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的民主理论涉及三权分立学说、人权学说以及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观等诸多方面,这里仅就近些年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所谓"政治多元化"的主张作一番剖析.如何正确地认识西方的政治多元化理论"政治多元化"的思想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当时有人主张,在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城市,城市手工业者建立的行会、商人建立的商人公会,以及势力强大的教会等是先于国家而存在的,因此,主权不能由封建国家独有,而应当由各社会团体所共有,政府仅是各社团中的一个.既然社会是多元的,主权当然也应当是多元的.政治多元化思想的提出,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这种思想代表教会、行会、公会等社会团体的利益,要求限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商品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手工业行会(包括按行业组成的商人行会)在中英两国的封建城市中都曾出现过.然而,中英手工业行会虽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广泛的一致性,但是它们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同日而语.本文拟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欢迎赐教.  相似文献   

3.
试论行帮     
<正> “行帮”,这里是指清前期出现的城镇手工业雇工的行业性组织。这个名称最初多用于商人的行会组织,如西帮、陕帮、徽帮等。由于这个起源,后来凡是以“帮”称呼的,不管这个帮是小业主、商人的组织,还是手工业雇工的组织,一概视同行会。这是不恰当的。行会是以师傅为主体,包括帮工在内的行业性组织,这是唐宋以来就有的,而手工业雇工的组织则是晚出的,主要出现于清前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追溯英国戏剧发展的历史线索,审视伦敦的城市空间与文艺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在16世纪初,伦敦出现现代城市的萌芽迹象,其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农业为主向城市手工业转变,工业资本主义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要求更加丰富灵活的文艺形式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露天剧院在伦敦城外集中兴建,在原有的政商权力秩序之外拓展出新的大众娱乐空间,并逐渐形成了包括剧院的经营方式、演员的社会地位、演出的固定场所、演出使用的材料和戏剧的社会功能在内的全方位职业化机制,由此推动戏剧发展成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类型。本研究表明,伦敦城市空间决定了文艺的形态,后者也对城市的结构性运作产生影响,并继而改变了城市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行会以及对清前期苏州会馆、公所的分析什么是行会,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行会的产生是这样论述的,他指出:“在城市中和这种封建的土地占有结构相适应的是行会所有制,即手工业的封建组织.这里的财产主要是个人劳动.联合起来反对勾结在一起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共同市场的需要,流入当时繁华城市的逃亡农奴竞争的加剧,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一切便产生了行会.”①马克思又说:“共同占有某种手艺而形成的联系;在公共场所出卖自己的商品(当时的手工业者同时也是商人)的必要和与此相联系的禁止外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迎接新的技术革命到来的时候,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产业革命的思想,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一从社会发展观点看,产业革命标志着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它并不是在自身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在先前已经具备的手工业劳动的基础上酝酿产生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它是一种既得的力量,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标志生产力发展新阶段的英国产业革命,也是在以往已经取得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发生的,它的技术基础和物质条件是在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社会条件中孕育形成的。十八世纪前期,在英国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手工工场。这个时期的手工工场还主要依靠自然动力和手工劳动。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物质技术前提。正象手工业内部孕育着工场手工业的萌芽一样,在工场手工业内部也孕育着大机器生产的萌芽。在由手工业转向大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关键性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产业革命时,尤其注意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的社会作用。他们认为沃康松、阿克莱、瓦特等人的发明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7.
宋代工商业行会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坊市制度崩溃为特征的“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的形成即是这一变化的产物。宋代的行会有行、市、团、作等称谓,形式也不拘一格。宋代行会的形成与发展对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而且对工商业的发展及工商业者自身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有关城市是三次大分工产物的说法存在误区,城市的产生早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现,更早于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此外在我国学术界盛行的三大分工理论存在一个明显地不足,就在于完全忽略了城乡分工和脑体劳动分工,特别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统治集团的脑力劳动贡献在三大分工理论的框架下被忽略了,在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不仅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脑力劳动者所起的作用十分巨大,而且从事社会管理的统治集团所起的作用更是重要。城市革命所带来的城乡分工和脑体劳动分工,较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更加广泛和深刻,正是这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伦敦》是英国浪漫主义先驱布莱克抒情短诗的代表作之一,堪称英诗中的精品.本文主要从音韵角度来赏析《伦敦》的音乐美,探究节奏与韵律对于深化诗歌主题、达成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访英散记     
1987年10月下旬,应英国学术院的邀请,我们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组织了一行3人的赴英经济、社会考察团,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和交流。我们先后访问了伦敦等5个城市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通过考察不仅使我们对英国的经济、社会和教学、研究情况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且也使我们结识了很多英国朋友,收获颇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多,近代早期英国平民的着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们除了拥有劳作时简单耐磨的实用服装外,还购买质地轻柔、款式新奇、颜色丰富的时尚新装。新服装能为地位卑微的平民赢得周围人的尊重,甚至能帮助出身贫寒的男女青年觅得理想的伴侣,这更增强了平民的购买欲望。平民对新服装的巨大需求,不但促进了英格兰纺织业的蜕变,加速了城市成衣匠行会的衰落,而且有利于乡村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壮大,进而成为孕育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十分重视对社会“物质基础的形成史”的研究。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英、法、德、美、俄等国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完成了从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业的过渡。这是社会物质基础形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恩格斯在一八四五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导言中,首次使用“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 的范畴,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科学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详尽地论述了工业革命的经济必然性,阐明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变革与生产力革命的辩证关系。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批判林彪、“四人帮”“上层建筑决定论”的犀利  相似文献   

