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乡土文学”旗帜,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30年代中期在东北沦陷区出现的乡土文学主张,并非偶然的文学现象。它的出现有倡导者山丁本人思想与艺术上的诸多因素,更有社会环境日趋恶化的客观因素。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乡土文学不同,它是由作家本人提出,有意而发的。山丁提出的乡土文学有着鲜明的时代感与现实性。它是“五四”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本乡本地的运用,但由于在当时它又是一个没有确定涵意的概念,因而又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力图勾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山,他以峻切的现代理性和对农民的俯视精神,开掘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和国民的生存状态。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的四川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等都以不同的审美风范开掘出民族文化心理的现代表现。“左翼”乡土文学体现着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批判意识向阶级意识的转换过渡特征。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实现了文化批判主题向阶级意识的转换,作家对农民的心态由俯视变为仰视。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以来,传承中国新文学传统的台湾乡土文学因受“本土论”思潮的影响而被“台湾文学论”取代.当代台湾乡土文学的发展异变既是全球化语境中台湾本土文化的自觉应对,也和它与生俱来的政治意识形态因素息息相关.当代台湾乡土文学的发展异变并没有隔断中国新文学传统,所谓的“台湾文学”并不是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文学形态,而是“文化台独”在文学上的反映,并非台湾文学自身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具体地分析论述了台湾70年代“乡土文学”运动与大陆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运动在精神文化内涵方面所由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学流派纷呈,在鲁迅的带动下,“乡土文学”兴起,不同地区的作家用不同的文笔表现不同的社会风俗。本文从主题方面论述了“乡土小说”对我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浪漫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 ,呈现为以现代与传统审美意识审视民族民间生活的两类作家作品 ,“寻找精神家园”构成了这些作家作品总体的深层意象和浪漫精神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从来就是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遗憾的是,尽管人们已分别从茅盾的《子夜》和当时被称做“城市派”的小说中,觉察到某些都市文学的特征,但往往围于观念上的求异趋向,总未将它们视为同一文学现象,作相类特征的研究分析。即或遇有从整体上就都市文学进行考察的文章,也只着眼在相对于“乡土文学”的角度,却将都市文学的现代特征置于聚焦点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京派乡土文学主要秉承了前现代文化资源,并从这一文化资源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空间上,京派乡土文学的向度是指向乡土的,对乡土尚未遭受现代化侵袭的人性的美与爱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讴歌;从时间上,乡土文学是指向过去的,“回到过去”是它的总体情感倾向。这一切既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又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反思。从当下的文化立场看,京派乡土文学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批判现代文化的同时,已经不自觉地具有了后现代文化价值,并与生态批评产生了精神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乡土文学的传统中,陈映真是极为独特的个案。作为乡土文学的主将,他却进行着都市题材的创作。“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显示了陈映真迥异于其他乡土派作家的创作姿态。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暗示着乡土文学的式微。  相似文献   

11.
<正> 早在三十年代初,沈从文就获得了“天才作家”、“多产作家”、“文体作家”、“乡土作家”的称号,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系列乡土文学作品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湘西特有的泥土馨香,给中国新文学的艺术殿堂芹献了一束奇葩.但由于历史的偏见和误会,沈从文及其“具有充分生命力”的作品,曾一度被粗暴地埋没在历史的断层里.今天,对沈从文及其作品有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必要.本文想就沈从文的系列乡土文学作品作一点肤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以描写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为主的乡土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许钦文就是当时蜚声文坛的乡土作家之一。鲁迅曾说:“许钦文自命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不过在还未开手来写乡土文学之前,他却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异地去了。”乡土作家大多是自小生长在农村为生活所迫走异路逃异地的知识青年,在陌生的都市文化的隔膜里、落魄的生活处境的孤寂中,心头萦绕着浓郁的乡土之情,在深切感受到的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进步思潮与古老乡村的衰败落后  相似文献   

13.
废名的乡土文学观受到周作人的影响,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周作人。“趣味”是废名乡土文学观的核心,对废名的创作思想及其乡土文学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周作人到废名,“趣味”的内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文学史叙事中,1920年代乡土文学流派被呈现为一个自觉自明进行乡土文学创作的作家群落。返回1920年代的历史现场,人们发现这一过程并非自明自觉,有偶然性的充斥、也有作家和时代的必然性选择。分析蹇先艾的创作成长历程、心灵探求,能够比较直观地呈现1920年代乡土文学从发轫之初到成熟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兴起于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诱惑力,吸引着研究者的兴趣。不论是蹇先艾笔下贵州山乡冷酷的《水葬》,还是王鲁彦书中浙东农村魔杖般的《黄金》;也不论是许杰胸中飘动的《惨雾》,还是台静农倾心的《天二哥》……,无不浸透着乡恋、乡情.乡愁、乡思。寓居北京的青年作家们,用自己的胸臆抒写着对故乡的一片柔情和满腹悲哀。故乡的山水人事,“剪不断,理还乱”,使他们几番思绪飘零,魂牵梦萦。以写实主义风貌展示了中国农村二、三十年代社会面影的乡土文学,理所当然地得到人们首肯。然而,对于乡土文学的一个支系——田园风光小说,人们的注意是不够的。许多人走进乡土文学的大厅,只对揭示乡土苦难的小说流连忘返,却忘了倾听  相似文献   

16.
从陈映真的“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出发,将陈映真作为乡土文学的特殊个案,置于六、七十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的流变和七十年代末乡土文学论战的背景中考察,探讨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以及他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文学作家的内在心理机制和现实因素;并简要勾勒台湾乡土文学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揭示陈映真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节。  相似文献   

17.
当“乡土文学”纷现于二十年代的现代文坛时,至今,引起过许多评论者的关注。然而,评论者似乎只注意到它的浓郁的“乡土气”,却忽略了作为一批现代作家在他们特异的文学世界里所体现的强烈的现代意识。综观这一时期的“乡土文学”,具备着现代意识是这一批作家和这一流派得以产生影响及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基因。乡土作家现代人格的自觉初创期的中国现代小说,在题材上以描写婚姻自由,争取个性解放居于绝对优势。随着文化革命的深入,要求文学在更加深广的历史层面上探掘中国的现实状况,这使初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学是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后形成的最早的文学流派.对有关乡土文学,特别是20年代乡土文学中的民俗研究问题,如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民俗的分类、民俗的地方性等问题进行评述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如果我们不把乡土文学仅仅看作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所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而把它看成是作家们在所谓“恋乡情结”的驱使下采用“回忆”或直接写实的方式,对乡村世界的一系列观念、情感和生活样式所作的描摹与反映的话,那末,乡土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可以说是一直处于别的文学题材无法比拟的极为显著的地位.以至愈到后来(文革为止)愈以其结构的宏伟、篇幅的巨大、场景的辽阔雄踞于“主流文学”的位置.对于乡土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层出不穷并且地位愈来愈显著的原因,许多文学评论者都试图作出理论的探究.赵园同志从新文学的两大题材——乡村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相互消长的比较角度出发,概括地总结了自二十年代始到四十年代末乡村文学不断兴盛的原因.从作家个人的审美理想看,由于强大的极富诱惑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审美理想,很难完全超越‘乡村的中国’这  相似文献   

20.
山丁是东北沦陷区乡土文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乡土文学在特定时空中感发,呈现出复杂的内蕴。《绿色的谷》容纳着山乡民俗,深藏着民众的生命精神,恰与“现世的魔障”形成对照。作品不无“走了样”之处,但凝结着民族的忧患和乡土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