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层持股的契约模型表明管理层持股能通过激励、信息传递机制和控制权分配三个渠道作用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偏低,使管理层持股的契约模型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实行和深化管理层持股制度受到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6,(2):112-121
为研究社会保障基金是否作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替代机制这一问题,通过以2007-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社保基金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是通过哪些渠道来影响公司的业绩.研究表明:在控制了控制变量后,社保基金持股参与公司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公司业绩;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保基金持股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每股股利以及管理层薪酬,参与公司治理,并改善公司的业绩.通过Heckman两阶段回归的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保持一致.大多文献仅仅分析了社保基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增加分析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全面分析、研究了社保基金持股的公司治理效应,为以后学者研究社保基金的公司治理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考察后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一方面决定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机构投资者赖以存在的金融制度环境.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上看,只有养老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激励.从根本因素上看,美国金融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及投票权的限制对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消极作用起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公司相互持股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陈生 《兰州学刊》2004,(4):176-177,172
公司相互持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对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不仅要考虑到相互持股的正反作用 ,还要与一国特定的制度环境相适应 ,其中主要是各国所特有的公司治理机制。简单模仿他国经验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43,自引:0,他引:143  
董事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工具 ,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治理上的安全措施。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表明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分离并不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 ,对两职是否分离的选择应该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独立董事的力量单薄且与监事会存在功能冲突 ,应严格界定二者的权力界限并实施相关配套措施 ;市场化选择的董事会规模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董事会行为缺乏应有的效率 ,应改变非市场化的董事任免制度并完善董事议事规则 ;董事持股制度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强制持股并在任期内锁定的制度有助于董事关注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发现CEO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很低后,理论和实证研究开始关注公司治理结构与CEO薪酬之间的关系。已有的研究倾向于认为,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CEO的薪酬水平和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董事会结构对CEO薪酬有重要的影响,董事会对公司的控制程度越高,CEO的薪酬水平就越低。外部董事有利于促进CEO激励薪酬的采用,并且外部董事比例和激励薪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所有权集中程度是CEO工资和奖金的重要决定因素,且所有权集中程度与CEO薪酬负相关;兼任董事长的CEO比不兼任董事长的CEO能获得更高的薪酬水平;CEO的任期越长,其薪酬组合中的现金报酬就越多,股票薪酬就越少。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6):227-233
以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人股权激励对企业R&D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内部人股权激励与企业R&D投入强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层持股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监事会持股比例等对企业R&D投入强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对企业管理层、治理层等内部人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R&D投入强度。因此,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当提高公司治理层持股比例;完善企业经理人市场并实施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完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裴亚洲 《河北学刊》2015,(1):197-200
本文分析了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优劣势,提出其优势在于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个整体所具备的信息、动力和组织优势,劣势在于决策成本高和缺乏效率;而员工持股计划可以通过员工参与制和集中行使股东权两大路径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并分析了员工持股计划在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战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员工持股计划完全可以在既有的公司治理框架下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没有必要赋予员工持股计划超出现有机制的额外权利。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手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管理层采用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没有监督效果,相反却促进了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程度;而对公司管理层采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监督效果。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仅体现在机构投资者增持组中,而在机构投资者减持组中,没有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这些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还不够深入,现有的机构投资者对于信息使用和识别的能力可能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社会资本是指存在于企业家个人和社会单位拥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这些关系网络获得的,并从这些关系网络中衍生出来的现实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和.技术动态能力是企业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的能力.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技术动态能力的作用以及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动态能力时,是否受到吸收能力的调节,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和技术社会资本对企业的技术动态能力有积极正向作用,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对企业的技术动态能力作用不明显.吸收能力在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技术社会资本三个网络指标对企业技术动态能力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CEO在公司治理中地位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杰 《社会科学》2003,(12):55-60
