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和谐发展与民族精神的互动共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全新发展理念的和谐发展 ,强调的是所有存在的和谐共进。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的模式转换 ,必将为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提供契机。因为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和谐发展的沃土之中 :和谐发展的和谐前提与博爱倡导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再造的基础 ;和谐发展的发展指归与所有存在共同演进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终极目的。而要顺利实现这场发展的革命 ,又必须弘扬和塑造顺应和谐发展潮流的民族精神。内涵和谐主线的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 ,必定能够为和谐发展大厦提供强有力支撑。不仅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和谐发展 ,而且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过程同时就是实现和谐发展的过程。在和谐发展中实现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塑造 ,在弘扬和塑造民族精神中进一步实现和谐发展 ,实现二者的互动共生 ,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文试图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的 ,相对稳定的文化精神 ,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企业文化是以企业…  相似文献   

3.
肖浩辉 《船山学刊》2006,(1):158-161
江泽民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思想,明确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继续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创业精神,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主要的精神动力采自于文化.只有文化的薪火相传,发展进步,才能真正促成和保障民族的和谐、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民生的幸福.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必须对传统文化有自觉与自信,尊重、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肖应连 《理论界》2008,(2):167-16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光大民族精神的生力军。本文从文化的视野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内生性资源,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借鉴性资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实践性资源。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也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需要。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与高等学校的自身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于静  刘世强 《理论界》2006,(8):131-132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培育,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于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人的思想灵魂和行动准则。从逻辑上讲,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同样,民族精神又需要在弘扬中进行培育,它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弘扬能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德育资源和舆论支持,而培育则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接受能力,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落后文化是相对于先进文化的一个概念,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和谐社会的精神依托应该是和谐文化,要构建和谐文化,就必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防控落后文化。而防控落后文化,需要理性分析落后文化的表现形式、严重危害和存在根源,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比如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和识别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特别是依靠制度与法制的约束力,不断削弱落后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弘扬民族艺术的源泉。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原生态民歌,才能从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中探索中国各民族歌曲风格之成因,否则就会陷入抛弃中国文化精髓、缺乏民族特色而只谈唱法的误区。本文就新形势下弘扬原生态民歌及对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仁伯 《东岳论丛》2006,27(2):104-106
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和瑰宝。中国诗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方面,能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展普遍诗教,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由此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华儒家文化之中是其理论共识。儒家的"和谐"与"理性"、"内圣外王"之道、人文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及"心性之学"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固有的内涵。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从儒家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有失公正性的,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儒家文化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家力图从深层的精神内核来认识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过程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继续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演进的角度描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曾经的尴尬境遇,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十七大"报告所提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腾飞出现了历史的发展契机。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体育文化的需要;是重塑文化自尊,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提升中华民族体育的软实力的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觉醒。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理应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发挥她独具的教化功能和"和合"的人文精神是必须把握的精神实质,是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把握的基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移的,被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体系。重铸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中华民族道德基础的过程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意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兰华  李艳红 《河北学刊》2007,27(5):141-144
"尚中贵和"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特质。两千多年来,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中华民族始终倡导和谐与和平,为世界文明宝库增添许多以和为基调的美好乐章。在新的历史时期,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弘扬光大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提出了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大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过程,也是观察分析文明文化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和谐社会是以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实质的文化形态。从全球化、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全球化使文明在并存中互动,也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全球化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要弘扬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要以创新为关键,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韩美群 《兰州学刊》2006,(6):103-10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提出的一个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心世界三大矛盾的全面协调发展,既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求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化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包含着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与各种文化表现形态共同构成民族文化体系。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各种文化表现形态起到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文化表现形态作为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反映和体现了民族精神。在全球化形势之下,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加强文化建设,由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义烈  朱力 《学术探索》2012,(1):105-108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和谐信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我国关于文化建设科学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着力点。和谐信访文化具有和谐、人本、公正、法治等基本理念,这是和谐信访文化建设的合理内核。和谐信访文化建设应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环境层面"四位一体"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下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深刻理解和把握现阶段民族精神内涵以及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能够充分表达出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文化的前提在于厘清和谐文化的本质内涵,尤其是其精神特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谐文化的精神特质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和谐文化构建应遵循中西互补原则和批判继承原则,通过政府激励媒体导向,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实践环节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