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精神是不同于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人文精神作为人文本体的自觉,在确定形而上规范中,不否定人的物质利益;我们应当从哲学的科学化、实证化中解脱出来,确立哲学作为文明的灵魂地位,从而重建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吴冰  呼宇 《甘肃社会科学》2003,(2):160-160,148
在当代,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文精神的重建,应从确认人的现实生活基础,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探讨人文精神、科学理性、技术行为三者的相互关联等方面深化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发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在提高全民族素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铁人精神是人文精神在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弘扬,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构成了铁人精神的基本哲学内涵,具体包括主体性精神、理性精神及超越精神。弘扬铁人精神需要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未来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从主体性精神的跃迁、理性精神的提升以及人文精神的关怀等方面,拓展铁人精神在当代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价值创造是一定目的与手段结合的对象化行为,那末,人生价值何以实现呢?抽象地讲,人生价值创造是人作为目的与人作为手段的对象化的理念。具体地讲,人生价值创造是人作为目的的目的与人作为手段的手段统一的物化过程。可是在哲学  相似文献   

5.
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夏 《晋阳学刊》2006,3(4):64-6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深度的哲学——人学思考,在这一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由根基处阐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须从人的发展视角入手。马克思哲学不仅设定了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文诉求和人文意义,而且确立了与之相关的科学认识。建构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理解并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应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导向。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本文追溯了本体论发展的历程 ,指出传统本体论哲学忽视人的缺陷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精神就在于 ,它确立了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维度 ,蕴涵了哲学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反思 ,体现了哲学是对人的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关于哲学发展的时代性沉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现实表达,是人类文明发展状况的最高抽象与概括。一定的时代只能产生一定的哲学,而一定的哲学也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时代文明上。哲学本质上是人理解人、人认识人的理性活动,在归根结底意义上讲,哲学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哲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的发展水平。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但哲学作为人及其生活的理论,本身就是人的生活及其现实的彻底化,因此,真正的哲学理论也必然丰富多彩,生命之树也必然是常青的。真正的哲学必须关注现实的人及现实的人的生活,但哲学又不简单地就是人…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缺失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文精神缺失大讨论的背景下提出这个倍受瞩目的哲学命题,其重大意义在于使人本身的价值问题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关注,有利于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与培养。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主要是: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精神文化世俗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构失衡等。其主要原因是: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技术理性的异化及急功近利的价值趋向等。  相似文献   

9.
两种解构——当前中国人文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最朴素简捷的说法,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文化与文明是人文精神的核心。终极关怀是它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的关怀,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关怀。人文精神的形而下具体操作层面,即是自由、平等、科学、民主实践的关注,对人类进步的关注。本文重点谈谈有关当前对“人文精神”进行解构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人文价值既体现在为人类提供人文价值导向,也体现在不断地同人类世界中的各种“异化现象”、“物化现象”、“非人现象”进行斗争,这都是为了“使人成为人”,都是强调哲学的人文价值。哲学的人文价值在当代的凸现,正是基于现代人文精神的危机与失落。  相似文献   

11.
和合哲学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合哲学的共生、共处、共立、共达、共爱的五大原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原则和最高价值;是化解人类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间的五大冲突的重要途径,为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理论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的三种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向军 《理论界》2001,(1):61-62
十几年来 ,我国学术界一直在讨论人文精神问题。讨论人文精神的学术领域最初是文学界 ,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 ,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很多社会科学学科都已经参与进来 ,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的极大关注。这表明了这个问题的讨论正在不断地深入 ,同时也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和复杂性。在此 ,笔者就人文精神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这个问题谈一下个人体会。一、人文精神的三种含义总的来说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注 ,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人文精神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 ,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克思哲学形成史的梳理 ,可以看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马克思哲学中是统一的。两者的统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经历了一个人文精神统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种逻辑相矛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初步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自觉有机统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它包括道德精神、人性精神和生态精神3个方面。人文精神作为一种道德精神是人与人和谐的精神基础,作为一种人性精神是人自身和谐的精神基础,作为一种生态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就是人应当如何活着、社会应当如何组织和发展的自觉意识,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精神,是人与人类社会最本质的属性。当代社会的一切危机、大学生中种种不良表现,无不根源于人文精神的匮乏。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把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的灵魂,贯穿到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吴惠红 《学术论坛》2005,(4):150-153
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给人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和变革是前所未有的。但网络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带来创新和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这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因此,针对网络的种种弊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手段,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品格的塑造。文章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网络时代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失落的现状以及在网络时代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等问题,以期对中国目前的教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本体论角度阐释船山学的人文精神主要涵盖如下几个层次:万物一府说明了人与万物产生的共同本原,似乎并未能说明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依据,但仔细发掘船山哲学本体层面的气可知其有三个层次:即太虚之气、絪緼之气、阴阳二气(含二气之良能);人禀赋的是二气之良能,恰恰能说明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前提,而人物之生莫不受命于天说明了人所禀赋的二气之良能是当然之则,是实现船山人本主义哲学的逻辑过程;良能之气是分殊人与其他宇宙万物的"关节",是船山人本主义哲学形成的形上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一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对人学性质的理解见仁见智,而对哲学与人学关系的看法,更是歧见纷呈,众说不一,但在国内哲学界有一种似乎很新潮且有一定影响的说法,即哲学就是人学。主张“哲学就是人学”的人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体,哲学应以人为本,人是哲学的出发点、中心和目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世界,它是通过对人的理解来理解世界的,哲学在内容上是自我认识的理论。所以,简而言之,哲学就是人学。持“哲学就是人学”观点的人还有一种说法,即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人学。因为哲学应反映时代精神和自身发展的内在…  相似文献   

20.
形似而神异:中西人文精神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行良 《船山学刊》2003,(1):146-149
一、概论由于民族特性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和需要解决的时代命题迥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概而言之 ,中西人文精神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1 )都以人为指向尺度 ;(2 )都体现出对反人性的批判意识。不同之处表现在 :(1 )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土壤不同 ;(2 )虽都注重对人的关怀 ,但西方的人文精神注重关怀的是作为个体的人 ,而中国的人文精神注重关怀的是作为群体的人 ;(3)虽都有批判意识 ,但仍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发端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 ,它以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