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洙博闻强识,羁(开)能文,是一代才子,亦是北宋政坛的知名人物.运用文献考证法,通过对孙洙的里贯和家世、仕途和官职、交游和朋旧、著述和作品等四个方面的考证,较全面、立体地展现出孙洙短暂一生的历程和成就.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安派代表作家江盈科其人其文,近十余年来颇受知识界重视,但在资料发掘和具体研究诸方面皆有待深入.根据新发现的材料和原有相关文献,就江盈科的家世生平、著述及其版本重新加以考证,拾遗补阙,释疑正误,将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关于夏完淳的名、字、又号问题,他被捕的原因、时间、地点等问题都存在一定的分歧。文章分别对以上问题作以考证,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林右生平考     
林右是明初浙江颇有影响的文人,作为方孝孺的挚友,他的生平及思想许多文献均有提及,但这些记载大多语焉不详且有虚妄不实之处。《天台林公辅先生文集》及《逊志斋集》等却为全面认识林右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我们全面梳理这些文献,对林右生平进行较为细致的考证,可以更具体地了解林右以及林右所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赵湘是宋初重要的晚唐体诗人,而其生平履历却鲜为人知。本文征引《南阳集》等旧籍相关资料,对赵湘的生卒年、行迹、赠官及赵氏迁衢等问题作了考索,初步钩勒出赵湘生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6.
胡培翚是清代经学史上较杰出的经学家,在礼学研究领域成就突出,其《仪礼正义》是清代《仪礼》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受到学界一致好评。后世对胡培翚生平及著述研究较少,文章主要以《清儒学案》、《清史列传》等材料为基础,并参考多种文献,对胡培翚的生平事迹与著述进行考证,并勾画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元代诗词大家张翥生平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翥为元末诗词大家,一生历元朝之始终,实为元代后期历史的见证人。本文通过检阅大量史料和文学作品,勾勒了张翥的生平仕历、交游酬唱、思想性格、爱好特长和著述。  相似文献   

8.
葛文氏是明代西安府三水县(今陕西旬邑县)乃至陕西地区的著名女诗人,她缵承家学,其诗辞义典雅。著有《君子堂集》《幽居草》等,惜今皆散佚。目前所知葛文氏存世诗作37篇,内容涉及酬唱赠答、个人抒怀、咏物言志、悼亡哀逝等题材,为考察诗人生平及著述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张谦宜是康熙雍正年间的山东胶州籍著名学者,其《絸斋诗谈》《絸斋论文》在近三十年受到了学界的重视和研究,不过目前学界对其生平、家世、游历及著述情况缺乏一个细致、系统的梳理和考证。张谦宜部分留存文献,尤其是《絸斋诗集》透露了他的生平、家世、游历、著述的相关信息。廓清这些信息无疑能为张谦宜相关研究提供知人论世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11.
萧红短暂的一生饱经磨难,坎坷曲折的经历、由此而来的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以及对人生悲苦的独特体悟,使她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一种"荒凉"的人生意蕴.风物环境是荒凉的,人们近乎原始荒原上荆棘蒿草似的生存状态更是荒凉.这种生之"荒凉"甚至淹没了人伦之爱,但她不是悲天怆地,而是平淡从容地传递着人生的悲剧感和迷惘感,在对世间种种烦恼的达观诠释中有其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中的创作源于文学家内心深处的矛盾 ,是文学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常表现为文学家对社会和人生的绝望、对生命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而进行的表达 ,最终通向对人性、人生的终极关怀 ,追问生的意义 ,体现了人们的生命激情。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的内涵无非是使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作为"人学"的文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在文学实践中,文学能够影响人的精神,参与人灵魂的构筑,作用于人的人格铸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无可厚非地成了生命教育的另一种途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并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感。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韩翊的一生,主要经历了才名早负的青年时期,多风多雨的幕府时期以及否极泰来的御笔点官时期,尤以第二阶段创作最多,成就最高。因此他是位典型的幕府诗人。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韩翊的一生,主要经历了才名早负的青年时期,多风多雨的幕府时期以及否极泰来的御笔点官时期,尤以第二阶段创作最多,成就最高。因此他是位典型的幕府诗人。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中的生与死从根本上说是生发于斑斓的文化背景的对文化的或深沉或浅显的一种解释。与各自的多种色彩的背景相关。一般有三个背景:一是自然背景,二是社会背景,三是宇宙背景,这些背景都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深刻因素。每一种文化背景都是不相同的,并且都能导致文学生与死描述的差异,乃至对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婚恋及其成年后曲折的情感体验 ,不仅影响着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还使作家最终回到精神家园 ,创作出一幅幅凄婉、生动的故乡风俗画  相似文献   

18.
以个人亲历的视角回顾了香港比较文学研究发展的源头和历程。从20世纪早期朱光潜、许地山先生任教于香港学府始,香港比较文学研究可谓源远流长。而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以后香港更成为两岸三地比较文学研究博兴的策源地。香港中文大学的建校和任教于中文大学的诸多友好故旧的热心敦促,均在香港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文学作品利比多生命力的研究,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性的社会普遍存在、性与作家和作品以及和读者的关系。特别是包含爱情故事的作品都包含着力比多的能量,包含着性的亲和力,通过对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和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性分析,揭示了力比多在一定程度上是许多相关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是文学作品得以流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证明了许多文学作品离不开对爱情描写的主要因素,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洪垣(号觉山,1507—1593年,字峻之,江西婺源人)融合吸收王阳明与湛甘泉的心学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博文约礼,发展出以生意为心学归宿的生机(几)之学,心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晚年融佛道入儒,追求心体的超越,又自甘于偏僻山村,故其博学体系不得传人。其心性工夫论脱离程朱主静或主敬、走入顿悟一系,最终与佛禅"明觉"思想合流,标志着白沙—甘泉一系自然主义心学的终结。但是,他重视从历史中获得政治知识,重新诠释格物论,在明代心学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重新阅读洪垣《觉山先生绪言二卷》,可以扩大我们对明代思想的研究,深化对甘泉后学、阳明后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