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对腐败与保持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战略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稳定是前提,反腐败是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对腐败,必须保持政治稳定,这是由政治的特殊功能和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的,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保持政治稳定,又必须坚决反对腐败,这是因为腐败破坏稳定的群众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反对腐败,保持稳定,必须加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维新派通过报刊宣侍西学、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文化思想桎梏,点出了爱国民主的火炬;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揭露清朝的腐败统治,传播民主革命思想,驳倒了君主立宪派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民主、反对平均地权的谬论,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反对腐败是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新问题。从我国封建制度、民主法制不健全、党建中长期忽视廉政建设等方面,分析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提出反腐倡廉不能只靠少数人,发扬民主,健全法制,才是惩治腐败,搞好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认为延续两千多年的人治思想当前仍严重存在,要真正实现法制,必须由人治向法治转化,把法律作为社会控制、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反对腐败与保持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战略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稳定是前提.反腐败是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对腐败,必须保持政治稳定,这是由政治的特殊功能和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的,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保持政治稳定,又必须坚决反对腐败,这是因为腐败破坏稳定的群众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反对腐败,保持稳定,必须加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民众腐败容忍度的差异,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刻影响。这种差异,可以通过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两个方面来衡量。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相关数据,为测量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提供了实证支持。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与透明国际的全球清廉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分别与腐败现象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度,其中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与腐败严重程度弱相关,民众反对腐败的行动与腐败严重程度强相关。对民众腐败容忍度的实证研究表明,降低民众的腐败容忍度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基本条件,而激发民众积极采取反对腐败的行动更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惠民富民经济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涉及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也涉及到封建社会的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和法令。其主要内容包括:制民恒产,实现小康;轻徭薄敛,取民有制;鼓励交换,保护工商;提倡恭检,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7.
一腐败作为反映特定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概念,与其他科学概念一样,具有确切的含义。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往往有人对党政机关中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上发生的腐败现象,不加区别的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其实,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党内腐败现象,是相对于廉政建设而言的,因为廉政建设是在反对腐败过程中实现的,它既是反对和防范腐败的体现,也是惩治和防范腐败的结果。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如偷窃、抢劫、凶杀等,无疑是要惩治的,但这不属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范畴,它属于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列宁反腐败思想的历史发展李士菊许婉璞马克思主义反腐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工人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而经历了一个由外(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败)到内(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腐败)、由理论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考察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腐败不但表现在我国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之中,而且表现在社会生活之中,影响着一些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呈现民俗化倾向。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警惕,因为我国传统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为腐败民俗化提供了路径依赖。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营造全民共同反对腐败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和惩治腐败,这是避免腐败民俗化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腐败现象,祸国殃民。反腐斗争的成败,关系到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邓小平同志对治理腐败十分关心,有许多重要论述。概括起来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治理腐败的根本;选拔好各级领导成员,是治理腐败的组织保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法制,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同志治理腐败思想的特征是:1.治理腐败的坚定性;2.反腐措施的综合性;3.依靠力量的人民性;4.治理腐败的长期性。其实质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论腐败     
反对腐败尤其是反对领导层内的腐败是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产生腐败的根源以及我们今天所应采取的对策,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认真分析腐败、公共权力以及公共权力主体三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腐败与公共权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腐败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同时,腐败也只能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为此,我们要有效地反对腐败就必须强化对公共权力主体的制约,而不是盲目地反对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3.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大量事实证明:不受监督的官员必然堕落,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减少决策失误、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环节,是反对腐败、保持廉洁的一项治本之策。如何加强民主监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人民群众是监督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吸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  相似文献   

14.
利剑高高悬起──世界反腐败大扫描山泰贪污和腐败这两大社会毒瘤,古已有之。时至今日,贪污和腐败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猖獗,为害匪浅。许多国家深受贪污、腐败之苦,不得不开展反对贪污图败的斗争。目前,这一斗争已从一些贪污腐败盛行的不发达国家扩展到贪污腐败十分猖...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本意是指有机物质的腐烂和变质,引申入政治学,腐败则指权力的质变,亦即权力的异化。它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腐败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主观条件,掌权人有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心理和欲望;二是客观环境,掌权者有能够谋取私利的机会和条件。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腐败便由此产生。从上面可以看出,腐败是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腐败的主体,即指与权力相联系的组织和个人;二是腐败的行为,即指以权力被滥用来谋取私利为特征的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的、违法违纪的堕落行为;三是腐…  相似文献   

16.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究其主观原因还在于:由宗派性、保守性、安乐性而引起的腐败。腐败延滞了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大好时机;腐败使太平天国内部充满了矛盾、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腐败使其乱封“王”,引起派别斗争.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军事力量;腐败在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中表现为生活奢侈、追求享乐、严重脱离群众,使之失去革命斗志,这些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腐败。如何反对腐败江泽民同志对此作出了许多论述,其中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制度创新上治理腐败的思想十分精辟,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制度设立的民主性是防止腐败的基础,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制度是防止腐败的根本措施和重要条件,而制度创新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腐败活动和腐败行为,困扰着人类社会各个政治共同体,它的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当前腐败活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从类型上来说,拜金型、拜物型、徇私型、享受型、贪色型为主要的类型;从方式上来说,贪污侵吞、弄权勒索、以权营私、以钱舞弊等是最基本的方式;从手段上来说,向隐蔽化、高级化和“合法化”发展;腐败活动往往发生在改革措施出台后的一段时间里。当前反腐败的对策选择是: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是清除腐败的根本环节;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发展市场经济,迫切需要党和政府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并认真执行这种政策;建立一个完整、严密而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反对和防止腐败是新形势下全党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反对和预防腐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廉政思想,蕴涵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重温、反思毛泽东廉政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吉明 《中华魂》2013,(9):37-38
“同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代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反对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既然“反对腐败”的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兴亡,那么,反对腐败,匹夫有责,当属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