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据后字弱读与否,攸县皇图岭话的两字组可以分为非轻声两字组和轻声两字组。利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分析攸县北乡皇图岭话的两类两字组变调现象后发现:轻声两字组的轻声后字主要通过声调扩散和缺省调值插入规则获得调值;非轻声两字组的前字经历了浮游调的脱落和曲拱节点下h特征的删除,后字的调域因重音音节的同化而调整。皇图岭话复杂的变调现象的根本成因在于左重型重音模式,而词重音的分布受词汇形态结构的制约,体现了形态影响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详细地调查并用实验的手段描写攸县皇图岭话中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包括非轻声和轻声,并且讨论皇图岭话连读变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松滋方言的轻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滋方言轻声的特点是音长缩短和音高变化,其音高延续了前字声调的终点音高;松滋方言的轻声音节只有音高特征,但轻声前字曲拱特征仍然保留着;前字为阳平和上声的有变调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4.
连读变调与轻声是官话方言中两种常见现象.传统的看法是两者之间无密切联系.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运用音系学的最新理论--优选论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描述与音系分析,获得了具有原则性的统一解释.结果表明标记性制约条件"低调"既适用于连读变调又适用于三字组轻声音高的音系分析,因此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合肥方言声调的优选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运用语音分析软件对合肥方言的声调进行了全面的语音描述.实验结果表明合肥方言的声调格局为5个单字调,阴平调有新老派区别.然后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合肥方言的二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现象进行了音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可以全面、简洁、自然地解释这两种现象,体现了该理论的强大解释力.这也为今后汉语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十几年来用语音实验的手段研究现代汉语声调的研究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汉语声调的时长特征与汉语声调的曲拱和音高特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十几年来用语音实验的手段,研究现代汉语声调的研究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汉语声调的时长特征与汉语声调的曲拱和音高特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四川话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而成都话又是四川话的代表,所以成都话的研究意义不言而喻。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中心地位,经济最发达,交通最便利,说成都话的人相对最多。关于成都话,前人有过一些研究。文章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研究成都方言声调,主要研究成都方言单字音声调,将音高换算成log值,然后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7.0进行计算和绘出音高曲线,从而得出五度值。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得出成都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以及他们的动态段和稳定段。  相似文献   

9.
轻声由于读得轻而短,所以就失去了原先的调子。普通话中的轻声是一种变调现象。普通话中由于前面字的声调不同,后边轻声的音高也有所区别。从宝鸡方言具体的语音图谱中观察分析得出:普通话四声后的轻声在宝鸡方言中音高也有所区别,大概排列的顺序为:阳平(35-24)——高;去声(51-44)——中;上声(214—53)——半低;阴平(55-21)——低。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通过对2名长沙儿童的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得来的实验数据进行语音实验和量化分析对比,发现儿童呀呀语阶段的音高模式呈现目标语成人语言的声调特征。实验证明了声调语言环境中的儿童呀呀语音高发展受目标语声调的影响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有力的反驳了雅柯布森非连贯性假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甘肃西峰方言中后字非儿化韵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及其规律。附带指出西峰方言的轻声有两类: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两字组变调从重重型和重轻型两方面入手分析,有四种变调类型,变调六个:24调、211调、31调、53调、51调、55调。变调主要跟今音的语音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和普通话的轻声不同,各方言轻声的表现形式或同或异,类型多样。根据决定轻声音节调值的不同因素,方言中的轻声可以分为四种情况:轻声调值受前重读音节单字调的影响,轻声调值由本音节的单字调决定,轻声调值跟二者都有关,轻声调值跟二者都无关。通过对方言轻声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轻声,更规范地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轻声。  相似文献   

13.
方音对学习英语的影响是一种特殊的母语迁移。依据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海南大学30名2009级非英语专业新生进行英语短文朗读录音,利用Cool-edit语音处理软件及Praat语音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发现海南籍学生表现出音节间停顿较多、音节长短强弱对比不分明、调域偏窄以及音高起伏变化较小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专书认为“人声”是一种以其“短”而独立存在的声调。“人声”和别的调类的区别凭借音长,别的调类相互间的区别凭借音高。换言之,平上去人四声有两套划分标准。那么,怎样证明“人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短调”呢?一些专家称,是调长的对立。可是笔者发现,证明其“对立”的论述与音理不合,所谓“对立关系”不能确立。可行的解释应是,声调是以音高为声学特性的语音单位,人声音节上的声调和别的调类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平上去人”的“人”并不是一个独立调位,而是声调系统中某调位的条件变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蒙古语的词组能够辨别出蒙古语中的一些突厥语借词,我们称其为词组分析法。使用词组分析法对蒙古语中由同义或近义的两个词构成的词组进行分析,发现通过此方法可以辨别出蒙古语中的一些突厥语借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声学语音学的分析方法 ,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honolys”对彝语南部方言江城田房彝话的声调系统进行了分析 ,得出江城田房彝话的声调共有三个 ,即升调、平调和降调 ,根据语图 ,给出了它们的调值 ,并对前人研究中的偏误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17.
除零声母外,罗山方言共有20个声母,均源于中古36个字母。但与普通话相比,其微母、邪母、疑母为普通话所无;舌尖后音的消失和因此而引起的舌尖前音及舌面前音的重新组合,非母、微母、邪母、泥母、来母及其他各母(包括零声母)的具体归字,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际语韵律短语信息焦点的语音实现常常呈现出音高低、音强弱、音强短等体系化的特点。受汉语韵律类型及声调特征的负迁移影响,学习者很少能主动注意并有效实现出英语语调音幅的多变性。而汉语阳平调突出的听辨感与较高的调值往往容易让学习者将信息焦点实现为类似于阳平调的、短暂的高升调。  相似文献   

19.
音准是指我们唱出和拉出的音,要符合音响学原理的振动频率.有了音准概念,才有可能拉准音.要拉准音,要靠耳的听辩能力,手在琴上的触觉能力和迅速的纠错能力,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20.
声调的音高主要取决于基音中的频率(基频),基频负载着声调的主要区别特征。然而处理音高(基频)的方法有很多种。文章以普通话为例,通过T值法、LZ值法和基频直接分析法发现T值法、LZ值法分析声调的结果一样。但是基频直接分析法消除了对数取值本身带来的差异,结果更接近于声调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