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 90年代冷战格局崩溃以来 ,随着苏联东欧的急剧变革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新世纪的全球化语境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对待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问题 ,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建设中世界的和民族的、本土的和外来的这一悖论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需要郑重把握的重大课题。 2 0 0 3年 11月下旬 ,由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主办、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第 2 0届年会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师大举行 ,6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学…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陈辽到2000年,人类将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下简称文论)在21世纪将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这是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作指导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人,都不能不关心并寻求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  相似文献   

3.
文艺理论的真正变革不应是被动地适应文艺现象的变化,还需要能动地调整自身参与到文艺的变革之中。因此,提出文艺理论应建构自身的当代视点这一命题就具有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而对当代视点设定问题的研讨则必须结合文艺理论的自身特性,即通过对文艺理论的意识形态分析,兼顾文艺理论作为“理论”的特质,并结合文艺理论的艺术特性来设定。与此同时,处理好文艺理论的当代视点与文艺理论传统的关系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还撰写了《文学论》这部文艺理论著作 ,推动了日本近代文论的发展。漱石在文论研究和自身文学创作中提出并亲自实践了他的许多艺术主张 ,如“余裕”、“非人情”、“写生文”等 ,这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近代最杰出的集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于一身的文学大家。漱石的文艺主张同他的小说一样 ,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面 ,以“非人情”为例 ,通过分析其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暗合之处 ,探讨漱石文论的中国文化思想渊源。  漱石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使用了“非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文论主潮及成因──当代西方文论探析之三欧阳友权从总体上看,当代西方文论是以反叛和创新为世纪色彩的。云蒸霞蔚的“现代精神”和俊彦济济的理论新说,重组了整整一个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风貌和品格。亚里士多德雄霸欧洲的思想格局久已被打破,黑格尔成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文艺理论尚未构建起属于自己学科的哲学基点,因而也就很难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论话语系统,现时代文艺理论建设的关键是重建其哲学基础。本文认为,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应当是“人学”,即人的哲学,或曰人的艺术哲学。世界之交的理论大势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为文艺学的逻辑起点,以人的哲学作为艺术哲学的理论根据,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省思我们的文艺学科体系,以建构切中文艺本性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文艺理论当代形态。文章还就为什么要以“人学”为艺术哲学基础问题作了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传统文艺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今天文艺理论的自觉。作者试图通过对于文艺理论作为“理论”的存在性质、文艺理论的对象和范畴、文艺理论的价值、文艺理论的标准四个方面的探讨,廓清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文艺理论的存在性质和活动形态、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所处位置的较为模糊的认识,寻求今天文艺理论自身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包莉秋 《社科纵横》2006,(10):97-98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近代文论的开端为1840年。但文论与历史、文学的发展存在非同步性,根据文论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政治需要而变的近代文论应发轫于1895年。  相似文献   

9.
刘验的艺术想象理论集中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的《神思》篇中,这一理论集中体现了刘辩文艺思想中那种强烈而自觉的主体意识,并且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思想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体性文艺理论以对人的现实关怀为基点,以创作自由为手段,以对人的既在状态的超越为目的,体现着一种入本的信念和理性精神,因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人们所倡导。但中西文论各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各自不同的主体意识,对它们加以比较、研究、借鉴,对我们的文论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刘辎的艺术想象理论中,我们看到他以“虚静”说把审美、艺术活动作为人生…  相似文献   

