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完善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汇总数据,可以对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分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状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作出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制度建设上,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当务之急是根据社会现阶段所能提供的各种实际条件,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模式.在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政策选择上,一是全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险的覆盖水平;二是加大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实施力度;三是重点关注社会保险水平较低的残疾类型及青年和高龄残疾人;四是推动各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险均衡发展;五是加快农村地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研究基地"作为吉林大学"985工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交叉学科建设项目之一,以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培养和造就残疾人研究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构筑交叉型学科高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康复护理体系、残疾预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满足国家解决残疾人问题的重大需求为总体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残疾人所获得的全部生活条件中,家庭扶助和社会保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资金支持方面,社会保障对家庭扶助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效应,但并不完全;在服务护理方面,家庭扶助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家庭扶助功能的强大缓解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但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使家庭的赡老育幼功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呈现出加速弱化的趋势,社会保障的健全过程必须与家庭功能的削弱过程有效衔接,才能使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消除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所构成的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在重视家庭保障功能的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在资金支持和服务护理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保障健全过程与家庭功能削弱过程的平稳过渡,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提高残疾人家庭应对困境的复原力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焦点,也是未来残障人士专业服务和研究发展的趋势。依据复原过程中的表现,残疾人家庭可分为三种类型:复原重构型、复原适应型和复原不良型。不同的残疾人家庭类别预示着不同的家庭功能,理解家庭的类别和动态评估家庭需求非常重要。基于此,培育残疾人家庭复原力的社会工作干预关键在于:以残疾人家庭为服务中心,动态评估家庭需要;将家庭应对残疾困境的能力作为介入点,关注家庭力量的动态变化;注重家庭特殊需要,细化类型,设计复原机制。  相似文献   

5.
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制度类型。美国是自由主义型的典型代表,在个人主义和新教伦理思潮的影响下,建立了以提高残疾人独立生活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则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在集体主义和社会权利思潮的影响下,建立了以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为目标且内容广泛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日本是东亚福利制度的代表,在家庭主义的影响下,建立了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目标的有限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三种残疾人福利模式各具特色,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 ,中国历代王朝均极为重视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鳏、寡、孤、独之人的生活救助。明清两代 ,与政府的残疾人救助政策相呼应 ,各地士绅从稳定地方社会、维护既得利益的目的出发 ,纷纷成立救助机构或团体 ,在一定范围内收养残疾孤贫或从物质上提供帮助 ;散处各地的宗族也竭力提倡并尽可能地帮助同族的弱势群体 ,尤其是缺乏生活能力的残疾之人。国家、社会、宗族与家庭一起 ,共同构筑了一个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内容、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社会保障的完备性不但表现在其独特的管理和丰富的内容,而且表现在它针对不同群体而提供的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保障。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从其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之日起就随着整体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本文从追溯德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历史和演进出发,对德国的残疾人社会服务、福利津贴以及其他保障方式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值得我国借鉴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收入支持和就业融入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两大重要内容。基于残疾ICF框架,将残疾人纳入低保发挥着收入支持功能,但对残疾人就业支持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弥合收入支持和就业融入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可通过完善残疾测量方式与内容、加大残疾人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消除功能障碍和完善无障碍环境等来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促进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与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9.
高圆圆 《理论界》2009,(11):206-208
综观以往国内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文献发现,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应把公平共享的研究理念置于突出位置,重点加强理论性研究,深入一般性制度与专项制度的整合研究,更多地关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残疾人群体内部差异性,同时放眼欧美、拉美等国残疾人福利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和增进残疾人福利,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主体、客体、内容、方式以及效果等方面都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从"大福利"视角看,要加快残疾人福利体系的研完与建设,扩大残疾人福利范围,增进残疾人福利水平.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等基础项目,社会工作与康复教育等专业项目,社会服务与社会支持等高级项目,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残疾人相关法律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及残疾人服务与救助网络的形成才能保证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与推行.  相似文献   

11.
