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党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当代中国的政党协商民主缘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得以构建,并以政治协商会议为栽体,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指导方针。厘清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党协商民主应把握两点:一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是政党协商民主的政治核心;二是共存与监督是保持良性党际关系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历史传统、阶级结构以及各种政治力量对比情况的差异,及其政党数目、相互关系和政党执政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党政关系会有不同的实践模式。中国的党政关系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党政相对分离、"文革"时的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党政关系逐步理顺的过程,党政关系逐步朝着法制化、科学化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3.
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都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同属政治协商,关系紧密。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是有区别的高度关联,两者的内容有着高度交集。从参与政治协商的主体来看,政协协商的协商主体较之政党协商的主体更广泛;从政治协商的形式来看,两者有原则规定和规范化的区别。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高度关联是通过执政党相关文件的规定和人员的双重任职实现的。应通过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这两种协商的高度关联,带动各种协商渠道的拓宽,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同于西方的协商民主。就其根本性质而言,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基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观;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主协商;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基于"民主集中制"对立统一原则的民主协商。三者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框架内,凡是关系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来体现民主,各种民主类型都可以纳入协商民主的范畴。就我们党来说,协商民主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民主协商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政协里,各个党派、各个阶层、各个界别、各个民族、各个宗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协商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在协商渠道、协商领域和协商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效果。然而,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民主也面临着一些"失灵"困境,包括制度失灵、机制失灵、认知失灵和组织失灵四个方面。因此,新时代社会组织协商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机制保障,正确的协商意识,以及成熟的组织架构和专业能力,进而为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贡献专业智慧,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民主理论,它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国探寻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视角。协商民主理论和中国政党制度在根本原则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它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中国政党制度应对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更是具有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明确定位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性质和职能,在经济领域、司法领域和外交领域开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实践,并初步建立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法律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加强理论研究,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课题为内容,完善人民政协的组织体系,是当前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与政党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论,尽管目前其实际运行的经验还不是很多,但是已经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协商民主关怀的核心是立法和决策达成的形式,而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立法和决策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协商民主情境下必然涉及政党和政党制度,现有的政党制度虽然不能按照协商民主的路径行进,但是无论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政党制度,都能够从协商民主的理念中获得知识资源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政党协商的基本原则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16-221
政党协商是推进协商民主的首要形式。认识政党协商、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的区别,有助于把握政党协商的内涵;政党协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方向;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公共治理、公众参与;新形势下提升政党协商质量的策略选择有:更新协商理念、规范协商过程、完善协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组织的萌芽与形成,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组织协商的逐渐推进,再到改革开放至今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组织协商经历了较为长期的发展历程。如今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社会组织协商也已经成为关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实现以及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密切相关。但我国目前的社会组织协商仍不完善,在政府重视程度,社会组织本身以及民众了解程度三大层面上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我国社会组织协商发展进行研究,探索一条使其良性发展道路具有科研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高法律依据,《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逻辑起点,《宪法》并从运行原则、制度载体、必要条件、现实保障等方面为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规范依据。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应当坚持《宪法》规定的原则,同时通过宪法解释对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设计,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作为治理手段的社区协商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的权威性协商、行政式协商、引导式协商、包容性协商四种模式及具体形式概括还较难阐释中国特色的党建引领的社区协商。随着"带回"学研究的兴起,把国家带回社会、把决策带到社区、把组织带入行为、将政党带入协商、将政党带进框架、将政党带入社会等范式逐渐浮现。结合中国社区协商治理的实践,政党视角有必要带入群议分析范式。天长市社区"1+N+X"协商组织及其辅助的"六步六单"协商流程显示:中国城乡社区已经形成了党领群议的引领式协商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展现了社区协商系统的公共空间及其开放性、授权空间及其灵活性、传播及其连接性、问责制及其回应性、元协商及其组织性、决断力及其自主性等要素特征,既契合了国际上第四代协商民主最新理论标识的协商系统质量能力标准,也呈现了中国实践对国际理论的超越,是"真实性"协商。因此,党领群议的引领式协商模式既为分析中国特色的社区协商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中国学术走向国际对话打开了新窗口。这就要求新时代中国城乡社区治理要运用好社区协商抓手,探索完善本土特色的引领式协商。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实质上是民主的两个基本环节。说二者是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实是指:它们是居于民主两个基本环节地位上的"两种基本形式"。协商民主一定要有协商,但协商决不等于协商民主。这意味着协商民主是有条件的:协商的开放性、平等性、理性化和制度化等。协商民主适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形式上,协商民主可以是政府、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两两之间或各自内部的协商,也可以分为听证式、座谈式、公共论坛式、提案式、电视或网络公开对话式等多种协商;内容上,凡法律未予明确规定的或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公共事务,都可以运用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应当成为政府决策的制度化程序。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形成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21 ~1937年萌芽期、1937 ~1947年初步形成期、1947~1949年正式形成期.其正式形成,展示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呈现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2,3(2):122-124
从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以苏联模式为榜样,即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道路,重工业是农业、轻工业的基础,它决定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最终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民主形式。对这一民主形式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地位的思考,直接反映了对其的重视程度。要弄清这一问题,需要理清三种关系:党际协商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党际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关系、中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阳 《理论与现代化》2006,(3):54-57,77
民主视野中的政党关系,强调合作与效能、竞争与效能、竞争与同意以及合作与同意。威权民主原则下的政党关系,呈现了经济绩效的不可控性和民主表面化的局限。竞争型政党关系中自由民主原则陷入了民众边缘化困境。协商民主原则切实关注多元化和公共利益,实现了与时代发展的和谐,确保了多元社会中各政党平等沟通,保证了公共理性始终作为政治运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 1 949年 9月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我国现行的政党体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正式形成。在新中国成立 50周年之际 ,回顾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实践 ,为今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提供经验借鉴 ,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从所走过的半个世纪历程来看 ,我国的政党体制采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式 ,不仅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党状况 ,而且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要求的必然。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党状况决定多党合作制是实现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选择民主党派在为新民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创造性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备一体多位的结构设计,采取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发挥非对称性的地位作用,拥有团结和谐的政党关系.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