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公务员伦理制度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尤以公务员伦理法制化建设备受关注。作为中国的邻邦,日本在公务员伦理法制化建设上有着较为严谨的结构和相对成熟的经验。通过追溯日本公务员法制化建设的由来,剖析其在伦理立法、伦理法制管理与监督、伦理法制内容,以及公务员伦理法制意识养成等四个方面的经验,旨在呼吁中国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公务员伦理相关立法、加强公务员伦理法制管理与监督、丰富公务员伦理法制内容以及提高公务员伦理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伦理在经济、政治、组织人事、履行职责、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失范现象,其成因主要在于传统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的消极影响、社会转型期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伦理法制不够健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等,需要采取增强公务员公共责任意识、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伦理立法、完善公务员职业伦理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公务员职业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管理伦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和理论体系下的管理制度与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相结合的产物.而制度伦理和法制伦理是管理伦理的现代化发展推进社会道德、组织道德、个体道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阶段,也是推进社会伦理道德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结果.文章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管理伦理、制度伦理、法制伦理的基本概念,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及与现代社会的交互作用,揭示了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伦理和法制伦理的当下性建设就必须推进三个伦理概念及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发展和伦理研究依循制度化到法制化的逻辑构建过程,是制度伦理到法制伦理观念的刚性化构建。这一过程既遵循道德发展向法律延伸的逻辑统一,也反映了我国各民族道德与法律的时代进步,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制观下的现代伦理发展提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代发展之一,应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念形态下的道德法律统一观的观念形态构建为基础,以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制度建设为重点,由普适性的制度规范教育实施到法制化观念的刚性构建的制度伦理和法制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公祭”成为社会重要流行词,并很快风行全国。公祭的直接危害:一是劳民伤财,二是助长奢华之风,三是助长形式主义。因此,必须从严控制公祭,切实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要从加强行政伦理立法、加强公务员的德性培育、重视组织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伦理监督等方面,积极探讨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伦理人格走向法制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东岳论丛》2000,21(3):99-101
在一个伦理的社会中造就的是伦理化的个人,而一个法制社会造就的则是法制化的个人。与个人的存在状态相应,个人人格也表现为伦理人格和法制人格。社会从伦理化走向法制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伦理化的个人向法制化的个人、伦理人格向法制人格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高晓红 《江汉论坛》2007,(12):102-105
政府制度伦理化和政府伦理制度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政府制度伦理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政府制度伦理建设包括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的内容.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制度所承担的伦理功能.政府制度的伦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整合政府伦理规范、约束或激励政府行为的选择.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一个终极性的标志是"政府伦理立法".政府伦理立法是以立法、制度的方式确立对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的伦理要求,并以此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8.
重视公共服务的伦理导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行政的一个重要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公共服务伦理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纵观当代中国公共服务伦理的现状,仍然存在价值认同、立法状态与监督问责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必须积极建构我国公共服务伦理的未来战略,缩短公共服务伦理“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行政伦理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提供公共服务、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活动中形成并应当遵守的原则和规范。本文在阐述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从教育、立法、监督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就行政伦理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制度与规范,讨论社会化的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道德调控,指出道德与制度是社会系统有序化的两大基石,制度化的伦理规范和非制度化的道德规范一起对公务员的道德调控产生叠加作用.制度伦理具有十分重要的道德调控功能,它有利于弥补道德调控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制度伦理与道德调控相结合是消除公务员职务犯罪的根本路径.在公务员失德行为较多的今天,更需重视公务员伦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与分配体制相配套的政策调控中,伦理调节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从伦理调节对现实分配体制独特的影响和地位,分析市场调节、政府调控、伦理调整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分配体制运作的作用,我们提出了法制德治化、道德责任法制化相结合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行为失范的行政伦理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伦理规范作为约束和控制公务员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是公务员及其行政行为本身的客观需要。行政伦理规范体系不健全是公务员行为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完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是制止和预防公务员行政行为失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进入科技时代,人们在激烈的科技竞争、狂热追逐利润过程中,经常忽视人类共同的利益。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生命伦理问题,关乎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只有对科技做出正确的伦理引导,科技才不会滑向人类的反面。用人伦道德来限制科技经济发展的盲目性的同时,更须不断推进法制的健全,使生命伦理原则法制化。我们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还需要儒家思想醇关处事风范,使我们生命伦理超出个体利益的局限,走向生命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治的精神相背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被确立为我们宏伟的发展目标。因此,很有必要审视伦理道德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促使其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进行合理的转型,进而推动整个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务员面临着来自新的复杂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所带来的多方面挑战。近几年,公务员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突出,弄虚作假、贪污腐败之风盛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民生与安定,阻碍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法制化,利用法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通过国家强制力与配套机构来保障法律实施,对于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会是成效显著而意义非凡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法治的精神相背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被确立为我们宏伟的发展目标.因此,很有必要审视伦理道德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促使其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进行合理的转型,进而推动整个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黄金大米"大米事件已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但是对"黄金大米"事件的思考和反思却不能停止,这一事件在我国发生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一个必然事件,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考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食品、药品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科学试验的伦理制度建设现状及其法制化进程,能够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伦理制度建设、发展以及法制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管理工作能够充分保障公众食品药品安全,与这一领域的国际管理制度接轨。而这一系列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建立我国的《生命伦理法》,使伦理委员会在法律框架下实践这一领域的伦理审查,对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真正做到对受试者和公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政治伦理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伦理与和谐社会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都曾从政治伦理的视角思考过建立和谐社会的问题。他们的政治伦理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和财富基础,而经济和财富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效率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重要的,公平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为重要。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取决于民主建设、法治建设,而民主和法制的建设说到底则是社会规则和社会规则意识的建设。规则因时事而变,但其所遵循的政治伦理理念却当一以贯之。公、正、平、和的政治伦理理念在现代政治中贯彻得好,和谐社会当下即是。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与政府行政伦理理念的取向紧密相关,甚至受制于政府行政伦理理念的创新程度。切实加强和提升政府行政伦理建设水平,可以推动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加强公务员道德制度建设,有效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二是建立民主行政决策机制,保障政府组织在行政活动中遵循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薪酬在公民社会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有经济性关注,亦有社会性、政治性关注,更可能蕴含强烈的伦理期待.本文以西方经典伦理学分析框架,系统梳理我国当下公务员薪酬制度设计、政策施行、个人行为等方面的伦理困境(权益失均、差别失据、信息失真、主体失衡、消费失度),并据此提出了若干伦理准则及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