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世纪末开始的大迁移,大量犹太移民来到美国。于是,叙写犹太移民生活的美国犹太文学逐渐兴起,并在美国文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如其它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美国犹太文学也不乏对各类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塑造。本文试图从性别、种族及历史的变迁等角度探讨美国犹太文学中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2.
美国主要裔族文学所承受的重压是美国主要裔族遭受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真实写照。美国华裔文学中"赵健秀和汤亭亭之争"和美国黑人文学中"鲍德温对赖特的反目"是裔族作家在美国主流社会对各裔族文学施加重负的环境里,在引领各裔族文学试图挤入主流文学并承担各裔族文学生存和发展重任的过程中因采纳不同的路线争议所致:前者表现为坚持裔族属性的二元对立还是二元融合;后者表现为坚持暴力反抗还是温和手段。承受重负的美国犹太文学引发了一批美国犹太作家对契约论的质疑,他们的质疑虽然含有号召犹太民族理性地、能动地看待上帝、反思自我的意图,但核心意图在于揭露宪法和法律形式比较健全的美国撕毁了美国主流社会与美国犹太民族之间的契约。  相似文献   

3.
美国犹太文学之荆棘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美国犹太文学历来是美国裔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力量.然而它所取得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第二代、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的作品、传统犹太宗教以及犹太民族在美国生存环境的演进,从认同、反思/反抗、融合、再调整四个方面探讨美国犹太文学的荆棘之路.  相似文献   

4.
张军 《齐鲁学刊》2007,(6):112-115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在不同的移民阶段经历着不同的生存困境。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店员》显示出,美国第一代犹太移民的生存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历史对第一代犹太移民的深刻影响;美国以及欧洲的排犹主义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危机、自由竟争制度,以及犹太移民之间缺乏协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美国出现了拉美裔移民激增的现象,远远超过美国文化“熔炉”的同化速度。多元文化主义对此问题的处理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多元文化主义的正确性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具体的拉美裔移民问题上,忽视移民同化,片面推崇多元文化主义将有可能危及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美国特性的地位,导致一个分裂的美国社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熟起来的美国最优秀作家之一。索尔·贝娄的父母是俄国犹太移民。贝娄于1915年出生于加拿大,三十年代居住在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俄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犹太知识分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俄国革命的思想动员者和行动指导者,又是俄国境内犹太人的精神领袖和民族复兴道路的理论探索先锋.犹太知识分子担负起民族复兴与俄国解放的双重使命,积极投身近代俄国革命事业,在汹涌的革命浪潮中勇当异族先锋.然而,沙皇政府的血腥镇压和俄国社会的排犹浪潮却使犹太知识分子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异族革命悖论的困惑中.近代俄国革命与犹太民族并非简单的单向控制关系,而是复杂的历史性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奥兹克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作家.她植根于犹太文化土壤,从丰富的民族历史典籍、神话传说中提取素材,创造性地将这些素材与犹太移民的生活现实相结合,用她生花的妙笔创造出全新历史条件下的"礼拜式文学".本文通过分析奥兹克作品探究其"礼拜式文学"的主题,即奥兹克的文化身份主张、对犹太属性的坚守以及对同化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下半叶,三次瓜分波兰导致大批波兰犹太人成为俄国犹太人。至1917年十月革命,犹太人在俄国生活的一百多年里,广泛而深刻地参与了俄国的经济生活。犹太资本的原始积累始于19世纪上半叶,从19世纪下半叶起,犹太人把聚集起来的资本主要投向蓬勃发展的工业和金融业,开始了犹太中等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形成的过程。犹太人在俄国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促进了俄国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藉由小说对美国犹太文学的发生、繁荣和发展进行了纵向梳理,不难发现,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边缘期——主要以移民同化、犹太人的"美国化"为主题,入主称雄期——以文化冲突中犹太身份认同的迷失而导致心理病态现象以及"受难"的犹太性为主线,平稳发展期——"在世界中发现家园,在家园中发现世界":文化碰撞下对犹太性的坚守、传承与发扬,并表现出美国犹太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尼泊尔裔移民是印度阿萨姆邦的重要人口群体,在多民族的阿萨密亚社会,他们经历了从"外来移民"到"本地少数族裔"的演变过程.本文追溯尼泊尔人移居阿萨姆邦的历史,考察其移民起因,并通过研究尼泊尔人与阿萨姆社会漫长的相互适应过程,剖析尼裔移民独特的尼裔阿萨密亚族群认同及其对移民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潘光 《社会科学》2006,(2):121-130
1840年后,来华的犹太人主要有三大群体:第一是从中东、南亚和东南亚来华经商办实业的塞法迪犹太人;第二是为逃避反犹恶浪、革命和内战来华谋生的俄国犹太人;第三是从纳粹统治下的欧洲亡命来华的犹太难民。对这三大犹太移民群体来华概况及其法律地位,特别是国籍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是在来华犹太人研究方面的深化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黑人女作家,她极其关注美国非裔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此通过分析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中波琳.布莱德拉夫、皮克拉.布莱德拉夫和美国非裔黑人女性整体的心理状况,阐释了她们作为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症状和命运。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作品中表现为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对压迫她们的白人文化产生的一种扭曲的积极的感情。这种感情与她们的悲剧命运息息相关,只有爱才是抵抗白人文化侵蚀的有力盾牌。  相似文献   

