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何认识、评价和规范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中的法律问题是事关政府间税收竞争合法与非法的界定标准,能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对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具体法律措施,有利于规范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保障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税收优惠为表现形式的国际税收竞争日趋激烈,这对各国税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辩证的对待国际税收竞争,改革和完善我国税收优惠制度,使其在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的同时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转移定价税制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转移定价避税是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行为进行法律控制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国税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法律角度对转移定价行为进行分析,并审视、评价现行转移定价税法控制的原则和方法,进而提出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各国税收机关按照有关法律和双边或多边协议,对买卖双方进行有效的税收征稽。但随着具有全球性、虚拟性的电子商务出现后,各国税收机关很难对税收基本要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特别是以收入来源地管辖权为基本税收原则的国家,面对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势必要制定出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税收政策。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电子商务税收框架已经达成基本共识。但对诸如如何确定常设机构、如何确定税收客体以及如何确定行为发生地等问题,各国税收机关和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就以上问题并结合我国相关制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各级政府税收存在竞争特性。国内税收竞争中存在各级政府扮演多重角色冲突。结合法律规范对各级政府角色的预期,发现政府角色扮演与角色预期不一致导致了税收竞争及其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困境。同时以角色调试、制度修正与行为纠偏为基础,达成税收竞争各级政府角色认知一致,理顺税收竞争治理法治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张广义国际税法学说,认为国际税法是调整涉外税收征纳关系和国际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并主要从国际税法的调整对象、客体、主体、法律规范的构成和原则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国际税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相区别的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7.
国际税法是指调整或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 ,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征税权力 ,向其跨国所得征税基础上所产生的国际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国际税法的调整对象是基于各国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征税而引起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没有各主权国家独立行使税收管辖权 ,就不存在国际税法的调整对象 ,国际税法也将不复存在。国际税法是一个法律规范总称 ,它包括各个国家在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征税时所确立的法律规范 ,及各国的涉外税收法规和国家间协调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征税的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或条约。各国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各国的税收制度相互影响,带来了税收竞争。作为税收竞争恶化的产物,有害税收竞争不仅损害了他国的税收利益,违背了税收基本原则,还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的了不良的影响。OECD曾经制定过相应的规则,试图消除有害税收竞争的不利影响,但由于自身理论的缺陷和实践的难度,并未取得有效成果。面对愈演愈烈的有害税收竞争,中国绝不能坐以待毙,要以正确的姿态参与有害税收竞争的国际协调,反对有害税收竞争,积极签署税收协议,提升我国的税收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转移定价避税是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国际税收的正常秩序,也对各国税收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含义入手,根据我国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法律规制的现状,提出了规制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际逃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种隐藏的非法手段,使一笔应税收入的税收管辖权落空,从而达到不交或少交有关国家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要求应纳税款目的的行为。与此相对称,国际避税则是一种合法行为,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的漏洞与各国税法间的差距,通过变更纳税人身份,改变经营地点和方式或转移应税收入等办法以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虽然国际逃税和避税之间在定义上存在非法和合法之别,但在国际税收实践中,对跨国纳税人减轻税负  相似文献   

11.
税收关系是建立在税法事实基础上的行政关系,而税法事实是民法事实经由税法评价后的结果。在民法事实转化为税法事实的过程中,税务机关对民事行为的定性常引发纳税争议,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征纳双方对于民事行为税务定性的标准认识不统一。从实践考察可以发现,民事行为税务定性的标准可分为法律形式、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三类。基于税收效率原则、纳税人诚实推定权等理由,法律形式应当作为一般定性标准在税收征收程序中适用;为避免纳税人滥用法律形式侵害国家的财政利益,法律实质应当作为矫正标准在税务检查程序或在纳税人提出主张的情形中适用;经济实质作为裁量性最强的标准,应对接税法价值目标,有明确税法依据的前提下严格适用。  相似文献   

12.