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的进程中,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差别大;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突出;残疾人家庭贫困现象严重。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应确立彻底转变陈旧的残疾人观念、满足残疾人的两个需求的思路。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统筹两个区域(即城市和农村)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差距;调动两方(国家和社会)力量,缓解供需矛盾;完善两个子制度(即生活保障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竞争中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实地调查表明:广州市农村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偏低,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广州市农村残疾人生活的主要支持来源是家庭,这就造成残疾人家庭不堪重负而陷入贫困,因此,残疾问题的解决主体应该从家庭向社会转移;七成的残疾是由先天遗传和疾病导致的,因此,残疾问题的解决从根源上来说应该抓好残疾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是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领域。文章利用闽、赣两省部分区县残疾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健康中国战略视角阐释新时代农村残疾人家庭社区康复服务的演进历程,分析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效能的结构特征,研究残疾人社区康复效能优化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式大健康理念引领残疾农户健康生活方式,残疾农户生计呈现自主式、多样化特征,广覆盖、多层次、可及性社区康复服务格局形成,社区支持、社区赋能互构互嵌。研究还发现,残疾人家庭健康不理想,移风易俗任务艰巨,康复扶贫、就业服务效果有待提高。文章认为,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强化残疾人家庭就业服务工作、打造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共同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准研判功能等途径优化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效能。文章结论对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尹银 《兰州学刊》2013,(9):87-92
家庭成员在照顾残疾人时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也承受着较大的负担和压力.利用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服务需求状况调查数据,发现:残疾对家庭收入和亲属工作机会等产生影响:残疾人的年龄、性别、城乡、工作、残疾类型、生活自理能力对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生活自理能力对家属工作机会有显著影响.在为残疾人提供照料服务的同时,也要把家庭作为照料的对象,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对之制定特殊的社会福利政策。传统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是一种"消极性"与"消费型"的残疾人福利制度。必须从积极福利视角,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快残疾人由"生存型"保障到"发展型"福利转变的进程。有必要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以积极福利理念,优化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变"事后型"、"补救型"、"消极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事先型"、"预防型"、"积极型"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老年残疾人是一个多重弱势群体,自养能力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使他们普遍面临经济困顿、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缺乏等多重困境。随着城市化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将愈加突出。在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的养老问题。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兼顾当下与长远,强化政府责任,多种措施并举,使他们老有所养,能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
张兴杰  张开云  梁雅莉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74-80,161,162
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传统路径侧重单个制度的修补,而忽视制度体系的整体调整和效能考量。福利国家的制度经验表明,就业导向的制度重构、工作福利的政策设计、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专业化家计调查的强化是有效治理"福利依赖"或"过度救助"的制度选择与政策趋势。基于体系优化的完整性、层次性和协调性维度与模型的分析,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理念滞后、管理分散、体系结构不平衡、贫困分层制度设计缺乏、救助依赖和社会支持渠道缺乏等系统障碍。本文认为,应从构建四个系统入手来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即以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理念系统为前提,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管理系统为关键,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制度安排系统为基础和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支持子系统为保障,实现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体系完整、管理协调和制度分层,提升体系效能,实现有效减贫和保障残疾人群的应有权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广东农村残疾人经济生活状况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指出,由于农村残疾人口总量的增加、比例的上升、残疾类型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的不理想等.农村残疾人家庭的负担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经济生活状况有选一步恶化的可能。农村残疾人经济生活状况的现实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在帮扶农村残疾人方面实现政策的创新,切实保障这一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三省农村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宝安  姜丽 《兰州学刊》2012,(1):106-112
承中残联项目"关于东北三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调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保障学系的师生于2011年3月—11月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进行抽样。抽取了13个市(县)的52个乡,143个自然村的共4360名残疾人作为样本。论文在对4360个调查对象组成的样本做了SPSS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六类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差异很大,分析了关于残疾人的婚姻影响因素,总结出农村残疾人婚姻方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目前农村残疾人享有的政策优惠及其效果有限,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供求缺口较大,其社会支持体系残缺。政府支持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群体支持较为脆弱。在家庭之外挖掘其他社会支持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和扶助残疾人方面的主导作用,应是我们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