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产权制度的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现代产权制度的价值角度 ,对公有制条件下的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提出了“产权具有公权利的特点”、“产权体现生产关系内部矛盾运动”、“以岗责股方式实现国有股退出”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看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程必定对公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不是改变公有制,而是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使公有经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发展、壮大。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构造方面所形成的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为公有...  相似文献   

3.
略论劳动产权罗列,孙梅生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仅仅界定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的产权边界是不完全的。我们认为,只有同时将国有企业中劳动者产权也给予明确界定,才能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产权结构。但是这里所说的“劳动者产权”或...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权体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在本质上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另一方面,现有产权体系中还存在着部分古典产权制度痕迹,导致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一些宏观缺陷,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消除古典产权制度痕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能够克服古典产权制度痕迹导致的宏观经济缺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推进产权权利束,从古典产权制度中完全由资本所有者拥有部分地向劳动者转移。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情况有所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途径应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冬林 《北方论丛》2004,23(1):102-104
否定产权或夸大产权有悖于产权制度的本来意义.产权制度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划.产权制度通过激励和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收入分配功能影响经济主体行为和市场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破除传统体制的弊端.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公有制关系和公有制形式的现代化、市场化是构造现代公有制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因此,根据公有制的性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机制改造传统公有制,建立与现代社会大生产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现代公有制产权制度是公有制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一、现代公有制产权的社会性与产权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区别于原始公有制的根本标志是它的社会性。它既不是“公社所有”,也不是“自治共同体”所有(如南斯拉夫的自…  相似文献   

7.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殖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统一与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的阶级对抗性质。马克思揭示的从“消极扬弃”到“积极扬弃”的变革方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权制度将被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所代替这一历史必然性和长期发展趋势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立场 ,用制度个体主义的方法 ,否定了中国单一公有制基础上存在产权和产权制度的可能性。由界定西方产权与产权制度理论 ,考察西方产权学派学说中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 ,辨析“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 ,并对中国产权制度变迁轨迹进行分析后强调 :只有先有个体的人 ,然后才可能有由个体的人联合起来的社会 ,个人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终极目的。在历史实践的证实下 ,多元而非单一的、参差而非整齐的、可以相互交往而非等级森严的社会更加接近于理想国  相似文献   

9.
祖国大陆和台湾省,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有同有异。作一番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有利于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一、所有制改革和变迁的比较产权即财产所有权。人类社会在未出现国家和法之前,存在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如原始公社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不存在所有权,因为财产所有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在国家和法尚未出现之前,所有制不表现为所有权。人类社会出现国家和法之后,所有制便和所有权密切联系起来了:所有制离不开所有权,所有权离不开所有制;所有制的变革必然引起所有权的变革,所有权的变革往往是由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还面临“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处,即“分配陷阱”.双重陷阱并非彼此独立,而是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体两面.走出“双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公有制分享经济运行机制”;在公有制基础上全面引入“利益分享机制”,使职工收入与企业净收入挂钩,可以摆脱私人产权关系下的职工工资制度,从根本上克服私人产权关系下资本对劳动的侵蚀.以“利益分享机制”的推广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不失为助推中国经济走出“双陷阱”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和间接公有制王锡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循着“两权分离”的思想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重塑国有企业,完成产权改革的根本之举。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究竞会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并推动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同传统的所有制理论发生了碰撞。传统所有制理论在所有制演化进程上,是“原始公有制─→私有制─→高级公有制”的机械工段论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只有公、私非此即彼两类,理论上未认识到有亦此亦彼的所有制形式;在公共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的价值认定上,简单地褒公贬私,视两者互相排斥、互相对立.在这种理论的束缚下,以自然人产权为基础的现代法人产权制度在我国不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重建的主要障碍.丁建中同志在专著《产权理论与产权改革目标模式探索》(上海社…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力资本产权改革滞后 ,不仅影响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 ,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人力资本投资及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的深入。确立人力资本产权私有制度 ,重构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市场 ,重建以人力资本产权为基础的收入分配制度 ,营造人力资本产权运行的制度环境 ,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由于国企产权主体缺位、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资产经营权权责不清、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等制度性缺陷,导致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我市国企产权及企业改革的现状出发,重点讨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及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产权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产权是与所有权分离的经济权利集合,是一个历史范畴。目前,产权理论研究存在若干误区。这些误区在一些方面误导了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对产权中各项经济权利的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则需要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转变。这种产权制度的改革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宏观经济均衡、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权理论与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权是与所有权分离的经济权利集合,是一个历史范畴.目前,产权理论研究存在若干误区.这些误区在一些方面误导了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对产权中各项经济权利的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则需要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转变.这种产权制度的改革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宏观经济均衡、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传统产权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起至今已整整20个年头了。1994年,党的十四大就确立了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的经济体制将沿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取向继续深化改革。其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产权制度的根本改革。认真剖析我国传统产权制度的缺陷,才能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找准方向。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初浅的分析。一、产权制度“产权”一词是从英文PropertyRishts翻译过来的,也有人将其译为“财产权”。目前,对“产权”的概念还无经典权威的解释。我认为,产权就是以财产所有权为核…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的目光逐渐转移到公有产权制度的改革上,在理论探讨中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建议和意见。笔者认为改革中公有产权问题的凸现一方面表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概念已走下神坛,逐渐回归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也鉴于公有产权制度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核心和本质问题,其改革何去何从,事关重大,值得慎重对待润此,对这一课题的探讨需要有这样几点基本认识:其一,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公有产权制度的基本规定性和特点,不能误导改革的价值取向。其二,在内容上兼顾公有产权制度中各权能的有机联系,改革不能顾此失…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从经济意义上讲,确立人力资本产权,能够达到激励效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从法律意义上讲,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就是将合理的治理结构合法化,保护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财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依赖于股权化。产权契约、设立出资与股票期权是股权化的可选方案。人力资本产权在我国受到重视,还在于它能够给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通道。我国人力资本产权实践先于立法而行,相关经济理论比较成熟,法律理论严重滞后。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及其股权立法,促进企业产权改革朝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客观需要。激励理论、产权理论和企业治理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力资本股权立法经验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公有制构建于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基础之上,其社会、经济特性使之仅能作用于“公共产品”领域,本质上不排斥私有制及“中间产品”,甚至能长期共存。国有企业改革既以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为理论支柱,针对业已显现的恶性路径依赖特征,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应然”选择是内含产权的重新配置和最优治理结构的探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