10.
情感与理性的审美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总结西方近代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对情理审美关系的理性认识,对于推动文论中理性、非理性(包括情感)、非理性主义的深入研究和创作中如何把握好情理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情理统一取向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是以人学美学为根本特征,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高涨,此时在哲学上以人性代替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道主义取代神道主义;在美学上以人学美学代替中世纪的神学美学。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位,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系统清理西方文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在我们当前文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近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化不宜简单等同于西化 ,本世纪西方文论在中国的三次大规模输入的性质、方向和特点各不相同 ,但大致沿着政治功利主义和审美主义两条逻辑线索展开 ,这是中国文论主动和积极地选择的结果。五四文学革命实际上并非和本土传统断裂 ,而是在西方文学思想的激发下 ,中国文学自身从中心到边缘的交互运动。在当前世界文论语境中 ,凝固、封闭和僵化的中国文论的民族本真身份已经不复存在 ,而开放、流动和融汇中西的中国文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究竟有没有理论价值,及其在当代有无作用的问题,在古代文论研究界的认识上倒是并无原则分歧的。因为从古代文论研究界所从事的专业出发,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正确地把握着古代文论的价值观,而且从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在现代文学领域不同层次运用古代文论的成果资料。所以,现在的问题,主要的并不在如何统一对古代文论的价值观及其应用的认识,当务之急是着重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古代文论的理论价值以及如何加强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在描述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的发展历程 ,并对之加以评析。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从起步逐渐走向系统性和专题性 ,日益趋于文化比较。我们的比较文论具有其自身的现实背景和现实意义 ,它是一个在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冲击下 ,重新阐释自我与他者关系从而重新进行自我文化定位的历史课题。总观这一历程 ,前进和反思的交替说明中西比较文论仍处于未成熟阶段。展望新世纪的比较文论研究 ,切实的途径是展开中西文论、文化的对话 ,通过文论对话和文化对话、交流走向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14.
韩伟  王丽娜 《学习与探索》2023,(10):155-161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典文论有关“文”“道”关系的基本命题,因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众流中的主干地位而被广泛讨论。无论对“载道”传统崇尚或批评,“文以载道”始终为文学批评之中心,凡为文治学无不论及。然至现代文学时代,理论界从“文学独立性”“道的内涵”“文学的本质”等角度集中对“载道”传统进行批判,但又不约而同地助力了“载道”新面孔的出现。在现代文论的演进过程中,文学为阶级革命服务的“载道”新传统逐渐形成。梳理这一传统的进阶之旅,对于重审文学史以及探索当下文艺理论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艺理论家陈涌晚年思考了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不愧于我们的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是如何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在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陈涌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都是在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李立 《唐都学刊》2014,(1):111-114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过程中理论文本资源的判定以及理论文本解读方式的择取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它决定了文本学方法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必然路径。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需在西方文本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本资源判定及文本解读方式的反思分析两个层面取得深入进展,并通过正本清源的文本学观照,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论自身的学术内涵与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嵇山 《学习与探索》2007,2(3):178-184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有其逻辑起点,确定这一逻辑起点是决定某一学科理论建构的成败的关键之处。艺术形象的创造是文艺审美这一运动形式的逻辑起点,但并不是说它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全部内容与唯一形态。中国现代文艺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是代表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象,对"社会主义新人"等艺术形象的创造、欣赏、批评等是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综合,以扬弃、转化为必要环节,创造感人肺腑、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国内几家出版社推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美学专著,李秀斌先生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论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要》),就是紧步这些著作之后而出现的一部颇有新意的力作。立足原著,阐释原著,不团权威,并用现代人的意识加以评断,明确肯定西方古典文论中具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积极因素,这是《论要振突出的一个特征。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古典美学和诗学总是抱着严厉批判的态度,因而很难寻觅到可以“洋为中用”的“精华”。这种状况在新时期虽然有所改变,但究竟如何具体地批判继…  相似文献   

19.
刘锋杰1953年生,安徽泾县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文艺学专业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论史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蜕变与回归——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董国俊 《社科纵横》2006,21(6):95-96
文艺批评在当代失去了它曾经的经典时代,即某一种批评理论统治整个批评实践的时代,而进入一个“参考系”的众声喧哗时期。但同时,多种批评概念的共时性存在和理论碰撞也产生了影响的焦虑。在这样一个时代语境下,我国当代文论将怎样汲取具有“商品化”特性的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又在继承我国经典文论传统和挖掘新的理论价值的“双向建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种面向文化发展的多层次性和文艺批评实践的多元性的现实可能性。本文认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应该也已有能力建立这样的文艺批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