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觉 《学术研究》2002,(12):133
一、“异读词”还是“异读字”? 人们往往将“异读字”称为“异读词” (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妥当。“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训诂学或文字学的研究对象; “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言学或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两者不可混。拿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85年12月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看,其中所审的,很多在现代汉语中都不是“词”,而只是记录词素的“字”,如“阿”、“蔼”、“霭”、“隘”……。这种现象应该称为“异读字”才合乎事实。否则,名不正而言不顺,很难进行科学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汉语多音字的现状看多音字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语多音字的现状看多音字的整理刘松汉多音字是一个汉字有几个读音。多音字的存在是方块汉字带来的结果。我国曾于1957年至1963年分三次对普通话异读词进行过审音,并于1963年辑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初稿》。此后,又对《初稿》进行了修订,国家语言...  相似文献   

3.
赵贤德 《殷都学刊》2007,(1):126-131
从权威辞书、一般辞书、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等几个方面考察分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遭遇的问题,发现很多辞书和新闻工作者有法不依。同时,《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指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存在九个方面的不足,本文逐一列出。本文认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自身的瑕疵,还和宣传力度不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博 《理论界》2013,(8):148-150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推广多年,但一些异读词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读音分歧,并影响到了人们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表现。为了证实这个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存疑异读词,在社会大众中进行了一项关于读音倾向的问卷调查,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部分词的审定标准的确与大众倾向读音脱节,也不具备继续推广执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汉语异读词呈现单音化的趋势,主要类别有文白异读单音化、破读词异读单音化、地名异读的单音化、姓氏异读单音化、音译词异读单音化等等。异读词单音化的主要动因是表达与理解的省时省力、群众的诉求和专家学者干预及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影响。新世纪审音要进一步加大异读词读音单音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大都"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副词.对于这个词,大多数人的读法与权威词典之间存在抵牾.权威词典一般注音为"dà dū",而大多数人却读作"dà dōu".读音的混乱为电脑处理中文信息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甚至中小学语文教学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权威词典的注音大多与1985年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一致,是以遵循语音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原则的.但是,普通话审音不应该仅仅顺应语音的历史发展规律,更要考虑共时平面上的理据.副词"大都"是由词素"大"和"都"复合而成的,理应读组成它的词素的音"dà dōu".建议<审音表>将副词"大都"的读音修订为"dà dōu".  相似文献   

8.
“绩”字是古清入声字,变读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况比较复杂。属于异读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曾两次对异读字进行审音,把“绩”字先后定为阴平和去声,引起字典和辞书对“绩”字注音的混乱。本文从“绩”字历史来源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自己对“绩”字读音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巧燕  贺方春 《云梦学刊》2003,24(6):109-111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异读词的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PSC的顺利进行。针对PSC中异读词读音混乱现象,对此类异读词进行系统分类,综合考虑审音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利于确保PSC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发出的《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和随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分别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做了新的规定。这些有关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具有相应的强制性和法律的作用。但在语言文字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甚至在一些有权威性的汉语字词工具书里,往往也多有不规范的地方。纠正歧误使之趋于规范,这是我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净化祖国语言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广州话正音字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广州话正音字典》詹伯慧从1990年开始运作的广州话审音工作,经过粤、港、澳审音委员们共同努力,于1994年年底大致完成;从1995年开始,我们的工作转到编纂《广州话正音字典》上来,在原来“广州话审音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广州话正音字典编纂...  相似文献   

12.
"绩"字是古清入声字,变读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况比较复杂,属于异读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曾两次对异读字进行审音,把"绩"字先后定为阴平和去声,引起字典和辞书对"绩"字注音的混乱.本文从"绩"字历史来源的角度进行探索,提出自己对"绩"字读音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陈山青 《云梦学刊》2006,27(4):132-136
汨罗长乐方言文白异读的类型多:有声韵调中一项不同形成的异读,有声韵调中两项或三项不同形成的异读,还存在一字三音、四音异读现象。长乐方言文白异读具有自身特点,并呈现向强势普通话靠拢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南宁普通话的谓词,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多从粤方言中来,一般用粤方言的词加上相应的普通话的音形成“南普”的谓词变体——中介谓词.有的中介谓词可与普通话的词相对应,有的在普通话中无对应的词.此外,“南普”的指人名词、量词、叹词和语气词等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客家话中有些难字读音分歧不一,很有必要予以审订。本文报告了作者近年来在审订《客家音字典》时所定下的两条审音原则——兼顾古今南北,有利于客家人学习普通话,及其主要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对《切韵》音系的性质问题,笔者曾在二十年前发表过意见,认为《切韵》的重要意义在于审音,所谓审音,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对当时的各种反切进行一番整理。六朝反切的作用,应该说,是在当时音韵学家(即韵书的编者)手中才得到充分表现。当时一般注音虽用反切,但一般读反切的人未必都能读得准确;即便制反切的人也不一定都精于音理。有些字反切分明是有分别的,而读的人往往会“清浊难分”;有些字反切本身就有问题,本来就是“不切”,或者是古读不可行于“今”。所以韵书的编者要将各种  相似文献   

17.
一1.1 河南方言词,指的是河南省人经常使用的方言词。河南方言词,有的只在省内使用,我们称为狭义的河南方言词;有的还在省外使用,我们称为广义的河南方言词。 1.2 普通话词,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的词,既包括口语词,也包括书面语词。普通话词,有的跟标准音完全一样,我们称为狭义的普通话词;有的跟标准音不完全相同而有明显的对应规律,我们称为广义的普通话词。  相似文献   

18.
过去曾经有两次比较大规模的粤语审音 ,先后产生了《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和《广州话正音字典》。两者的建议读音不尽相同。相对来说 ,前者的建议读者较多从众 ,后者的注音则较多从切并且较重视粤读与普通话读音之对应。看来有些问题似乎还没有解决 ,提议通过网站和电邮 ,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北京语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现代汉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通用语言。但普通话里某些字词的多音多义现象,尤其是多音现象却增加了使用这个交际工具的困难。因此,我认为,汉字“多义”可以保留,“多音”大可不必,这样才能更便于学习者(特别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 多音难以识记。《新华字典》98年修订本和现行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和”字就有五种读音:(1)he和气;(2)he和诗;(3)huo和面;(4)huo…  相似文献   

20.
富善是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在北京附近生活了近60年的著名美国传教士和翻译家,他所编的《华英袖珍字典》是记录当时北京音的重要资料。该字典通过多种方式保留了北京话大量的旧时异读,反映了连读音变、现代已消失的音节、俗读和文读、古庄组字声母异读、古入声字的声调和韵母异读等重要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