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总体概况,阐述了武汉城市圈发展节约型服务业运行机制的2种模式,即市场主导型运行机制和政府主导型运行机制,及其3个子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出了政府角色定位、激励、惩罚和信息流通等构建武汉城市圈发展节约型服务业运行机制的详细设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武汉城市圈,通过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对城市圈的9个城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城市的经济效率总体经济发展效率较高,但武汉的经济效率要高于周边的地级市,同时研究也表明,对城市效率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汉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当前武汉人口密集、车辆高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目益严重的现状,列举武汉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的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构建和谐武汉公共交通,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与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彭升  刘媛 《中南论坛》2010,5(1):126-128
本文结合武汉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当前武汉人口密集、车辆高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列举了武汉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构建和谐武汉公共交通,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与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时空差异的角度,通过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2002—2011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时间测度进行了研究,运用ESDA方法揭示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测度来看,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典型的分级特征,发展趋于两极分化,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有待提高;从空间演化结果来看,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期刊传媒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圈内期刊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圈学术信息化水平。圈内期刊的融合,有着深刻的社会信息化背景、城市圈发展背景、国际期刊发展背景、期刊自身的生态图景和资源背景,是武汉城市圈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为基本思路,武汉城市圈全方位、多举措推进圈内的产业整合与协作,提高城市圈的产业一体化水平。产业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促进了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投资和外资利用水平提高、企业生产盈利能力改善等。与此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圈内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产业协作的关联度较低、产业低度发展倾向明显。为此,应从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形成错位发展的合理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等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武汉城市圈的产业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05—2009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城市化效率。通过对Malmquist效率指数及其分解,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的城市化效率处于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技术进步的无效变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整体城市化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运用DEA模型,进行城市化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除少数几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外,其他的城市都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了改进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的建议: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走科技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级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许多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武汉城市圈此轮改革试验的新意不在于建设一般意义的城市圈,而是在于建设一个生态城市圈:城市圈产业发展不仅要实现一体化,更重在实现生态化转型;城市圈产业生态化转型不仅需发挥市场的作用,更有赖于完善的制度框架安排.  相似文献   

10.
大武汉城市圈拥有一定地缘优势,旅游资源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发展游憩旅游应该充分挖掘城市圈内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旅游圈,培育旅游共同市场,发展旅游功能无障碍、旅游服务无缝隙的一体化区域;必须形成产品组合和产品特色,打造富有大武汉城市圈特点的旅游品牌,塑造大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经济利益具有区域和行为主体特性,在利益属性上,两者均呈现出双重性。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利益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区域内各领域的一体化,另一方面要求重视聚集经济效应。聚集经济是城市群和区域经济利益的一种实现方式,具体表现为近邻效应和专业化效应。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利益的整合既可以通过城市职能分工整合模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化整合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18年3月10日,由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就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城市发展动能转变和中国城镇化道路转变,城市群结构、绩效评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对促进城市群理论研究,加速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与空间自相关技术,选取了22项指标,将江苏省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分成四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高—高区域的县市主要位于苏南经济发达的地区,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处于低—高区域的县市主要位于经济发达县市的边缘;处于低—低区域的县市主要分布于苏北和苏中的经济落后和欠发达的地区;处于高—低区域的县市主要是地级市,自身经济实力强,但周边县市经济实力弱,经济带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4.
中外城市群发展及其对中原城市群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实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点.本文从界定城市群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促进中原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15.
集聚经济、FDI区位选择与引资新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跨国公司区域定位的集聚特征日益明显,集聚经济已成为影响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何创造有利于外资集聚的区位条件对我国外资引进工作有着重大意义。根据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以及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深入分析集聚的利益与成本、外资集聚的特性以及外资集聚的影响因素,新形势下引资战略应当:(1)深化与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的联系;(2)突出产业优势,促进外资集聚;(3)加强区域合作,放大集聚效应;(4)合理规划开发区,注重区内外资企业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5)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与跨国公司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养禽产业集聚的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聚模式是养禽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集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从养禽产业集聚的成本构成入手,采用博弈论方法,通过数学建模手段,深入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养禽产业集聚的交易成本,得出:在追求交易成本降低时,必然引起资本空间分布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直接影响集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一直存在着争议。作者为了探究金融支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县域经济的长期增长要依靠县域金融的支持;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以及畅通无阻的传导机制有利于推动县域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显著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创新型城市群的产业创新——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城市群产业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施之一.湖南省长株潭"3 5"城市群的产业创新应当立足于现有的优势,针对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培育壮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区域创新的路径推进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功获批是湖南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其中高等教育作用重大。作为身临其境的湖南高等教育更是应当发挥其人才、智力与科技的优势,为"两型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