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调整,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冷战结束后,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关系伦理视闽中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伦理追求国际关系的向善之道,是近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当代国际关系伦理主要包括三个历史向度,其最新发展趋势是以"类伦理"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伦理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的内在要求与我国对理想国际秩序的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多元共存与和平竞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自身利益与他国利益相协调的利益观.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与政策,对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战略,不是应对"中国威胁"论的权宜之策,而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和平与发展理念不懈追求的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十八大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化中国自觉自律的"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实施公共和人文外交策略等多个新亮点,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6.
当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之时,国际社会中"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而邓小平时代观就是中国和平发展之路的理论基础,并为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指明了基本思路,可以说邓小平时代观开创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旗帜.新型国际关系首先注重和平与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基于历史潮流、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的选择.和平与发展是新型国际关系的保障,中国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文明多样化和发展模式多元化.各种文明交相辉映,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情况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是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主观抉择与客观条件的内在统一所规定,具有特定的世界历史场景、国际关系背景、国际共运背景和中国历史背景,因此这条道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不可动摇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但要知道这一道路抉择的原点背景,而且要研究之后和当前新背景即条件的变化,才能看到发展,深刻理解和平发展的要义.也才能明了这一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张磊 《理论界》2004,(6):326-327
"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顺应世界潮流做出的理性判断和战略选择.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是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倡导和平,强调独立自主,科学发展,突显了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发展和稳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条道路重视与各种类型国家关系的全面和谐与合作,注重国防而不穷兵黩武,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07,30(12):33-37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准确而深刻地解读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外交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观进行了阐述即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思想的前提与基础;和平共处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在主线;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是"和平外交"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这是推进科学发展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也是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关键问题。科学发展的含义,既包括我们对于事物矛盾运动和转化的哲学认识,包含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规律与相互影响的正确判断,也包括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发展的功能,提高自身存在的价值。发展离不开人,人是决定性因素。必须注重人的发展对于科学发展的作用,以及发展的人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面发展的人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教育学误读不仅影响理论自身的传播与发展,更影响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学说的科学内涵和动态发展趋势,才能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既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整体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来考虑发展问题。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处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应正确理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作为社会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领域的存在和变化方式必然受到其他领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领域中的生产力方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得到社会结构整体的其它领域的支持,即客观上要求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影响和要求下,当代中国的社会协调发展必需以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为基础,两者应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为我们加入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思路,特别是对于西部大开发在全球背景下的定位,有了比较性的模式选择.西部的"相对优势"是资源,但可持续发展不允许以牺牲资源的代价来追求经济的增长,利用资源、开发资源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同步并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义.把资源、环境的充分协调作为战略前提,寻求经济效益、社会发展和生态价值的总和协调最大化,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市场、技术、信息在世界范围内转移的有利条件,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刚刚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具体的做法尚在讨论之中。本文依据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思路———增长极理论 ,分析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先从小处 (各个中心城市 )着眼 ,积极培育西部经济的增长极 ,再以梯度开发形式渐进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的发展 ,从而实现整个中国的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设施产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仍存在一定距离.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基础设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构建了基础设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然后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得出整个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最后提出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刻,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理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美国犹他州依靠大力办教育和科技进步,高起点发展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给山西经济发展的启示是:山西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重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开发中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