14.
欲望是隐藏在罗斯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他对欲望的探索与揭示建立在美国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之上,但传统犹太文化依然在的他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主人公们在欲望驱使下,呈现出困惑、冲突和回归的动态变化。这在罗斯的代表作品“凯普什三部曲“和“美国三部曲”以及《反生活》中都有体现。从最初揭示第二代犹太移民精神压抑和生存困境到探索本民族文化之根丧失的根源,最后回到追寻犹太人的归属问题,菲利普·罗斯多角度描写了美国犹太人近半个世纪的心路历程,在人物的内心深处,欲望支配着选择的向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非裔女性作家享誉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她们植根于自身黑人文化的广袤沃土,其作品具有浓重的"黑色风格",并精湛地融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技巧,使作品在真实反映美国非裔族群生活内容、生动描写非裔特别是非裔女性心路历程的同时,有力鞭挞了美国社会种族、性别歧视的罪恶,深切表述他们追求自我和民族解放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俄国犹太人参加俄国革命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70年代前,犹太人因权利限制和自我封闭而远离俄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第二阶段为19世纪70-80年代,犹太人积极参与民粹派和民意党人的斗争,但数量是极少的.第三阶段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到1917年十月革命,随着社会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在俄国的兴起,大批犹太工人和青年学生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并在政党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犹太人在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作用是出色的.  相似文献   

17.
加勒比裔英国移民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的小说《独立国家》讲述了主人公伯特伦在英国漂泊了二十年,在祖国独立前夕回国,回国后遭遇社会和亲人的疏离,最终返回英国的经历.小说不仅反映了流散族群移居国外及回国后的艰难生活,更反映了菲利普斯对后殖民时期新近独立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思考.拟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读小说,通过分析移民离乡和回归的经历,揭示菲利普斯对加勒比移民的生存境况和国家独立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充满对传统犹太文化的背离,通过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刻画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指向.但罗斯又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在演绎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发展与嬗变的同时,诠释了整个社会的伦理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9.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12,33(3):109-112
美国当代著名犹裔作家菲利普·罗斯以其创作深刻诠释了他对犹太性的独特认知:其早期创作以一种反叛的眼光审视犹太传统中的阴暗,对犹太传统的反拨体现出他对犹太性的一种逆向性认知;后期创作则以特别的散居观对待流散的客民生活,在“世界中发现家园,家园中发现世界”,其淡化的犹太身份、对普世意义的寻找体现出罗斯对犹太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影响的焦虑理论不仅是布鲁姆极富独创性的诗歌批评理论,也是布鲁姆自己在美国社会和学术界中最为真实的写照.布鲁姆作为犹太移民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的成长中充满了斗争和矛盾,这也为影响的焦虑理论定下了极具个人特性的基调.布鲁姆在影响焦虑理论的后期发展中彰显了自己的身份诉求,并由此建立属于自己独特身份和文化背景的对西方文化的释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