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与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诸种文学体裁相比,散文一直是处于被冷落的寂寞境地。人们都感到散文创作太不景气,以至于令人悲观地预言:散文是一种“多余的文体,必然灭亡”。但是,如果认真地考察一下散文创作实际状况,我们将发现,好的散文并非没有,散文这一文体也并不真是“多余的”,散文的命运归向还不至于如此悲惨。已有不少论  相似文献   

2.
树棻作品,数量达四五百万字,论体裁有小说、散文、传记文学;论题材,有历史的、现实的;论创作时间,除少数短篇、散文外,绝大部分均完成于“文革”后的十年。与此同时,他的《姑苏春》曾被搬上银幕,《太湖传奇》被改编为广播连续剧,在电台一再播出。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无论从数量上做以比较,还是从质量上进行评说,都远远胜过建国后的27年,并且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和1992年至1994年曾经两度辉煌得令姊妹文学刮目相看。在这期间,最能代表散文创作实绩的是一大批亲历性散文,在今后的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4.
当前散文出版热评述王国伟世纪末,历史突然把机遇给了散文。可以这样认为,当今散文创作是本世纪继二三十年代以后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新时期以来散文出版第一次从数量和规模上超过小说和其他文体,并日益显示着强大的后劲。难怪人们惊叹:这是一个属于散文的时代!一、我...  相似文献   

5.
周氏兄弟散文的比较长期以来是个学术热点,但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迄今尚未被充分发掘出来。以丰富的风格学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进行研究,是周氏兄弟散文比较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应具体落实到相同(近)散文体裁的比较,从文本肌理的几个不同层面逐一辨析风格形态,并以探讨创作个性和体裁、时代、民族、区域诸因素在散文风格形成中的关系为契机,考察周氏兄弟散文风格现代化和民族化的艺术魅力,揭示其独创性贡献和互补性意义。周氏兄弟散文是散文风格研究的富矿,期望能通过这一个案研究探索出现代散文风格辨析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为散文风格学的理论建设略尽抛砖引玉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女兵"作家谢冰莹及其散文创作脩龙恩在谢冰莹的生活经历中,曾经有过两次从军的壮举,因而人们称她为"女兵'作家。谢冰莹的主要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她的散文,不仅数量宏丰,而且影响深远。充满坎坷、挣扎和反抗的生活经历谢冰莹,名鸣冈,字凤宝。湖南新化人。19...  相似文献   

7.
散文三秀──评江西女作家梁琴、郑云云、王晓莉的散文创作熊述隆在近年的散文风景线上,女作家大有联袂携手、翩翩而出的态势。试翻开当今出版的任何一本散文选集,“她们”的作品无论数量的比例或份量的比重,均为多年来所罕见。这态势似乎仍在持续与发展。个中缘由固多...  相似文献   

8.
略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素以散文著称于世。新文学的发难也源于散文,其成就在其他诸文学体裁之上。但数十年来,对现代散文的研究,却落后于其他文学体裁,特别是流派,几乎很少触及。本文试图通过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的鸟瞰式考察,对其流派的产生、形成和嬗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艾湘涛 《船山学刊》2009,(3):140-142
柳宗元鲜明阐述了散文创作的目的和宗旨,较为妥善地解决了散文创作内容与形式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较好地回答了怎样端正散文创作的态度,怎样注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等重大问题。这些见解和主张.对唐代散文乃至中国散文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阚文文  都玉龙 《理论界》2012,(10):119-121
不同时代的"梁甫(父)"题材诗歌在内容、体裁、功用及数量上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诗歌在美学特征上以真善为创作基调,以"断章取义"的手法和创作思维促进诗歌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以三种创作模式进行传情达意,在诗歌体裁的选择运用上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自律与自由的美。  相似文献   

11.
"刺点"是巴尔特去世前的最后一本著作《明室》中提出的一个理论,他认为在摄影中,延续的文本形成"展面",其任务是凸显作品中最具有震撼力的"刺点"。此理论可以用来审视我们文化中的整个文本体裁系列:大量的散文作品(散文等实指体裁,小说等虚构体裁)构成了文学体裁系列的"展面",而诗歌是文学文本体裁系列中的"刺点体裁"。所有的散文体裁,有体裁的定义边界和写法规范,诗歌实际上不可定义,冲破规范,创造新的语言形式,就成为诗歌永无定义的定义;诗歌的这些"刺点"特征,是以文学中所有的实用文体和虚构文体作为"展面"为背景才得以成立的,也就是说,诗歌应该永远是文学实践中的标出项。  相似文献   