本文认为CEO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公司治理制度。在传统的公司治理制度 (物质资本主导模式 )下 ,按照“委托 -代理”模式 ,CEO具有非独立的法律地位。在现代的公司治理制度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并存主导模式 )下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 ,CEO是公司资本中重要的一环 ,CEO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变化、非线性、模糊和复杂的环境中,企业战略面临时间周期缩短和影响因素增多的压力,如何基于有效的思维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探索,从而强化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塑造,是本土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本土代表性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并将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影响因素分为文化层、实践层和分析层,从而对本土企业家如何从自身成长的优秀文化、个人实践和知识体系中汲取养分及获取工具,进而有效地进行战略思考,将模糊的战略思维过程变得清晰,构建了本土企业家的战略三层思维模型并论述该模型的作用机理和结构,并对我国新时代企业家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主要与其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质量的指标相关,与企业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上市公司业绩指标的相关性存在规模效应,并受国有持股比例的影响。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持股0.05%以上的样本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质量较好,其高管持股可发挥长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傅慧  文彬  贺小刚 《学术研究》2007,(12):63-67
不同的学派曾分别从企业的外部环境、产业结构、内部要素、企业家等多个角度去探讨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问题。本项研究将企业能力分解为企业家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此基础上试图从企业家背景因素的角度来探讨企业市场竞争力差异性之根源。企业家的背景特征不仅会影响企业家经营能力的发挥、组织能力的培育,还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竞争绩效。基于253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运用SPSS12.0等统计软件就企业家背景因素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假设检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企业家的背景因素,如企业家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企业家的在位时间、所处的职位、努力工作程度等显著地影响到企业家能力的发挥、组织能力的培育,以及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张咏梅  季丹 《兰州学刊》2008,(10):77-80
我国企业的成长通常过于依赖企业家个人,一旦企业家个人判断力出现偏差或个人出现意外,就会使企业遭受重创,这也是导致我国企业生命周期过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企业要实现持续性成长,需要使企业的成长突破企业家个人管理周期的制约。文章从企业成长、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阶段的匹配三个方面对企业家管理周期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企业成长是不断克服单个企业家能力局限的过程,最后从制度上对企业家管理周期与企业成长模式的匹配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产剥离作为重要的资产重组方式,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是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的重视是否会优于由于资产剥离带来的企业价值的提升,目前还没有文献对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的影响进行专门研究.以国泰安数据库2012~2014进行资产剥离的258个民营公司为样本,利用倾向性分数配对法(PSM),为进行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配对了258个样本,来探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其他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与公司进行资产剥离活动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三大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的影响也是显著为负.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内资产剥离的研究,为完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金持股比例、基金制衡度与上市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金持股公司的全样本分析后,回归拟合度和解释变量系数得到了有效改进,避免了从整体上低估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表明,基金持股对于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大于其在公司股价升值上的获利动机,在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的前提下,为了对上市公司绩效施加足够影响,证券投资基金采取更为集中的持股方式来有效制衡控股股东,从而降低其整体上的投资分散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谢永珍  吴明霞 《东岳论丛》2019,40(1):155-166
以董事会对CEO变更的决策为切入点,验证在政治联系的调节下,CEO变更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对2007-2015年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758例CEO变更的实证研究发现,CEO变更与公司上年业绩显著负相关,但CEO政治联系显著减弱了业绩—变更的敏感性,降低了被解雇的概率。换言之,CEO的政治联系成为其构筑职位壕沟的资本,弱化了董事会对CEO应有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其启发意义在于:中国关系型社会中,CEO利用政治联系形成的职位壕沟效应对董事会正式治理机制产生显著影响,业绩不佳不是董事会解雇CEO的唯一参考,还需考虑其政治联系而带来的社会资源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董事会须在雇佣新的CEO可能带来的业绩改善与解雇原CEO可能导致的关系损失间做出权衡。但需注意,在享有CEO的政治联系为企业带来优势的同时也需承担有可能发生的利益输送以及降低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等而增加的治理成本与治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公司绩效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公司的绩效往往又会受到公司决策的巨大影响。基于管理者决策的视角,通过对在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1 310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EO的结构(位置)权威和所有者权威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性;而CEO的地位巩固权威与公司的绩效为负相关;CEO的决策权威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调节,在非国有企业中,CEO的地位巩固权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会得到强化;而在国有企业中,CEO的所有者权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对CEO薪酬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军  徐向艺 《东岳论丛》2006,27(5):76-80
合理制定CEO的薪酬问题,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我国自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以来,尤其是在设立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中,CEO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第一大股东的国有股属性严重影响了CEO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因此,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需要同时进行产权改革,以及通过设立次级委员会的方式,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