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与本族语者语料库FLOB和FROWN,运用AntConc软件,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程度副词perfectly和terribly时类联接和语义韵与本族语者的异同。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perfectly时多用了v+adv类联接而少用了adv+adj类联接,语义韵与本族语者一致;使用terribly时多用了v+adv类联接,语义韵方面多用了消极语义韵而少用了积极语义韵。因此,二语词汇教学中应尝试引入语料库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Brown Corpus,以"engage"一词为例,对其类联接和语义韵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归纳,进而发现在英语本族语者的实际使用中,词语的类联接和语义韵使用特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情况下,使用在相同类联接框架下的词语体现出相同的语义韵特征,而同样的词在不同的类联接框架下所体现出的语义韵特征也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多数未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故往往难以掌握英语词语确切的、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学习和使用到真实、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书面子语料库为基础,利用AntConc软件检索减弱语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减弱语词使用频率上的差异,以及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和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使用减弱语词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减弱语使用频率上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在某些减弱语词的使用上存在严重不足。2)水平越高,掌握的减弱语越多。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无论是在使用频率上还是减弱词运用上都更接近于本族语者。  相似文献   

4.
基于语义韵的英语词汇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韵研究为语言学习者揭示了词汇的内涵意义和搭配范围,为词汇教学和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从语义韵定义的发展、国外语料库语言学家对语义韵的实例研究、国内研究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的对比研究三个方面,讨论语义韵研究对词汇教学和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以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学生对话部分作为观察语料库,以美国口语语料库(CSAE)第一部分作为参照语料库,研究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中用于获得话轮的语用标记词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词作为话轮转换策略方面存在差异;第二,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语用标记词的使用上存在多用和少用两种倾向;第三,对具有同一个语用功能的不同语用标记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选择倾向上有所不同;第四,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倾向于过度使用本族语使用者较不常用的语用标记词,而少用本族语使用者较常用的语用标记词以达到话轮转换的目的.本研究对英语口语教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so是英语中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意义的高频率词,也是学习者很容易犯错的词。本文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书面语中超用和误用so现象,根据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Brown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对so展开对比分析,以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o的超用和非恰当使用的成因,并针对如何改进和提高而提出有关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特定语料库中语料的检索和处理,对比分析了英语写作中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对于单词very在使用上的区别,以及不同程度学习者之间对该词使用上的区别,并探讨了导致以上区别的可能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very一词,中国学习者存在超用、回避和误用现象。这些现象归因于中国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所发生的语言负迁移。  相似文献   

8.
语料库驱动的半词搭配与语义韵研究:以半词oh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口语语料库中半词oh的搭配行为及语义韵的实例研究,把半词oh在N+1位置右搭配词的语义范畴分为诅咒语,判断词和称呼三类,并对半词oh的语义韵进行描述。对英语半词的搭配行为及语义韵研究,使人们重视半词的行为模式,同时有助于加深非本族语的学习者对词语内涵意义的准确把握并最终促使语言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调查中国学生在英语对话交流中使用回应性语符的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使用这一语言技能和英语本族语者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回应性语符典型语项使用呈现过少趋势且词的搭配组合不如本族语者灵活。同时,中国学生过多使用在语调单位开头位置和前一说话人话轮结束处出现的回应性语符。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中介语交际能力的不足,需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接触自然真实的语料来提高对话的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与本族语语料库BNC为数据来源,对比分析同义词refuse与reject在频数、搭配和类联结使用方面的特征及差异。探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这组同义词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学习者在搭配词使用范围的有限性,以及搭配词出现滥用和少用等问题。本研究旨在为词汇研究和同义词辨析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连接词使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运用语料库方法研究了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连接词的使用特点,结果表明: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连接词使用频数总体偏高,并且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连接词的主要语义关系表达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学习者超用或少用某些义项。其次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为母语迁移、学习者语体意识薄弱、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其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最后探讨了以上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学习者使用语料库CLEC以及英语本族使用语料库LOB和BROWN的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学习者倾向于把have释义为“拥有”,而本族语使用者主要把该词用于构成完成时态等。通过此研究,笔者建议在进行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师最好能够借助于本族语语料库,使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过度使用表示提高程度的强化语,倾向于用单一强化语替代其他同类强化语;最高程度语和减弱语的使用频率较低,对一些高频减弱语的理解有偏差,错误较多;对于强化语语义韵的把握与本族语者有一定差别;不能根据所要表达的语义特点选择恰当的强化语,用词单一、不够准确,受母语迁移影响较大,并呈现中介语学习过程中的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总结性话语标记语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上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已经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及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及相关的问卷调查体现出来。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过度使用,过少使用及误用总结性话语标记语的情况。母语负迁移及顺应性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学习者在使用总结性话语标记语方面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教学中加强对总结性话语标记语的显性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讨论,考察了本族语者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中的15个常用介词的特点。分析表明,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介词的总体频次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超用、少用了一些介词。在对CLEC的五个子语料库和Brown语料库的对比中,笔者发现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存在着某些共同的问题,高级学习者对介词的应用更接近本族语者等。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语国家语料库(BNC)的部分语料为基础,使用AntConc软件检索形容词handsome的索引行,并分析搭配及其语义韵倾向.指出了CLEC语料库中handsome一词只用来修饰男性,而在BNC语料库中,该词可以用来修饰女性.总体而言,handsome一词有较为积极语义韵.  相似文献   

17.
利用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增强语副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该类词既有使用过多又有使用过少的现象,但从总体上看,他们过多使用了增强语副词,而且过多使用的词主要集中在more,very,much和too四个词上。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的词汇量较小和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此外,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增强语副词的能力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高水平学习者所使用的增强语副词范围更广,使用增强语副词的能力更接近于本族语者。  相似文献   

18.
利用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增强语副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该类词既有使用过多又有使用过少的现象,但从总体上看,他们过多使用了增强语副词,而且过多使用的词主要集中在more,very,much和too四个词上.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的词汇量较小和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此外,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增强语副词的能力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高水平学习者所使用的增强语副词范围更广,使用增强语副词的能力更接近于本族语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语言的诊断,以一组近义词动词短语“引起”为例,采用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从语义韵视角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语搭配方面的正误。并根据语义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中国学习者有关搭配序列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连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关于名词动用这一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中动化词形成方式与某一种语义范畴相结合的概率是否像英语本族语者一样受到语义范畴分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与美国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名词动用方面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