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是人们为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而采取行动的能力,它也是控制支配他人,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语言和权力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一方面受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影响这种权力关系.语言帮助建构、维持或瓦解权力关系,而语篇则是行使权力和实现各种权力关系的一种空间.  相似文献   

2.
权力是由特定主体在法律认可的职责范围内拥有的对社会或他人实现管理需要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是一方凭借其控制和支配的,而为另一方所必需的某些社会资源,以实现单方面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财产关系与其它支配关系的能力.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因素与权利因素交错主要表现为侦查权、公诉权、审判权、监督权等以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实体权利.这些权力因素和权利亦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权力或权利的属性和特点,只有通过构造一种所谓"双向一体多层次"的权力监督体系和建立权利对权力的限制关系,并将其纳入到一种程序化的建构之中,才能彰显其特有的功能与价值,以实现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和对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威信的高与低,实际上是指领导影响力的大与小。影响力有两种:一种是权力性影响力,它是由上级组织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构成的;另一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产生于领导者个人自身的因素,对被领导者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是建立在信服基础2上的,并在行为上表现为自愿和主动,它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一般而言,领导者影响力大,权威就高;影响力小,权威就低;没有影响力,就没有真正的权威。因此,一个领导者要实现领导功能,关键在于提高领导的影响力。我们…  相似文献   

4.
大V权力是构建现代社会秩序的一种权力类型,其实质是大V与粉丝合谋的话语权。它既强调大V的影响力,又重视公众的力量,是融大V与公众为一体的新型网络权力类型。其微观上表现为大V与粉丝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力关系,宏观上表现为大V与公众合谋影响社会公共事务的力量。它主要包含微博媒介权力、知识权力和缺场话语权三个层面的内涵,具有公共性、权威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三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有着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在中央和地方权力之间寻找且保持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平衡,从而建立一个在目标和行动上有效率、有内聚力的中央权力和受其领导的有活力、有向心力的地方权力,以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恩情观念,它以施恩-报恩理念来规定人际关系,由家族伦理的孝到社会伦理的义和政治伦理的忠,都贯穿着恩情理念。恩情文化一方面构建了一种人情社会,减缓了暴力性,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权力关系:施恩者对受恩者具有支配性,而受恩者对于施恩者具有依附性。中华美学具有主体间性思想,主张主体与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因此,中华美学以主体间性思想解构了恩情文化。这具体体现在自然审美对社会关系的解构;审美意识对伦理观念的解构;审美同情对权力关系的解构等,从而证明了审美的超越性、自由性。  相似文献   

8.
任何权力都有一个获得、承认和行使的过程,获得权力后,要通过一定形式、实际地对他人和组织及相关财富进行控制和支配。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无论是个人权力还是集团权力都担负着维护个人和集团利益的功能。因此,对权力必须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以解决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等问题,否则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  相似文献   

9.
价值的基础是凝结在事物之中的自然力。价值是一物以其功用影响他物的关系范畴。价值范畴是联系范畴的子范畴。善恶是价值主体对其受价值客体的影响而做出的评价反映。经过选择形成的价值目的即具有权力。权力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趋向一定目标的并克服可能的阻碍的能力。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冲突而产生的价值实体之间的妥协是道德的根源。道德是用以协调相互矛盾的权力的平衡器。  相似文献   

10.
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而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在于持续提高党委领导权力质量.高校党委领导权力质量是领导权力满足高校各类顾客及相关方发展需要所呈现出的向好和趋善.就高校实际而言,规范高校内部权力关系,乃是高校党委领导权力质量得以实现的核心问题.这种领导权力质量最主要的实现路径在于规范高校党委领导权力与行政权力、学生权力、学术权力和教师权力的关系,其落脚点在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1.
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而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在于持续提高党委领导权力质量。高校党委领导权力质量是领导权力满足高校各类顾客及相关方发展需要所呈现出的向好和趋善。就高校实际而言,规范高校内部权力关系,乃是高校党委领导权力质量得以实现的核心问题。这种领导权力质量最主要的实现路径在于规范高校党委领导权力与行政权力、学生权力、学术权力和教师权力的关系,其落脚点在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及其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每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力,指挥工作能一呼百应。然而,对于如何产生和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误解,有相当一些人认为:只要处于领导地位,手中有权,就可以影响、改变下属的心理和行为,权力越大,资历越深,影响力就自然越大。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有害的,这忽视了更为重要的非权力影响力。本文拟就非权力影响力的具体构成及如何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的问题作一探讨。一、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影响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权力影响力和…  相似文献   