12.
现、当代记人散文与短篇小说的体裁区分,多年来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本文对其划分要点,表述有六:一、散文尚理趣,小说重形象;二、散文是直接感受的表现艺术,小说是间接熏染的再现艺术;三、散文乃“纯我”,小说是“设我”;四、散文时空观念淡,小说时空观念强;五、散文近于诗歌,小说类乎戏剧;六、散文笔调与小说笔调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3.
史实 《天府新论》1996,(2):57-60
试论王勃旅居蜀地之文史实王勃位居“初唐四杰”之首,就其文学成就而言,散文高于诗歌。而在他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旅居蜀地时所作。王勃旅居蜀地之文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产物。剖析王勃在蜀地所写的散文,不仅可以揭示他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丁玲,从二十年代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蜚声文坛起,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和戏剧作品。她的小说创作数量多,成就突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评论。对丁玲的散文创作,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对她的戏剧创作,也许由于成就不及小说、散文的缘故,未能引起评论界的应有注意。但戏剧创作是丁玲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小说、散文的创作特色在戏剧作品中多有体现。研究作家戏剧作品的特色,对全面认识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刘白羽是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与散文作家。1936年至1942年为其创作的早期,其间创作尚不够自觉、自如。1942至1954年为其创作中期,其间以表现部队生活的小说创作为主并见长,为其后的文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1954年至“文革”前是其创作成熟期,其间散文创作成就显著。新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更为活跃的趋势,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发挥了散文“轻骑兵”的积极作用。但其散文亦有豪情有余,欠缺相应艺术蕴藉等不足。  相似文献   

16.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巴金在桂林的创作梁卡琳,彭安文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巴金曾三次到桂林共生活了三年多的时间。三年里,他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三篇,散文24篇,译作五部(篇)。这些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产生在抗战的特殊历史环境里,处于巴金抗战前...  相似文献   

17.
一 在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传统中,和韵文相对的广义的散文很早就出现了。然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的散文,即把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起来,和广义的散文相对而言的狭义的散文,在蒙古族文学史上的产生则较晚。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出现,解放以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渐趋成熟。 同内蒙古革命的新散文同时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虽然主要致力于小说和电影创作,但是,作为一位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充满激情的“歌手”,他始终没有放下散文这支笔。他在用小说、电影谱写革命和建设的交响乐、奏鸣曲的同时,也经常用散文吹奏出一曲曲动人的抒情短歌。散文集《远方》,集作者解放以来的部分优秀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大胆吸收外来文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新时期文化散文素描张振金80年代中期以来,散文创作随着作家艺术视野的开拓和自我意识的强化,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一种新的创作思潮。这就是作家以文化的视角观照生活,作品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自觉的文化意识,深广的文化内涵。我们通常把这种散文称...  相似文献   

19.
谈论福建散文,今日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将意武列为创作的一员主将.盖因新时期以来,章武接连推出了《海峡女神》、《处女湖》、《仲夏夜之梦》等散文集,近期又创作了访日系列与大西北系列等一大批境阔意新、清丽隽水的散文作品,初步奠定了其作为一个散文家在当代文坛应有的文学地位.然而,如果仅仅以作品篇目的繁多来检视章武散文之所以越来越备受文坛往目的原因.只能算是皮相的一瞥.章武的散文创作从“通篇都来是新闻通讯”(1)蜕变为“真正的散文”(2)这一现象的本身,也即召武散文创作的自我超越过程,理应才是评论界深入探讨的视…  相似文献   

20.
丁仕原 《晋阳学刊》2011,(1):139-141
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文学体裁模糊化,是当代社会的三大特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出现,文学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文学载体的文学体裁也在变化与发展中。在散文、大散文化的热潮中文学体裁的模糊,跨文体、文体开放的写作随处可见。对这一现象,我们应怎样看待,这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