税收关系是建立在税法事实基础上的行政关系,而税法事实是民法事实经由税法评价后的结果。在民法事实转化为税法事实的过程中,税务机关对民事行为的定性常引发纳税争议,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征纳双方对于民事行为税务定性的标准认识不统一。从实践考察可以发现,民事行为税务定性的标准可分为法律形式、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三类。基于税收效率原则、纳税人诚实推定权等理由,法律形式应当作为一般定性标准在税收征收程序中适用;为避免纳税人滥用法律形式侵害国家的财政利益,法律实质应当作为矫正标准在税务检查程序或在纳税人提出主张的情形中适用;经济实质作为裁量性最强的标准,应对接税法价值目标,有明确税法依据的前提下严格适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确立了与碳排放相关的税法体系,但这一体系从静态制度设计到动态运作功能上均存在不足之处.为了促进新时期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在遵循全局设计、税收法定、易于征管、维护企业竞争力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涉及碳排放的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修订改良,并经由立法程序适时开征环境税,从而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规范、清理税收优惠是实现法治、实现公平竞争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在法律工具主义思潮下,税收优惠的异化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具体到上海自贸区内的税收优惠制度,在肯定其创新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未来区内税收优惠制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需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在合理性证成的前提下,做到自贸区税收优惠的合法性证成;其次在立法的价值取向上,应以税收中立为导向,防止对竞争政策的破坏;最后在立法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价上,要纳入比例原则作为考量税收优惠正当性的依据。通过上述手段才能维系税收优惠与竞争中立二者之间的协调,促进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论税制设计如何完善、税法规则如何复杂,偷逃税、避税、税收筹划始终是税法运行实践中无法消除的事实,也是各国税务机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税收征收究竟是以形式还是以实质为标准,始终是税法领域存在争议的话题。实质课税原则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十分相似的路径。在大陆法系国家,无论是肇始于德国的经济观察法,还是经日本学者升级后的实质课税原则,二者在税收立法中的确立最初都是源于反避税的需求,都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而对当时税法进行修改的结果。从实质课税原则在英美法系的演进过程来看,实质课税原则经历了被否认到被允许的过程。由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实质课税原则主要通过法院的判决被确立,这与大陆法系通过税收立法确定实质课税原则存在明显的区别。从实质课税原则的产生背景来看,反避税是实质课税原则在两大法系税收立法或税收司法实践中产生或确立的直接动机或最初原因。法律实质主义和经济实质主义在税法中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法律实质主义应当运用于"法律关系"的形式与实质不一致的情形,而经济实质主义应当运用于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的情形。只有将法律实质主义和经济实质主义结合起来,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税收问题,使税收的经济性与法律的权威性相契合。尽管实质课税原则在两大法系中有着不同的称谓,理论和实务界对实质课税原则的内涵和功能定位存在诸多分歧,但从实质课税原则的诸多争论中可以发现,实质课税原则并没有被全盘否定,而是实现税法上税收公平原则和量能课税原则的技术性、手段性原则,是对税收法定原则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要求纳税人按其实质的税负能力来纳税,最终实现税负的公平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实质课税原则适用于税法运行的各个环节,但并非适用于税法运行各环节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16.
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有意义的行为。法律行为由人的社会本质及人的生物性基础决定。合作-竞争是法律行为的"理想"类型。合作-竞争模式法律行为寓意为: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人的本能的自利性,从而引起利己与利他的对立统一,是合作-竞争的生物性基础;而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对立统一,是合作-竞争的物质性基础;人的社会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是合作-竞争的社会性基础;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复杂性的对立统一,是合作-竞争的认识论基础。合作-竞争这一法律行为模型的确立,确证了人的自由的本质,也确证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对立统一。这为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以新的启示,同时也为揭示法的深层次社会本质提供了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7.
税法体系是指由不同形式的税法规范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税法形式及其相互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是税法体系的基本内容。税收法定主义回答了税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成为税收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面对目前中国税收法律体系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法体系应成为税收法治模式构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绝大多数制定法设置了立法目的条款,但目前已制定的12部单行税收实体法中仅有两部设置了立法目的条款。立法目的旨在声明一部法律的精神内核,同时也作为基石范畴统摄整部法律。税法目的在立法上的罅漏应为立法者有意为之之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尚欠缺提炼目的的制度基础、本土经验与理论共识,另一方面是留待制定《税法总则》或《税法典》时作出。税法目的的提炼既是《税法总则》或《税法典》制定中的必备要素,又是税法理论体系完善的观念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法益、功能与规范三条路径入手,经由"经济宪法—税法总则—单行实体税法"的双向互动路径,可以提出"一元多层次税法立法目的体系"的建构设想,一元即以纳税人权益为核心,多层次即以财政目的、经济目的、社会目的为基础的开放性目的体系。依照一元多层次的税法目的,税法学应当迈向宪治主义,实现纳税人与政府的共治。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演变中考察避税的概念,从而得出避税权的含义;同时从法理、税收法定主义及纳税人权利三个方面来界定避税权的法律性质具有合法性,最后从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权力与权利的博弈的角度来阐述对避税权规制的必要性,进而提出规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