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是适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选择,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的发展应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徐机玲  姜帆 《华人时刊》2004,(12):22-29
"二十世纪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大城市带的竞争。"这是日前在江苏南通举行的"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25个国家43个城市的市长门,经过研讨形成的共识。近几年,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大城市及大城市带相比,中国的城市带建设无论是城市化水平还是财富的聚集程度,都有较大差距。国际经济学界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带建设究竟走什么路?如何更有作为?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1年城乡居民随机问卷调查数据组成研究数据库,以家庭为研究单位,将农户分为本地传统农业生产型、本地小城镇化型、半城市化型和城市化型四种生计类型,并对四类农户家庭的人口特征进行统计、比较和显著性检验,寻求农村人口梯次城市化的现实依据。分析认为:农村人口梯次城市化是农户家庭人口特征差异的必然要求;家庭人口特征对城市化转移区域选择有明显的影响;发展本地小城镇应该成为城市化战略的着力点,并建议政府采取措施着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扩大小城镇规模、降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门槛等,以推进农村人口梯次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即1978-1984年的农村体制改革阶段;二是持续发展阶段,即1984-1992年城市体制改革阶段;三是稳定高速发展阶段,即1992年以后至今,以原有城市的建设和功能完善为主,当代中国城市化稳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要缓解这些矛盾从根本上说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城市发展。首先需要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城市就业、服务城市居民、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改革,为人口与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充分就业创造环境。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阐述我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文洋 《山西老年》2009,(10):62-6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显示,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个,超大城市39个。  相似文献   

7.
城市病及大城市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提速阶段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仅容纳了中国大部分城镇人口 ,而且是现代工业的载体。然而在城市发展中 ,人们对发展大城市往往存在顾虑 ,甚至存在大城市等同于城市病的误解。在详细分析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目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要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走区域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从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出发,阐述了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和可行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超大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与动力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的重要体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成都市为例,对中国超大城市人口发展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超大城市人口发展呈现出人口规模不再急剧扩张,人口发展动力由内而外,人口地理空间向都市圈方向重塑等趋势,并且存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不适配等问题,需要采取人口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并举等措施,推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模约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化处在加速时期,更应该重视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土地、水资源之间达到合理配置.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化实践,广义的城市化符合可持续发展.广义的城市化理解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比重问题,还包括基础设施、土地、就业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规模是确定城市规模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遇到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要注重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约束,把城市人口规模建立在资源承载力基础上,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三元复合系统的最佳耦合发展,使城市更加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西部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少,城市间距大,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西部主要城市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通过对主要城市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构建不同级次的城市发展轴线,确立西部城市发展的重点,从而为西部城市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苏南、温州等地工业化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工业化模式的比较及对西部现状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城市工业化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走人口城市化道路,方可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发展中的人口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线性理论,针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非线性现象,根据城市化发展中的人口和经济这两个主要因子的制约关系,建立了人口-经济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运动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分析。人口-经济模型的建立,可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是我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到2020年能否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事关城镇化成败,也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因此,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5年中部75个城市的财政与教育截面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转移支付资金有部分被用到了教育中去,但影响系数并不大,同时它使得城市政府减少了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即转移支付对城市教育经费投入产生了替代效应,但这种挤出效应也不明显。说明城市政府并不会将转移支付资金过多地投入到教育中去,而是会尽量用本级收入来维持基本的教育资金保障。所以,单纯依靠上级财政补助来实现教育的均等化可能是个难以实现的任务,而更需倚重地方政府的自身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矿业城市依托矿业开发而兴起 ,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崛起的矿业城镇达 3 0 0多个。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产是矿业城市的主导产业 ,由于矿产资源的可耗竭性 ,因此矿业城市有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 .规避风险、克服危机不仅是矿业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 ,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矿业城市的概念与分类、矿业城市的现状与问题、矿业城市出现结构性危机的原因、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等四个方面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关系问题上,较为多见的一个观点是:在中国西部省份,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强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即城市化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原因何在?文章试图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首先,对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机制作了一番梳理,指出其核心在于城市的聚集经济。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边际分析思想构建了一个规模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型,此时,城市的净规模收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型城市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起,在支撑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煤炭是被世界公认的环境危害性最大的能源。作为煤炭资源供给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短缺、大气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一系列严峻的生态问题。构建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并将科技、能源投入归入其中,对2008—2017年的2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应用Malmquist对其生态效率进行分解分析,运用Tobit分析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的城市,生态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生态效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贡献得来的,规模效率和管理水平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城镇化率、人均GDP、大中型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进出口总额对生态效率值具有正向影响;科技与教育支出、能源消费总量、环境治理投资则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不仅仅是城乡流动的反映,还是跨民族交往的反映。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都市适应问题,对于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缩小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具有极为紧迫而深远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甘肃500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实地调查与深入访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都市适应性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与相应对策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整合经营 特色发展--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小城市要突破建设资金短缺瓶颈 ,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实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必须树立整合经营城市的全新理念 ,采用连锁效应、优势带动、合作开发和城市形象等策略 ,充分发挥中小城市的个性特点 ,科学定位 ,发掘优势 ,并选好突破点 ,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