13.
<正> 明清时期是广东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全面开发使广东经济走向全国的先进行列,在农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之上,广东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勃兴.在清前期,广东手工业生产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它对广东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一时期的广东手工业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英教授20余年来一直耕耘在商会史及与之相关的研究领域,成果卓著,新见迭出.2008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即为其近年来有关商会、行会、同业公会和商刚的专题研究成果的大集结.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个月来,报刊上热烈地开展了关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讨论。这对于澄清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某些疑虑,保证改革的顺利进展,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不仅有它的现实必要性,而且有其内在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因为国有企业和股份制都是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过渡点。我们先看股份制。股份制起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海上贸易的兴盛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给英国带来商业的繁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对商人的依赖更使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早期在英国出现的股份公司主要是从事贸…  相似文献   

16.
工业乡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乡村社区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特殊形态.大理新华白族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性、民族文化性和具有加工民族工艺的基础的特征,实现了农村农耕经济向小手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的新型产业结构调整.这种新型产业结构对新华人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新型产业结构下的居民消费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宋代江西手工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吴旭霞宋代,是江西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江西的手工业也不例外,特别是矿冶业、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与此同时,手工业中的生产关系也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因素萌芽,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现...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是著名史学家童书业先生的遗著。新近由齐鲁书社出版。这是第一部系统阐述我国古代(上自石器时代下至鸦片战争)工商业发展史的专著。其特点是把手工业和商业结合起来,从生产和流通两大领域加以综合研究和论述。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手工业与农业一直是紧密结合着  相似文献   

19.
(一) 手工业工人在历史上是一个过渡形态,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资产阶级,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而仅仅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个游离阶层。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随着大机器工业的迅速发展,手工业工人日益为现代工人阶级“并吞”掉,成了对社会影响甚微的“残余”者。但是在近代中国,手工业工人却是一股人数众多、影响颇大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带有无产阶级的倾向。中国手工业工人中存在的无产阶级倾  相似文献   

20.
<正> 恩格斯指出:“商品交换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就开始了.”因此,要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直到野蛮时代的初级阶段,人们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的物品也仅能养活自己.到了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畜牧业的驯养获得较大的发展.游牧部落有了较多的剩余物品,这就第一次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铁器的出现,给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