13.
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论题迄未进入中国法学的主要研究视野,这同中国的旧有传统和学术方式颇有关联。西方自希腊以降,一直以权力论题为学术和实践的双重主旋之律,权力界说驳杂而富足:有罗马人的"能力说",霍布斯的"因果关系说",韦伯的"可能说",伯特兰·罗素的"结果说",萨托利的"力量说",还有迪韦尔热的"影响说"。考察古今权力现象和权力界说,权力实际是一种具有支配性力量的社会资源。权力能为人们带来好处,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对社会主体和其他资源发生影响;权力体现主体之间和资源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以直接强制性为后盾。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在现代法治环境下,它能充分显现正面价值;在落后昏暗的制度下,它会弊病丛生甚至肆意为虐。人注定要过社会生活的本性使人们无法与权力脱离关系,人在多数时候都处于权力的网络之中和权力的支配之下。权力握于谁手,意味着他与相关的人和组织形成什么样的连带关系,意味着什么人可以获取何种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一、产权概念及其涉及的几个小问题所谓产权,简言之,就是对财产的权利,亦即对财产的广义所有权。它是人们围绕或通过财产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产权的直接形式虽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却是产权宣作(人或人组成的集体、集团或阶级)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人们之间在财产上发生了一定的关系,如排斥他人侵犯巳为某些人占有的财产,或者在财产的支配、使用上进行一定的联系,人对物的关系才成为权利关系。作为产权客体的财产种类繁多,但是只有生产资料是所有财产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对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地位具有决定…  相似文献   

15.
没有别人的合作是不可能创造文明的,即使是像米开朗基罗一样的大艺术家,也需要助手、手工艺人和顾客才能完成他的作品。人类有一种使人与人之间变得相类似,在不同思想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以及提供吸引力,以便和他人进行和谐团队合作的思想状态。这种思想状态通常必须借助集中注意力与明确目标(以正确的动机和自律作为后盾)等方式才能得到。  相似文献   

16.
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权力是话语运作无处不在的支配力量。作为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种翻译无不受到各种权力因素的影响。从东汉至唐宋时期佛经翻译过程中翻译赞助人的隐性权力和翻译者的显性权力对佛经翻译的操控可以看出,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中国的佛经翻译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关键。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发生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及行为的能力。领导者不能光凭地位权力,而更重要的要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使领导行为更具有号召力、推动力、指引力,从而使所在组织整个集体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正确认识和运用领导影响力,乃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领导者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里,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都是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是,也有不是这种关系的,动词所发出的动作行为并没有落在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身上,而是含有“为了(替、给)宾语怎么样”或“因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动词和宾语之间是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视野里,资本既是支配劳动的经济权力,又是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从而统治劳动者的政治权力,更是一种通过价值交换关系把自由与平等原则作为"物化"意识潜移默化在人们头脑中的文化权力。在《资本论》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与劳动之间所存在的特殊的商品交换关系的分析,对资本作为支配劳动的经济权力作了详细的分析。同时,立足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资本作为支配劳动的经济权力最终导致无产阶级必将反抗其统治从而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20.
资本是通过表面的物表现出来的在物的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统治的权力关系,具有文明与破坏的双重性。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内在地包含着三种递进的向度,即资本的自然批判,资本是破坏自然的力量;资本的人性批判,即资本是剥削身体和精神的一切自由活动的力量;资本的权力批判,即社会权力是在物质生产领域形成起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感性的对抗力量,它的当代形式就是资本,资本统治自然与人的力量就来自于社会权力。资本的逻辑已经全面地进入我国的经济生活,对资本的批判就是对当下的我国经济生活本身进行批判。这种批判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同时限制资本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