而,发展伦理学在研究发展善的过程中,必然也要研究发展恶的问题。而发展恶在发展伦理学的视野里,无疑就是社会发展中的道德代价。要对发展善与发展恶有一个深入认识,还应当引入绝对道德价值与相对道德价值之范畴。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6-2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是其社会发展观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从历史观和价值观辩证统一的视角,深刻洞悉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发展与代价的真实关系,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过程沉重代价的反思,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致力于探寻扬弃社会发展代价的可能路径,其价值旨趣在于最终指向每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身为物累"是人的异化的表现形式。它在春秋战国特定时期的凸显引起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的关注、焦灼与困惑。今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及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总结,为我们有效探索和科学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它的本质是人的异化;私有制是它产生的历史根源,它与私有制相始终,但在整个历程中并非维持始终衡定状态,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往往会特别突出地表现出来;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即既可促使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也可使个体幸福和社会发展误入歧途。以历史主义与道德主义辩证统一观,既看到它存在的历史客观性,又以法制与道德相结合的手段防止它的肆意泛滥,达至终极个体幸福与社会至善,是对待这一现象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生存处境和命运发展的角度审视社会发展问题,也就是人文关怀取向,这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偏离了人文关怀取向,人文代价问题也就相应产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文代价问题日益凸现。对市场经济中人文代价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如何减少人文代价的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是马克思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社会发展代价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角度对社会发展代价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对待社会发展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建设应注重人、自然、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因为和谐社会具有有机论、构成论和整体论所描述的理论内涵和特质,因此三位一体表现出有机性、构成性和整体性。在人生活的自然之网、关系之网和社会之网中,生命存在与延续、个体幸福与发展是有机的、整体的、关联的。在社会生活中,打破自然之网、关系之网和社会之网,鱼死网破的结局是环境生态资源问题、人性善仁信缺失问题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保障失灵问题。在对人而言生存与发展的大系统中,也需要"生态平衡"和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担负的重任——和谐社会建设也必须体现生态理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殷有敢 《兰州学刊》2008,(9):192-197
当发展和教育发展进入到道德哲学的视野中,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和追问它们的道德价值问题。教育发展,不应游离教育的伦理价值特质的本义——向善性。教育发展的向善性应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教育发展的公共善;二是教育发展的个体善。教育发展的公共善是教育发展的社会共体伦理向度,体现在特定的教育发展制度所内蕴的价值之伦理性和伦理精神中。但任何制度的决策、运行以及其后果的评价都离不开个体的人,而且,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也理应取决并归结于个体的人的发展。由此,教育发展的伦理向度的根本,应存在于提升教育发展主体和对象(人)的向善能力一一教育发展的个体善之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途径根本上也要依赖于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社区中的法律与秩序——乡镇作为分析的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在乡村社会的实践形态是多学科关注的焦点,立足于乡镇这一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单元,提出与已有文化、组织、个体不同的分析路向,将乡镇作为一个秩序丛的集结点,最为充分地展现了结构与个体的复杂互动状况,成为观察乡村中法律与秩序的一个恰切单位,也为展现乡村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提供一种系统的和崭新的认识价值,避免了研究过程中的诸多层次谬误问题,在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个体道德作为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调整主我与客我之间矛盾 ,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缓解人的精神压力 ,平衡人的矛盾心态 ,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其产生须具备如下条件 :只有从理论上阐述清楚个体道德产生的条件、研究对象等一系列问题才能科学地指导个体道德实践 ,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冠男  冯德华 《理论界》2009,(1):169-170
在大学文化注重整体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校园的和谐文化建设还应该把社会的整体性与人的个体性相融合,同时关注个体发展空间.以校报为主导的高校校园媒体应确立其在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成为塑造大学整体价值认同和拓展师生员工个体发展空间的文化"支点".高校校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拓展个体发展空间,充分开发服务功能,完善高校校报在信息资讯、舆论监督、娱乐导向、日常服务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是在个体、群体和类等许多层次上同时进行着的。个体是"一类事物的单个存在",是相对于群体、类来说的,是指单个的人。但是,人作为个体、群体和类是辩证统一的。现实的个人,既是一个个体的人,同时也是人类的一分子;既是"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这是人的存在方式的二重性。本文着重研究人的社会层面发展与类发展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围绕个体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成功老龄化"研究老龄化社会中人们在社会认知、社会支持网络、社会人口状况等方面的特点和一般趋势,把老龄化现象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讨论,因而可以超越个体的层面。"成功老龄化"理念不仅强调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也认为老年人参与生产的意愿、能力与权利应得到尊重与保障,还强调了要重视实现成功老龄化的过程及结果。作为社会现象,成功老龄化关注老年人在这个社会中的生活状况及生活条件,这些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状况来反映并进行测定。通过倡导成功老龄化进程来建设"老年友好社会",意味着从社会建设的角度来看待老龄化问题,其关注点在于社会环境的建设和老年人社会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石中英  张夏青 《学术界》2008,(3):273-279
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从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增长=工业化)到社会综合发展理论(发展=整个社会的变革=现代化)到人的发展理论(发展=人的发展=学习化)这样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逐渐从片面走向全面,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只关注发展的进步性到关注发展的代价,最终认识到发展是一个通过付出和扬弃代价以寻求人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个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什么是个体,个体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个体中深藏着什么样的人的本质,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什么,个体与类是什么关系,个体与集体是什么关系,这些看起来我们已经弄明白的问题,在我们不断审视马克思著作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新的理解。我们在理解马克思时,应该从马克思的原始本意出发,去理解它的含义,从他的终极目标出发,去体察他的精神,这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